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安徽省某高职院校为例

2021-09-04 02:43晏祥辉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经历心理健康因子

李 静 晏祥辉

(1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市政与交通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1603;2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1研究背景

“留守儿童”一词最早出现在1994年,一篇题为《留守儿童》的文章发表在《瞭望》杂志中,文章中提出留守儿童指因为父母在国外学习、工作而被留在国内生活的孩子。留守儿童被称作“制度性孤儿”,指的是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暂由长辈、亲戚、朋友或老师监护、代养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半年及半年以上而自己留在家乡生活的16岁以下的孩子。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问题,事关教育、社会等方面。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在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中,许多研究者均探讨留守经历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所谓留守经历即是指在16岁以前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暂由长辈、亲戚、朋友或老师监护、代养的经历。当有留守经历的儿童长大进入大学学习后,就成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

在中国知网中以高职大学生和留守经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关于留守经历和高职大学生的相关研究仅有11篇,仅占大学生和留守研究(共计532篇)中的2%。在11篇文献中,研究者探究了留守经历对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问题、手机依赖等的影响,尚未有研究全面的关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问题表现。随着国家职业大学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有必要从基于现有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高职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前期的研究基础。

该研究以安徽某高职大学为例,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探索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及其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来源,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来源及其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其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并据此提出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的70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12份,回收率为87.43%。女生100人,男生512人,平均年龄大约19.43岁。其中有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311人,占调查总人数50.65%。

2.2研究工具

2.2.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若伽提斯(LR Derogatis)编制,适用于16岁以上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并划分为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症状,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由受试者自我评定。

2.2.2大学生基本信息及家庭背景资料问卷 自编高职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含有居住地、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在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多大外出务工、父母一方或双方在读大学之前在外务工的时间、父或母回家的频率、父或母回来一次在家一次住多久、和父母联系的频率、在家里的排行、由谁看管等人口学特征和背景资料。

2.3研究程序

首先,在文献梳理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收集研究所需的研究问卷编制基本情况调查;其次,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612名安徽某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取网络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其中《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网络调查,网络测试前,对主试进行了培训,统一了指导语;《大学生基本信息及家庭背景资料问卷》采用现场调查,主试现场发放问卷,并要求被试认真阅读问卷,如实作答,答完后当场立即收回。然后进行问卷梳理,梳理过程中剔除无效问卷。最后,运用Excel 2003建数据库,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以p<0.05为检验标准来分析留守经历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3研究结果

3.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通过对612名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得出了调查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具体见表1。从表1中可知,高职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本科院校,占比51%。而他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本科院校留守经历大学生仅占15~30% 。

表1 有无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n=612)

3.2有无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对比分析

以有无留守经历为分组标准,把高职大学生分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无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详细结果见表2。表2显示,有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与无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和“恐怖”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得分,在“人际敏感”“抑郁”和“恐怖”3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表明与无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相比,有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抑郁、恐怖更严重,人际关系更加敏感。

表2 有无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各因子得分比较

3.3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因子的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分组指标,把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分为男性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和女性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见表3。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群体内,男/女性在精神病性因子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女性得分高于男性,其余各因子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3 男性和女性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各因子得分比较

3.4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以总得分为因变量(总分超过160为阳性,赋分1,低于160分为阴性,赋分为0),以居住地、父母婚姻状况、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在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多大外出务工等人口学特征和背景资料和SCL-90的10个因子为自变量,以a=0.05作为纳入标准,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项目作用不显著的已经剔除),从结果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依据标准回归系数大小分别有a1“焦虑”,a2“抑郁”,a3“躯体”,a4“敌对”。回归方程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788,决定系数为0.621,就是说心理健康水平总分的变异有62.1%是由这4个因素决定的。

表4 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4.1.1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现状 研究发现,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与无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在“人际敏感” “抑郁”和“恐怖”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但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杨影,胡荣华(2017)[1]的研究较一致。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大多被留守在家乡,缺少父母的呵护和陪伴,不利于内心安全感的形成和建立。他们遇到困惑或问题时,由于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帮助加以排解,所以“恐怖”因子和“抑郁”因子得分要高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长期的分离导致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在留守期间不能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性格易趋于内向,在与人交往方面信任感和安全感缺失,人际关系敏感度增强[2]。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强,特别是进入到大学后,他们会试着理解父母,再加上友情和爱情其它两种人际吸引的固化会使他们从亲情缺失的现实中转移出来。另外,该研究的对象都是00后,他们成为留守儿童时,社会已经对他们进行了积极关注,所以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

4.1.2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在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群体内,男女性在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精神病性因子上女性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男性。这与女孩子情感更细腻,更能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3],再加上她们一般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农村老一辈们重男轻女思想较为严重,她们比男生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调查还发现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的变异有62.1%是由“焦虑”“抑郁”“躯体”“敌对”4个因子决定的。因此,了解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这4个方面的特点、分析出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干预,对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4.2对策及建议

4.2.1建立专门的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档案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建立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档案,根据新生心理普测结果对其分类:心理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中度心理问题和重度心理问题,对于前两类可以给予其心理发展性指导,对于后两类需要给予重点关注,并邀请他们做一对一心理咨询和干预,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为其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4.2.2重视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坊 团体辅导可以用有限资源帮助到更多的人,借助团体辅导的这些优势,不定期向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开展有关“情绪调适”“人际关系”等主题的工作坊,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团体辅导除了领导者的支持鼓励和指导是对成员的消毒,成员之间的共享应对方式也是相互消毒。开展相关的心理讲座和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以及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增添“原生家庭与心理成长”等方面的内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让他们重视心理健康,以达到自助的目的。

4.2.3构建“全员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借助“三全育人”助力高职院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动全校教师和工作人员“全员参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了解其信息。除了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干力量的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之外,专业教师应主动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育人的理念,应对完成学业有强烈意愿的高职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发挥宿管员的作用,建立宿管员-辅导员-分管书记信息汇报机制;增进与校医的交流合作,建立校医-心理督导中心-辅导员心理互通机制。在内容上注重从情绪调适、身心健康、体育运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确保高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2.4修复家庭关系,建立强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统 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群体,很多问题根源于亲子依恋关系的缺失,家庭干预尤为重要。学生工作队伍人员应重视建立学生家庭长效沟通机制,实现家校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辅导员和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家长应经常联系,互通信息,辅导员应对家长们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给予专业的指导,鼓励家长们多关爱学生以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弥补亲情的缺失。另外调动班团委成员、寝室长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在班级里给予有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兄弟姐妹般的家庭温暖,从而使家庭支持系统得以修复并重新建立起来[1]。

4.2.5营造良好校园环境,重塑自我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如励志人物风采、文艺演出、运动会、各种比赛等,引导有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宣泄不良情绪,获得成就感。同时,应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课外活动增进师生感情,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从而建立归属感,增强认同感,让他们良好的校园环境中重塑自我形象,促进有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4]。

猜你喜欢
经历心理健康因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