双能量CT虚拟平扫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

2021-09-04 02:07钟波陈世芬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8期
关键词:直肠直肠癌病灶

钟波,陈世芬

(江门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广东 江门 529000)

结直肠癌作为消化道的常见肿瘤,随着生活方式与健康作息的变化,本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1],属于临床的常见病[2],有患者患病后无任何症状,且大部分患者以上述症状为主诉就诊,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结节病灶[3]。直肠癌主要通过淋巴结向远处转移,是否存在转移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治疗效果的体现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及影响。研究显示,无结肠癌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有转移的患者,淋巴转移是本病的恶化因素[4]。在临床上,对于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基本原则是:尽最大可能减少被手术切除的良性结节的数量,对于可能治愈的恶性结节应尽快切除[5]。对危险因素的筛查对疾病的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对恶性病变的预测,对预后的控制有显著意义[6]。合理规范的诊疗措施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为影像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病灶的检出率不断增高,常规CT 扫描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能谱成像联合单能量下CT 值、碘基值及能谱曲线等多参数定量分析工具对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病灶良恶性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7]。本研究为了探讨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诊断效果,分析双能量CT 虚拟平扫与常规CT 平扫的应用准确性,为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江门市人民医院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月诊治的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患者80 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CT 平扫组)和观察组(双能量CT 虚拟平扫组)各40 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观察组男21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54.66±5.45)岁。对照组男20 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54±5.5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双光子CT,行常规平扫+双能量动脉期扫描+常规门静脉期扫描+常规平衡期扫描。双能量扫描参数:扫描层厚5 mm,准直宽度32.0×0.6 mm,A 球管管电压100 kV、B 球管管电压140 kV,A 球管有效毫安秒290 mAs、B 球管有效毫安秒224 mAs,螺距为0.6,视野300 mm,重建层厚2.7 mm。检查准备:患者在检查前禁食8 h以上,阴性胃肠道对比剂采用口服500 mL 水,检查前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体温的变化,指导患者在扫描过程中配合各项操作,仰卧位,并且手举过头顶,配合检查进行呼气与吸气。选取扫描范围为受检者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采用对比剂示踪方法,触发层面为肾动脉开口所在层面,采用双控高压注射器,对比剂选用碘海醇(300 mgI/100 mL),流率3.0 mL/s。

对照组选取常规平扫图像,观察组选取双能量动脉期扫描图像经Du-Energy GOUT 软件编辑处理为虚拟平扫图像。

1.3 观察指标

①敏感性[8](恶性影像学判断病例数/恶性病理证实病例数×100%)。②准确性[9](结直肠病灶影像学判断病例数/治疗后或者随访后更正证实病例数×100%)。③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比较分析。④辐射剂量由机器自动生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诊断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准确性比较

对照组准确性为81.58%,观察组准确性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6,P=0.97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对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分析(n=40)

2.2 两种诊断方法对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敏感性比较

对照组敏感性为90.00%,观察组敏感性为9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5,P=0.934),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法对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敏感性比较(n=40)

2.3 两种方法对成像图像的具体描述性比较

两组各项成像显示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方法对成像图像的具体描述性比较[n=40,n(%)]

2.4 典型病例

2019 年10 月,一名52 岁女性,由于一个月前出现排便困难就诊。患者相关病史无特殊症状,常规CT 平扫左图,双能量CT 虚拟平扫如右图。诊断:结肠癌。见图1。

图1 1 例女性患者CT 平扫及双能量CT 虚拟平扫图

2019 年9 月,一名63 岁男性,因近3 个月大便不规律带血就诊。常规CT 平扫检查如左图,双能量CT 虚拟平扫如右图。诊断:直肠低分化腺癌。见图2。

图2 1 例男性患者CT 平扫及双能量CT 虚拟平扫图

2.5 辐射剂量的比较

采用常规平扫,双能量动脉期扫描+常规门静脉期及常规平衡期扫描,由双能量动脉期扫描处理后得到虚拟平扫图像代替常规平扫,总辐射剂量为(1 781.34±309.17),较常规平扫+常规增强三期扫描方式减少辐射剂量22.12%。见表4。

表4 不同扫描方式辐射剂量的比较()

表4 不同扫描方式辐射剂量的比较()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饮食结构、基因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率不断上升[8]。根据我国2019 的统计数据显示,结肠癌占所有肿瘤的10%左右,除了肠镜检查之外[9],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临床上以影像学检查为主,通过影像学的诊断描述对病灶的征象信息进行判断,来定性诊断,减少了对患者良性病变的治疗处理[10]。目前,已在临床上应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PECT、常规CT 检查、磁共振成像、双能量CT 检查等,均有助于更好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效率[11]。

PECT 可以全身扫描,一次性完成身体内所有脏器的检查,但是价格较高,适用于多处转移与复发的肿瘤检查,且辐射剂量较高[12];核磁检查能够清晰了解到肿瘤与周围筋膜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但是成本也相对较高,效率低,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检查,成像速度较慢,对空腔脏器的检查显像不够高清;CT 可弥补肠镜不足,了解病变侵犯肠壁的深度,成像速度快,可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13]。但是CT 检查无法了解相邻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组织之间的分辨率较低,对结肠的三个层面的结构密度检查差异性难以描述,同时辐射剂量也是限制CT 应用的重要方面,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主要有降低管电压、管电流和增大螺距,但这些方法都可能降低图像质量[14]。双能量CT 扫描所采用的碘剂是临床上应用的主要造影介质之一,作为主要的造影剂成分,双能量CT可以准确的分离出碘,得到虚拟平扫图像,使患者仅通过增强双能量扫描就可以获得增强图像和平扫图像,减少了患者的曝光次数,也就减少了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15]。

本研究将常规CT 平扫和双能量CT 虚拟平扫两种在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中的诊断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结果可见,双能量CT 虚拟平扫与常规CT 平扫对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但可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所以在不影响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诊断的情况下,双能量CT 虚拟平扫可一定程度上代替常规平扫,从而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

综上所述,双能量CT 虚拟平扫在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定性鉴别方面表现优秀,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常规CT 平扫。

猜你喜欢
直肠直肠癌病灶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