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琼
(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汝州467500)
在临床上慢性胃炎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极为常见,主要呈现胃黏膜炎性病变,该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常见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慢性胃炎发病率在近些年来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相比于单用药物,联合用药效果更佳。丰富的治疗经验基础上,发现克拉霉素的应用价值较高。本研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选择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小儿慢性胃炎患儿78例,以治疗方法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观察,各39例,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阿莫西林,以患儿体质量为依据实施治疗,每1kg剂量为20~40mg,3~4次/d,共进行为期10d的治疗。实验组:阿莫西林,以患儿体质量为依据实施治疗,每1kg剂量为20~40mg,3~4次/d;克 拉 霉 素,12~19kg,125mg/次,2次/d;20~29kg,187.5mg/次,2次/d;30~40kg,250mg/次,2次/d,共进行为期10d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患儿和患儿家长,保证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良好,儿童和成人,区分用餐地点和用餐时间,预防感染情况发生,调节日常饮食,对刺激、辛辣食物要禁止食用。
1.3 评价指标:①临床疗效,评价依据:通过治疗临床表现全部消失,检测幽门螺杆菌呈现阴性结果,完好的胃黏膜评价为治愈;通过治疗临床表现基本消失,检测幽门螺杆菌呈现阴性结果,胃黏膜好转明显评价为显效;通过治疗临床表现改善明显评价为有效;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无变化评价为无效;②症状评分,大便不调:正常大便为0分;重度、中度、轻度分数分别为6分、4分、2分,评价依据为排便1次/3d,便秘为重度,排便1次/2~3d为中度,1次/1~2d为轻度;食欲不振,食欲正常为0分,重度、中度、轻度为6分、4分、2分;腹痛,无腹痛0分,重度、中度、轻度6分、4分、2分;③胃黏膜修复效果评价:通过治疗胃黏膜修复完全,未发生溃疡情况评价为显效;通过治疗,胃黏膜有所修复,相比于治疗前缩小50%以上评价为有效;通过治疗胃黏膜无变化,与治疗前相比缩小50%以下或恶化评价为无效[1]。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2组临床疗效: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总治疗有效率提升明显(χ2值=5.0143,P<0.05),详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比较治疗前后2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治疗前,2组临床表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评分下降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2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比较(±s)
?
2.3 比较胃黏膜修复效果: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总有效率提升明显(χ2值=6.1546,P<0.05),详见表3。
表3 2组胃黏膜修复效果比较[n(%)]
胃炎在临床上作为一种消化内科疾病较为常见,以病程为依据区分为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以病理性质为依据可区分为继发性胃炎和原发性胃炎[2]。慢性胃炎无明确的发病年龄,然而个体差异性存在,然而仍主要以腹痛、呕吐、恶心等为临床症状,即使临床症状并不严重,也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3]。与慢性胃炎成人比较,小儿慢性胃炎呈现差异性的临床症状,以厌食、呕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4]。一般针对成年人胃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而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却较少[5]。小儿胃炎以胃肠功能发生紊乱为致病原因,针对性缺乏,无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克拉霉素的应用,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提升明显,临床表现(大便不调、食欲不振、腹痛)均改善明显,胃黏膜修复总有效率提升明显,可见治疗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在小儿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克拉霉素可达到满意的治疗目标,可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有效改善,可有效修复胃黏膜,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