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向历,刘 波,高洪敏,姚永祥
(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 凤城 118109)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玉米生产对维护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满足工业原料需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在综合增产措施中,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利用在玉米增产总额中的贡献占35%左右,因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支撑玉米生产的核心技术[2,3]。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在200 万hm2以上,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8% 左右[4],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沿海区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为中晚熟玉米种植区[5]。中晚熟玉米新品种Z801 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性好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母本丹L6895 是以丹L658×P6 为基础试材,经穗行择优、测配、优中选优,南北异地自交7 代选育而成。该系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0 d。株型紧凑,株高215 cm,穗位105 cm,成株叶片数19 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2 cm,穗行数14 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硬粒型,百粒重29.5 g。根系较发达,茎秆韧性好,株型清秀,熟期早,活秆成熟,籽粒脱水速率较快。
父本TY04 为外引系,是铁岭市佳禾农业技术推广有限公司以丹黄34×昌7-2 为基础材料,经过南北多代连续自交,严格选择,穗行择优,于2013 年选育成。该系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18 d 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00 cm,穗位95 cm,成株叶片数19~20 片。果穗筒型,穗长10 cm,穗行数16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27 g。根系较发达,茎秆韧性较好,活秆成熟,适应性广,花粉量大。
2015 年组配杂交组合。2016~2017 年参加辽宁东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的多点比较试验,2018 年参加辽宁省东裕联合体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辽宁省东裕联合体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20 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审玉20200040)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8 d,比对照郑单958 短2 d。株型紧凑,株高302 cm,穗位98 cm,成株叶片数20 片。果穗筒型,穗长18 cm,穗行数18 行,穗轴粉色,籽粒橙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40.6 g,出籽率84%。具有高产稳产、抗倒耐旱、米质优良、活秆成熟的特点。
经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丹东农业科学院2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灰斑病,抗穗腐病,中抗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
田间表现为抗旱耐瘠薄能力强,抗高温和抗旱性强。抗倒性表现中等,2018~2019 年两年平均倒伏率为6.3%。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48 g/L,粗蛋白含量8.61%,粗脂肪含量4.10%,粗淀粉含量74.69%。
2016 年产比试验,平均产量843.1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11.6%;2017 年品比试验,平均产量777.1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10.1%(表1)。
2018 年参加东亚农业企业联合体中晚熟组区试(共10 个点),平均产量716.8 kg/667m2,比对郑单958 增产7.6%。2019 年参加第2 年中晚熟组区试(共 9 个点),平均产量793.8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5.0%(表2)。
2019 年参加东亚农业企业联合体中晚熟组生产试(共7 个点),平均产量829.7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9%(表2)。
表2 2018~2019 年Z801 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适宜在辽宁境内≥10 ℃活动积温在2 800 ℃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该杂交种为中晚熟品种,抗旱耐瘠薄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苛刻,肥力条件好的地块增产潜力更大。一般情况下,施农家肥1 000~1 500 kg/667m2作底肥,N、P、K 复合肥 10~15 kg/667m2作种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 25~30 kg/667m2。
种植形式可采用清种、大垄双行。清种密度3 800~4 200 株/667m2。
用种子包衣技术或制作毒谷防治地下害虫,用速灭杀丁等农药防治粘虫、玉米螟。除草采用玉米专用苗前封闭除草剂或者玉米苗后专用除草剂均可。
选择至300 m 以上的隔离区以确保制种的纯度。父母本播种的行比 1∶6 为宜。为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母本与可与1/2 父本同期播种,待母本扎根1~2 cm 时播种二期父本。母本行保苗4 000~4 500 株/667m2,父本行保苗3 000 株/667m2。在定苗、拔节期、抽雄前、收获后和脱粒前严格去杂去劣,防止混杂。母本在抽雄前带1~2 片叶抽去雄穗,严格防止自交污染。制种产量一般可达400 kg/66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