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珙县孝儿镇2018年至2019年蚕病发生情况分析

2021-09-03 04:01青学刚陈小平陈宝瑞李文学肖文福张友洪王琳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
中国蚕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蚕病蚕期珙县

青学刚 陈小平 陈宝瑞 李文学 肖文福 张友洪 刘 刚 尹 红 王琳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

2019年,在国际国内茧丝绸行情波动起伏的不利形势下,四川省珙县蚕业依托龙头企业——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契机,狠抓桑园基地建设,推广优质桑蚕品种,实行多批次滚动养蚕,普及小蚕共育等实用新技术,坚持仪评收购、按质计价,生产上实现了张种产茧量、蚕茧质量创珙县历史最好记录,蚕农茧款收入稳定增加的佳绩。2019年珙县桑园面积1.25万hm2,年产鲜茧近8 000 t,蚕业综合产值达12亿元。其中,孝儿镇是珙县的蚕桑主产乡镇,年发种量28 000余张,产茧量近1 000 t,蚕业综合产值超15 000万元。但是,在规模效益形成的同时,孝儿镇蚕病出现了暴发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为了查明原因加以防范和控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蚕疫病防控与饲育技术研发岗位人员积极组织相关蚕病、育种专家分别于2018年9月27日和2019年7月19日先后2次前往实地进行调查了解,并进行诊断和鉴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同仁商榷。

1 近年孝儿镇蚕病发生概况

1.1 2018年蚕病发生情况

2018年9月秋蚕期孝儿镇黄莲村、太平村、波浪村、新胜村、桐梓村、巩舟村等地家蚕发育到5龄第9天,未见上蔟结茧,蚕台内家蚕大量死亡,部分养蚕户蚕台内有活蚕,但蚕体开差大,发育不齐,无食桑表现,呆滞不活泼,腹足无力,呈软化状态。发病面积涉及6个村、3 426张蚕种,占全镇秋蚕发种量的53%。

1.2 2019年蚕病发生情况

2019年7月夏蚕期孝儿镇黄莲村、太平村、波浪村、莲花村、宝兴村、新胜村、桐梓村、巩舟村、李团村等地家蚕发育到5龄第9天左右,少部分蚕上蔟做薄皮茧,多数蚕呆滞不活泼,腹足无力,无食桑表现,发育不齐,群体大小不匀,龄期延长,头胸空虚半透明,排黄褐色稀粪,呈软化状态。发病面积涉及9个村、2 083张蚕种,占全镇夏蚕发种量的48%。

2 发病原因调查

2.1 桑叶样品氟化物和硫化物含量测定

考虑到环境因素(发病区域有一个大型发电厂,当地蚕农认为可能是发电厂的氟化物或硫化物引起的家蚕生病),2019年7月,在远离发病区域的未发病区域农户的桑树上、发病区域农户的桑树上、发病区域农户的蚕台上分别选取1号、2号和3号3个桑叶样品进行化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3个样品均为阴性,有5个指标未检出,1个病区桑叶氟化物含量为4.7 mg/kg。根据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2224—2016《桑蚕氟化物中毒诊断技术规程》[1]“桑叶中的含氟量(以干物计)≥35 mg/kg时,非抗氟桑蚕品种摄入后可表现出中毒症状”以及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培训教材《蚕桑》[2]“当桑叶中硫含量超过0.63%时,蚕的发育过程延迟,死亡率极高”认为,此次蚕病暴发不是氟化物或硫化物引起的。

表1 2019年7月桑叶样品氟化物和硫化物含量测试情况

测试日期为2019年7月19日;表中数据为四川蓝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硫化物检测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3];氟化物检测方法参照GB/T 5009.3—2016《食品中氟的测定》[4];“-”表示未检出。表2相同。

为了查明桑叶中不同季节氟化物和硫化物的含量,2019年9月在原采样区域进行了跟踪检测,在远离发病区域未发病农户的桑树上采集4、5、6号桑叶样品,在2019年7月调查发病区域农户的桑树上采集7、8、9号桑叶样品,经化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6个样品均为阴性,病区桑叶氟化物含量略高于无病区的桑叶,也比春季高,但差异不显著,不会对家蚕造成危害。秋季生产上也确实没有暴发蚕病。

表2 2019年9月桑叶样品氟化物和硫化物含量测试情况

2.2 取样解剖及显微镜检

2.2.1 2018年显微镜检情况 2018年9月在孝儿镇发病区域抽样(太平村4社的周世清户和6社的魏仲华户、黄莲村3社的李光金户和李清容户共4个样品),分别取死蚕、活蚕进行解剖及显微镜检发现,蚕体中肠空虚,桑叶碎片较少,无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及微粒子孢子(NB)等致病微生物,因我国非包涵体病毒病绝大多数是浓核病病毒(DNV)[5],故怀疑是浓核病。

2.2.2 2019年显微镜检情况 2019年7月在孝儿镇发病区域抽样(太平村6社的魏仲华户、波浪村1社的周文虎户和2社的周之凤户、黄莲村6社的李春银户和王玉先户、莲花村1社的蒋开贵户共6个样品),分别对死蚕、活蚕进行解剖及显微镜检,太平村6社的魏仲华户解剖的蚕体中肠黑黄,镜检有病毒多角体存在,未发现微粒子孢子;其他5户(波浪村的周文虎户和周之凤户、黄莲村的李春银户和王玉先户、莲花村的蒋开贵户)解剖的蚕体中肠空虚,桑叶碎片较少,镜检未发现病毒多角体和微粒子孢子。

2.3 荧光定量PCR检测

图中数据由西南大学潘敏慧团队检测提供;图2相同。图1 2018年不同样品家蚕浓核病病毒病原的相对表达量

2.3.1 2018年分子生物学鉴定情况 2018年在发病区域抽的4个样品进一步做浓核病病毒病原荧光定量PCR检测(当时用解剖和显微镜检方法排除了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微粒子孢子,怀疑是浓核病病毒引起,故只做了浓核病病毒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太平村6社的魏仲华户和4社的周世清户、黄莲村3社的李清容户和李光金户的家蚕浓核病病毒检测浓度非常低,相对表达量在10-7水平,故不能判定为浓核病病毒引起的蚕病。

2.3.2 2019年分子生物学鉴定情况 2019年在发病区域抽的6个样品进一步做分子生物学全面检测,检测微粒子孢子、质型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浓核病病毒、软化病病毒(FV),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太平村6社魏仲华户的家蚕主要是质型多角体病毒和软化病病毒引起的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其他5户(波浪村的周文虎户和周之凤户、黄莲村的李春银户和王玉先户、莲花村的蒋开贵户)的家蚕是软化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软化病。

图2 2019年不同样品家蚕不同病原的相对表达量

2.4 气象因素分析

2.4.1 秋蚕期间的气象情况 查询珙县气象局2018年9月1日—9月30日和2019年9月1日—9月30日秋蚕期间的气象资料,进一步分析气象因素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2018年秋蚕期较2019年同期降雨量多、相对湿度大、平均温度高、风速小,这种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

表3 珙县孝儿镇2018年和2019年秋蚕期气象资料数据

2.4.2 夏蚕期间的气象情况 查询珙县气象局2018年6月20日—7月20日和2019年6月20日—7月20日夏蚕期间的气象资料,进一步分析气象因素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2019年夏蚕期较2018年同期降雨量多、相对湿度大、平均温度略低、风速小,这种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

表4 珙县孝儿镇2018年和2019年夏蚕期气象资料数据

从2年的气象数据可以看出,家蚕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容易暴发蚕病。

2.5 发病区域地理分布分析

2018年9月秋蚕期孝儿镇黄莲村、太平村、波浪村、新胜村、桐梓村、巩舟村等地暴发蚕病。2019年7月夏蚕期孝儿镇黄莲村、太平村、波浪村、新胜村、桐梓村、巩舟村、莲花村、宝兴村、李团村等地暴发蚕病(表5)。其中黄莲村、太平村、波浪村、新胜村、桐梓村、巩舟村连续2年均暴发蚕病。

表5 珙县孝儿镇2018年和2019年夏蚕期蚕病发生情况

发病区域主要分布在孝儿镇南广河谷低洼地带,空气流动性差,加上高温多湿气候影响,有利于病原菌繁殖,造成了蚕病的暴发。

珙县孝儿镇2019年有20个村饲养夏蚕,当季发种量4 350张,暴发蚕病的有9个村、2 083张蚕种,发病率高达48%。其中调查的波浪村、黄莲村、太平村、莲花村等4个村2019年夏蚕期平均张种产茧量只有22.4 kg,比不发病的2018年夏蚕期平均张种产茧量(34.1 kg)低34%(表6),严重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表6 珙县孝儿镇2019年夏蚕期波浪村等4个村的养蚕成绩

3 结语

基于上述蚕病诊断及鉴定结果,我们认为导致孝儿镇大面积家蚕异常死亡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夏秋蚕饲养期间气候条件恶劣,温度较高,雨水偏多,湿度偏大,同时蚕病发生区域地势低洼,呈锅底型,气流不畅,使家蚕体质虚弱,新陈代谢机能下降,生理机能失调,食桑缓慢,消化液的杀菌作用减弱,家蚕抗病力下降,从而引起家蚕感染病毒暴发蚕病。加之区域内蚕种发放混乱无序,蚕种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大小蚕重叠饲养,极易引起交叉感染,病原大面积传播扩散,引起蚕病暴发。

猜你喜欢
蚕病蚕期珙县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国家级“非遗”珙县苗族蜡染纹样创新设计
华东×春晨农村试养表现
蚕品种银丰×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