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细珍,周祥斌
(广东省连山林场广东鹰扬关森林公园管理处,广东 清远 5132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和生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也作为重中之重,其中林业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1,2]。近年来,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相继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等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使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重要成效。据统计,2019年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超过6亿亩,已成为世界上重要林业资源国家之一[3~5]。林业资源的不断扩大,对其管理就显着尤为重要。尤其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林业有害是生物防治中,采用绿色无公害的防控技术以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6,7]。目前,生产上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方法,并结合物理防治方式可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阈值范围内[8]。因此,本文通过对林业生产上常用的杀虫剂进行药剂筛选,并对两种常用杀虫灯性能效果进行比较,以期筛选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最佳药剂及杀虫灯,为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供试药剂均为林业生产上用于防治林业常见害虫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毒蛾等药剂,喷药剂量均为农药标签上要求的推荐最高剂量。药剂信息及施药量如表1所示。
表1 供试药剂信息
供试杀虫灯类型由两种,一种为白垩纪交流26W频振式黑光诱虫灯,另一种为禾展光波共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两种类型杀虫灯各5台。
试验连山林场进行,选择树龄为8~10a的香樟树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树高15~18 m,郁闭度在0.8以上。近2年调查发现,该林地普遍食叶害虫发生严重,害虫以刺蛾为主,同时发生樟叶蜂、刺蛾和白潜叶蛾,有虫株率为100%,平均虫口密度约130~140头/株。
2.4.1 高效杀虫剂筛选试验
供试7种杀虫剂,每种杀虫剂各设置3块标准地块,并做好标记,在喷药的同时进行喷施清水作为对照。进行施药前先调查各地块虫口密度,每块地块调查香樟树10株,对角线五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香樟树2株,分别从每株香樟树的4个不同方位随机检查50片叶,并做好标记。通过调查数据计算平均虫口密度,施药前虫害基数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施药前虫害基数调查结果
选用市下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按1 m/s的速度匀速对标记的香樟树进行喷雾。每块地块喷施10株香樟树,喷药前已对喷雾器喷塑进行了校准,符合《喷雾器安全施药基数规范》(NY/T 1225-2006)的规定要求,并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该试验在7月15日6:00~9:00进行,编号为1~7的药剂分别在对应的地块上施药,各制剂按照表1中剂量进行喷雾施药1次,田间施药时温度为25.2~28.6 ℃,天气晴朗,林间相对湿度为62.3%,风速为1.2 m/s,林内风速为0.5 m/s。
2.4.2 杀虫灯防控试验
在林场中划定2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200 m2(长20 m,宽10 m),两小区间距200 m,分别在小区的内部随机放置5台杀虫灯。分别于5月中旬、6月中旬和7月中旬,提前2 d清空集虫盒,2 d后调查杀虫灯诱杀害虫种类及数量。
在施药后1 d、3 d、7 d和14 d分别调查处理区和对照区地块的调查虫口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公式如下[5]:
防治效果(%)=
从表3中可知,不同杀虫剂对香樟树有害生物虫口减退率的影响差异明显,施药1 d、3 d、7 d和10 d后,20%除虫脲悬浮剂对有害生物的虫口减退率依次为27.0%、59.4%、87.1%和100.0%,均高于其它杀虫剂,而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香樟树有害生物虫口减退率影响较小,施药1 d、3 d、7 d和10 d后,该药剂对香樟树有害生物虫口减退率依次是4.3%、20.3%、45.6%和60.4%。
表3 杀虫剂对香樟树有害生物虫口减退率的影响
从表4中可看出,不同杀虫剂对香樟树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施药1 d后,以20%除虫脲悬浮剂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为27.0%,显著高于其它杀虫剂处理(p<0.05), 1.3%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最低,防效仅为2.2%,显著低于其它杀虫剂处理(p<0.05)。施药3 d后,20%除虫脲悬浮剂防治效果最高,为59.4%,除与48%噻冲啉悬浮剂防效不显著外(p>0.05),均显著高于其它杀虫剂(p<0.05),1.3%苦参碱水剂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最差,防效分别为17.8%和20.3%,显著低于其它杀虫剂(p<0.05)。 施药7 d后,不同杀虫剂由于药效持效期不同,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20%除虫脲悬浮剂和48%噻冲啉悬浮剂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84.1%和82.4%,显著高于其它杀虫剂(p<0.05),10%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和20%灭幼脲悬浮剂,防效分别为76.3%、68.8%和65.3%,而以1.3%苦参碱水剂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效最差,防效分别为46.8%和44.0%,显著低于其它杀虫剂(p<0.05)。施药14 d后,20%除虫脲悬浮剂防效高达100%,但与48%噻冲啉悬浮剂和10%甲维·虫螨腈悬浮剂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防效均在89.0%以上,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效最差,防效为54.2%,显著低于其它杀虫剂(p<0.05)。
表4 杀虫剂对香樟树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
从表5中可看出,在有害生物发生盛期的5~7月,频振式黑光诱虫灯诱杀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均明显多于光波共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尤其在5月份,频振式黑光诱虫灯诱杀有害生物8目16种,而光波共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仅能诱杀3目7种有害生物。
表5 两种杀虫灯诱杀有害生物种类
从表6中可以看出,两种杀虫灯在诱杀有害生物数量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5~7月采用频振式黑光诱虫灯诱杀有害生物数量均比使用光波共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有害生物数量要多295个。尤其在7月份,频振式黑光诱虫灯诱杀有害生物173个,比光波共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有害生物数量多107个。
表6 两种杀虫灯诱杀有害生物数量
本实验通过选择生产上常用的7种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杀虫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除虫脲悬浮剂1500倍液、48%噻冲啉悬浮剂24000倍液和10%甲维·虫螨腈悬浮剂2000倍液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最佳,施药后14 d防效均在89.0%以上,其次为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和20%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液,对有害生物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82.0%以上。1.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00倍液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效较差,防效分别为78.6%和54.2%,对有害生物的防效均在80.0%以下。
由于氯氰菊酯类农药属于高效广谱性化学制剂,对人畜均有较高的毒性,对一些有害生物天敌具有一定的伤害作者用,长期使用该类型农药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容易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等而导致药效降低,因此不建议大面积且长期单一使用。所选用的20%除虫脲悬浮剂、48%噻冲啉悬浮剂24000、和10%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均属于绿色无公害杀虫剂,且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持续期长和对有害生物防控效果优良等优势,并且对天敌昆虫、人畜和环境和生态安全无污染,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均在89.0%以上,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杀虫灯是根据昆虫的趋光性特点,利用昆虫敏感的特定光谱范围的诱杀虫源,诱集并有效杀灭林业有害生物,以降低病虫指数、防治虫害和虫媒病害的专用诱杀装置。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杀虫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有害生物发生盛期的5~7月份,采用频振式黑光诱虫灯诱杀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均明显多于光波共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且对有害生物防治效果优势明显,建议在有条件安装杀虫灯的林场,可采用频振式黑光诱虫灯来作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在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过程中,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有害生物防控原则[9,10],利用多种防治手段,如物理、化学、生物防治以及选用抗虫品种的树苗进行栽培,并对生态环境无污染、无残留等出现,从而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在一个可允许的范围内,以促进林木的健康茁壮生长,最终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