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孜亦
初秋,小雨淅淅沥沥。不记萧瑟清秋,唯忆人间温暖。
考试失利,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如野兽般吞噬着曾经的辉煌。耳畔,同学们的嬉笑打闹声似乎不同寻常。我机械地读着课文,却不知所云。起身,出门。
秋日,灰白色的天空里,冰冷的雨点时疾时缓,时大时小,不留情面地砸在我的头顶,压在我即将崩塌的心理防线上。秋叶裹着雨水,沉重地砸在泥土里。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温暖的手搭在了我肩上。连忙转过身去,意外地,我发现竟是好友小嘉。滴滴雨水顺着她的发丝滑落,不知她究竟寻了我多久。
望着与我并肩同行的小嘉,泪水更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下来,是委屈,更是无奈。好友停下,拿出纸巾给我,见我不动,开始一点点为我擦去泪水。我突然看见,她的手心似乎仍有一道深深的疤痕。猛地忆起,那是几周前,她帮我打扫卫生时被钢丝球割破的。记得当时流了许多血,她却只是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还记得那次,她帮不善言辞的我向老师解释;那次,我受伤时,一向镇定的她突然大惊小怪起来,但仍默默地送我去医务室……旧时的点点滴滴,如泉水般涌上心头。
小嘉帮我拭干眼泪,叹了口气,握住我的手,拉着我继续往前走。那手,为我冰冷的心带来了阵阵温暖。路上,她缓缓道:“大文豪苏轼官场失意,屡次遭贬,但他却没有就此沉沦,而是愈挫愈勇,铸伤为甲。终于在那个时代,在历史长河里,绽放出属于他的光芒。那首佳作,便抒发了他内心的豁达。”接过好友的话,我缓声吟诵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呀!”好友望着我,微微笑了,“苏轼被贬至黄州,孤零零一人都不曾消沉,而你,有我啊!”我侧过脸,与好友四目相对,继而,相视一笑:是啊,我有何可惧?人生之路,坎坷必不可少。若能在好友的陪伴下砥砺前行,共达梦与远方。也许这便是人生之最大幸事了吧!
我挽过好友的手臂,步履坚定,伴着挫折与温暖,和着青春与勇敢,向前。
[评 改]
对比手法开头,“清秋”与“温暖”并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考试失利。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考试成绩对“我”的打击之大。
环境描写恰到好处,融情于景,烘托出“我”心情的沉重与悲伤。
通过描写朋友为我擦眼泪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朋友的细心,同时巧妙地引出回忆。
她流了许多血却不以为然,“我”受伤了,镇定的她却大惊小怪,通过对比,表达了“我”的感动之情,结构严谨,内容丰富。
通过苏轼的经历来开导“我”,朋友也是煞费苦心。而“我”的缓声吟诵,不仅使文章富有文学色彩,更突出了“我”与朋友之间的默契。
通过朋友的开导,“我”走出了心理的困境,在朋友的陪伴下远行,巧妙引出了本文主旨:拥有友情,是人生之最大幸事。
结尾照应开头“萧瑟”与“温暖”,升华主旨。
【总 评】 本文环境描写优美,通过写“初秋小雨”“灰白色的天空”“秋叶”等景物,渲染了萧瑟、凄冷的氛围,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作者沉重、悲伤的心情。
在写朋友为“我”拭泪的过程中,因看到了朋友手上的伤痕而引发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丰富了好友的形象。
朋友开导“我”时,通过引用大文豪苏轼的人生经历,劝导“我”要坚强豁达。但作者与苏轼又有不同,因为作者有朋友的陪伴,鼓励帮助她走过人生的坎坷。将苏轼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结合,这种创新思维值得学习。
(讲评教师 蔡 倩)
責任编辑 刘 涛
电子信箱 140109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