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色彩地理学的角度浅析中国传统色与材

2021-09-03 04:47朱莉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民居色彩土壤

朱莉

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4

1 色彩地理学简介

1.1 色彩地理学的起源、发展

20世纪60年代,西方地理学学术界进入重大突破期,产生了一种“新地理学”。地理学本是以研究如何科学地描述以地球表面为对象的自然科学,研究自然与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是地理学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而现代地理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对地球表面特征进行描述,认识其分布格局,还必须分析各要素的位置,确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考察产生和改变这种联系的过程,地理学的研究也因此而发展为三大分支,即区域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色彩学则是研究与人的视觉发生色彩关系的自然现象的科学。色彩地理学是郎克洛独创的学说,在上述“新地理学”的基础上,从地缘及其文化学的角度来审视、考察和研究色彩及其相关问题,朗克洛通过三十多年的色彩实践和调研,从中总结出色彩之美与文化差异性的关系都同地理因素有关,于是把色彩学研究的焦点对准了支撑文化现象的基础——地理学这个领域,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色彩地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之间,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的跨界学科。同时朗克洛第一个从色彩的角度向当今工业社会提出了保护色彩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问题,他的色彩理论因此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对于世界各地的色彩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1.2 色彩地理学的应用

色彩地理学主要通过对地域中建筑物的色彩表现方式以及与景观结合的视觉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考察区域内人们的色彩审美心理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了解区域的人文色彩形态。在色彩地理学中“景观色彩特质”是非常关键的体系,指构成景观形象与地理和色彩相关的一系列要素,即此地域所特有的与色彩相关的形象要素,这些要素包括诸如地貌特征、土壤的色彩、植物以及用当地的材料制作的建材和砌筑的建筑及其风格等。确认一个区域的“景观色彩特质”,主要通过对这个区域的综合色彩表现方式(主要为民居)做调查与分析、归纳。景观色彩特质概念为城市色彩研究奠定了基本理论,在城市色彩规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经济以来,随着高速发展和扩容的城市化,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同时也缺少对于城市色彩的重视和审美文化的修养,以至于一味地追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建设,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现象,既失去了城市鲜明的个性,同时也切段了历史文脉,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造成“噪色”这种视觉污染,影响城市住民的心理健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城市色彩问题引起了关注,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非常重视城市色彩规划。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因此城市色彩是可以作为系统存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结合的因素共同决定着一个地域或者城市的地理色彩,而建筑物作为城市中最大组成部分,势必影响整个城市的色彩风貌,朗克洛的色彩地理学恰好给予了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理论依据[1]。

2 中国地域以及自然色材分类

2.1 中国地域划分

三大自然区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地理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限,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降水);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限,主导因素是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和4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的分界线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界限,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即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具体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祁连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青藏地区大致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祁连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不管按照何种方式划分,各地域由于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物植被类型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2.2 传统民居建筑分类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也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全国各地由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人文条件、审美观念等不同,也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式、造型和细部特征等也就大不相同,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图1 《中国民居》普通邮票

民居按照结构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

2.2.1 木构架庭院式(三合院、四合院),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方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者正房。江南水乡临水而建的四水归堂式在平面布局上同四合院,只是院子较小,称为天井,仅作为排水和采光之用,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石板铺地,以适合江南的温湿气候。另外云南的一颗印在住宅布局原则上也同四合院,只是在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一颗印章形状,建筑同为木构架,但多为土坯墙,且绘有彩画。

2.2.2 土楼,也称为福建土楼,一般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交叉处多用木定型锚固。有圆形、方形、半圆形等多种形态。

2.2.3 窑洞式,利用黄土屋壁立不倒的特性而建,根据形式有靠山窑、平地窑、砖窑、石窑、土坯窑等

2.2.4 干阑式,傣族、景颇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用竹、木等构成的建筑物,基本为单栋独立的楼,底层架空。

民居按照地域又可以分为:①江南民居,包括徽州民居、水乡民居、上海里弄民居等;②华北民居,包括北京四合院、山西大院、关中大院等;③窑洞民居,有靠崖式、独立式、下沉式等;④西南民居;⑤闽粤民居,包括闽南土楼、闽南民居、山区木楼民居、广东民居等。

1986年4月~1991年4月,中国邮政曾发行了《中国民居》普通邮票,计四组21枚,展示了我国从东北到江南,从青藏高原到台湾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居,也从侧面体现了地理环境与传统建筑的关系[2]。

2.3 自然材料的分类以及色彩分析

自然材料也称天然材料,是相对于人工合成材料而言,指产自天然,未经人手深度加工的材料,也是指自然界原来就有的未经加工或者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比如砂、石、木材等。按照分类大致可分为:①金属材料(几乎无);②有机材料,木材、竹材、草等来自植物界,皮革、毛皮、兽骨等来自动物界;③无机材料,大理石、花岗岩、黏土等。

自然材料的颜色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差异较大,其中最为常见的土壤,土壤颜色是土壤对太阳辐射在视觉器官能够感受到的光谱范围内(280~760nm之间)的选择吸收和漫反射的结果,土壤反射的那部分可见光的颜色决定土壤的颜色。但是我们所见的土壤颜色的差异,更多是由于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矿物组成成分、土壤结构和湿度等这些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颜色中的明度,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明度较低,颜色偏暗偏深,反之有机质含量低的则明度较高,颜色偏浅偏亮,一般有机质含量<1%的土壤呈灰色,2%~3%之间的土壤呈灰黑色,>4%以上的呈现为黑色或者深黑色,这是由于土壤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整体上为黑色,因此腐殖质的含量越高,对于土壤颗粒的染色就越为明显。另外,土壤中矿物质的含量以及湿度等也对土壤颜色的影响很大,南方的土壤颜色基本偏红,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氧化铁对土壤染色而形成的结果,并且由于氧化铁的种类以及水化程度不同,氧化铁的颜色也有差异,同时氧化铁含量的多少也会造成颜色差异,南方多山潮湿的地区,土壤中以赤铁矿为主,因此土壤颜色大多呈现为鲜艳的红色,相对干燥的地区由于土壤中以针铁矿为主,从而土壤颜色多为明亮的金黄色。

3 色彩地理学与传统色的关系

3.1 地域与色材的关系

北方地区主要以土、木、石材为主;从地形上来看,我国北方地区以平原为主,还有部分高原和山地,主要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为代表。东北平原多为黑土壤,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是较为常用的天然材料;华北平原由于是地质历史时期黄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平原,土壤多为黄土,石材资源较丰富;而黄土高原主要是地质历史时期风力沉积作用堆积而成,顾名思义多为黄土壤。

南方地区以砖、竹、木材等为主; 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类型多样,东西差异明显,高原盆地和平原丘陵等交错分布,主要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为代表。南方地区因气候原因物产丰富,天然材料种类也较多,但同时也由于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传统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多以竹、木材为主,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区特性。

西北地区以土、砖材等为主;地形主要包括天山山脉、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众多山脉、沙漠、盆地、戈壁,以黄土高原、戈壁沙滩、荒漠草原为代表,由于整体森林和植被资源相对较少,主要以土、石、砖材为建筑材料[3]。

青藏地区以土、石材等为主。青藏地区由于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形成,地形主要为高原,分布大量山脉,因而天然石材资源丰富,主要以土、石材作为建筑材料。

3.2 自然材料对传统色的影响

自然材料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等有很大的关系,而气候、地理环境等以及材料又对当地传统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北方地区以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和山西大院来对比,建筑的结构形式都属于木构架庭园式,但是通过对建筑物的色彩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北京区域的四合院屋顶和大墙面基本以无彩色的深灰色系为主,而山西大院的大墙面明显呈现黄色系。这个色彩上的差异主要由于地域不同以及文化传承所造成,北京作为文化政治中心,五彩缤纷的色彩更多地被运用于皇家建筑中,平民往往受限于色彩规制,因此也体现在了普通民居建筑上。而山西大院建造时就地取材,有效运用了黄土高原的天然材料,保留了黄土的原始色彩。

图2 北京四合院

图3 山西大院

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大都以砖、竹、木材等建成,砖的烧制基本就地取材,因此色彩则和当地区域的土壤颜色有很大关系。闽南地区作为典型的砖砌民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出砖入石的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构筑墙体,交垒叠砌,当地的砖石主要为大块的灰白花岗岩石与片状的朱红色条砖。而同属于南方地区的四川盆地,其典型的川西民居色彩十分朴素,多以冷色调构筑,青瓦灰砖茶梁棕窗,形成了淡雅飘逸的美感。

图4 闽南民居

图5 川西民居

当地的传统色和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息息相关,建筑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传统色相辅相成流传至今,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4]。

3.3 地域人文对传统色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地域人文的形成和传统文化以及衣食住行等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也逐渐衍变,精华被流传和传承,新生事物同时冲击着传统,在不断的冲撞与蜕变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区域各自特色的人文,这些人文不仅仅是通过文字流传,传统色彩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四川盆地气候湿润温和,当地人多喜食辛辣,这是为了祛湿而逐渐形成的饮食习惯。食材色彩也就较为浓郁深厚。

图6 四川传统药材

图7 传统食材香料

图8 传统食材

图9 传统食材

图10 四川当地酱菜

图11 传统小吃

江南水乡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从而形成了极富韵味的水乡风貌与特色,传统民居建筑极少使用彩绘,黛瓦白墙黑木青砖,呈现出雅致的气韵。另外,江南水乡在人文意识上也自成一派,水墨淡彩的意境,更多来自于雾气和水气的朦胧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意识形态和风貌[5]。

图12 江南园林

图13 江南民居水墨画

图14 写意水墨画

4 结束语

从色彩地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色彩特征是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综合下形成的,区域的人文精神是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长期交互作用下逐步整合显现出来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常常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限定,引导了一个区域文化精神的历史走向,因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度里,经由长期的历史发展势必会形成缤纷多彩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这些综合因素从方方面面影响着区域的色彩特征以及变化和发展,因此从色彩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从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入手,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国传统的色与材,理清传统色材的发展推导今后的趋势,对于各地域开展规划和设计将是极大的理论支持,即能推动传统文化的再生和可持续性发展,也能保留住地域特色形成各自独特的色彩与景观风貌。

猜你喜欢
民居色彩土壤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土壤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神奇的色彩(上)
灵感的土壤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