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6个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构成与水岸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2021-09-03 02:30孟晓蕊
绿色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驳岸白鹤景观

孟晓蕊

(博大绿泽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1501)

1 引言

湿地作为陆水特性兼备的复杂自然生态环境,具有生物多样性强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突出等多个生态独特优势。川渝地区雨量丰富,地形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天然湿地资源。当前川渝地区的湿地保护、重建及生态利用越发受到重视[1]。植物作为生态链的中心位,在保护及突出湿地景观及生态功能上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一环。对于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配置保护及营造,在充分了解川渝地区湿地的原有植物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及功能需求设计植物主题。选用适宜湿地环境的植物品类,统筹乡土植物和园林引进植物的布局及占比,在模拟借鉴自然湿地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中,打造出生态可持续、美化城镇样貌及景观保护功能为一体的湿地公园。本文通过对川渝地区不同层次的6个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构成及功能现状分析,对川渝地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及植物景观营造提出参考意见。

2 研究项目背景

川渝地区以成都及重庆作为政治经济中心,拥有川渝地区大型湿地公园保护及营造的最佳资源,针对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及建设具有代表的参考价值。本文选取川渝地区6个自然湖泊湿地、人造湿地、郊区湿地、城区湿地等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包括青龙湖湿地公园、天地湖湿地公园、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阳春湿地公园、沐仙湖湿地公园、彩云湖湿地公园。

通过论文资料搜集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对比6个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模式、植物保留方式及每个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构成:陆地植物、驳岸植物、水体植物配置模式及园林植物构成比例,总结出川渝地区湿地公园起到良好生态功能的植物景观构成模式及常用植物种类。并通过SBE评价法[2],从网络及论文资料中选择20张近3年的水岸实地照片,对6个湿地公园的水岸边景观及自然持续维护效果进行对比评价[1]。

3 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配置构成分析

3.1 湿地公园植物群落配置构成

湿地是陆水交界的区域,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及多变的土质条件,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陆生植物、湿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的相互融合及生态过渡[3]。

(1)陆生植物通常种植在距离湿地水体较远的区域。在实际植物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湿地公园整体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及空气湿度大。与其它公园内的陆地植物不同,应保证一定的耐水抗性[4]。由于湿地公园兼具较为重要的生态功能,要适度保留更多比例的乡土树种,维护良好的生态循环,突出本地特有的植物群落,保留当地的优势种群落。

(2)驳岸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区域,要求更高的耐水能力,所以较陆生乔木,品种选择更少。驳岸植物配置形式多采用乔灌花草复合林相混植,空间逐渐开阔,留出透景空白,林冠线起伏变化柔美舒缓,岸边植物组团或者片状布置[5]。以耐水湿的乔木、灌木及禾草类植物为主体,主要在梳理原生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做设计。驳岸植物组团保持原生态的生长状态,最大程度保留原生地的植物小群落[6]。

(3)水体植物,种植在驳岸水边及水体内部的,应用成片的多种种类水生植物能够点活水体,增加情趣,延伸湿地公园水景空间[7]。湿地的水质及水深变化多样,水生植物要依据不同水质、水深、面积规模及原场地水生植物群落综合搭配。由于湿地公园特殊的生态服务性能,在选择植物时还需考虑对水质的净化效果[8]。

3.2 6个湿地公园植物的景观构成及差异分析

3.2.1 青龙湖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构成

青龙湖湿地公园位于成都龙泉驿区十陵镇。水域面积占有总公园面积的1/6,陆地园林植物共计 35 种[10]。青龙湖湿地公园是在原来的青龙湖水库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乡土树种,如榆树、桑树、槐树等,这些乡土植物作为植物群落的主基调;在景观节点处、主要道路则以观叶落叶大乔为主包括元宝枫、枫杨、二球悬铃木、朴树等增加公园的景观看点,二层次小乔是常见的樱花、红枫、紫薇等花灌木,下层以观光大草坪为基底。乡土保留区地被以虞美人、蒲苇、金鸡菊、菖蒲等花卉点缀,以乔+草的配置形式为主,体现乡田野趣。其滨水湿生植物以蒲苇居多,没有增加很多园艺植物品种,保留了很多原始的水生植物群落,水岸景观营造采用了自然管理,野趣横生。

3.2.2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构成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成都市新津县,其湿地率高达95%。与青龙湖湿地公园相比其保留了更高比例的原有植物,常见树种有苦楝、枫杨、银杏、水杉、桉树等[9]。与青龙湖湿地公园不同的是新津公园的原有草本植物也十分丰富,设立专门的生态保育区及生态恢复重建区。大面积的陆生植物配置多为乔+草的双层次模式。

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驳岸利用迎春花、云南黄素馨、连翘等藤本灌木材料片状种植延伸到水岸边界线上。石岸区域根据石头的位置、大小、材质使用多种配置形式,丛状灌木、孤植禾草或片状草花,形成错落有致的水岸植物景观。土岸为沼泽地或水岸的未处理的天然过渡地带,在以禾本科、莎草科等湿生挺水植物的天然植物群落的基础上,人工增加搭配可以开花的耐水湿植物[11]。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的水域主要集中在核心区,此处的水生植物可占全部植物的37%。此外,具有很多的天然形成植物群落如芦苇植物群落、千屈菜群落等。公园植物整体上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稳定,自然维护效果良好。

3.2.3 重庆市城区四个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构成

沐仙湖湿地公园位于重庆空港新城,为湖泊型湿地公园,公园汇水面积5 km2,占地203亩,极大地保留当地的原有生态。水岸多以池杉 + 草坪的形式。水生植物多为原有植物,辅以少量的人工种植植物,如蒲苇。

阳春湿地公园位于重庆主城区是“两江四岸”的重点工程,是一条狭长带状湿地公园。保留原有场地的植物较少,多为重新打造的园林绿化植物景观,人工化痕迹严重,包括紫玉兰、樱花树、红梅等开花乔木。驳岸植物景观以草坪+景石形式为主。水岸少有挺水开花植物,驳岸视野开阔,活动区域面积增加,以满足附近居民游憩、活动等需求,保育功能较弱,需要定期植物维护。

彩云湖湿地公园位于九龙坡区,是重庆市最大的人工湿地公园。称为是重庆市的“桃花源”,具有很重要的生态蓄水的功能。与白鹤滩湿地公园相比,其更偏向于休闲度假、旅游踏青等生活功能的湿地公园。原有植被的保留极其有限,运用了更多的园林引进植物。

天地湖湿地公园位于重庆主城区[12]。与彩云湖湿地公园相似,是重庆主城区的城市湿地公园,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湿地体验、湖滨观光、娱乐休闲和文化感悟为主。公园内的园林植物比例偏高,多为人工配置植物群落。

4 6个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配置构成分析

4.1 6个湿地公园植物品种配置构成

6个湿地公园中,白鹤滩湿地公园远离城区,保留最大比例的原生植物群落及植物品种,其水域面积占比最高;阳春湿地公园及天地湖湿地公园植物的人工化痕迹最重,运用了大量的城市园林园艺化植物。通过对6个湿地公园的不同构成植物的占比比较。除白鹤滩湿地公园以外,其他公园的陆生植物种类占比均在70%以上;除了白鹤滩湿地公园、沐仙湖湿地公园外,水生植物种类占比均在10%以下,说明陆生植物品种多样性远远多于驳岸及水生植物品种。植物多样性越高的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占比越高。城区公园的水生植物品种较郊区公园的水生植物品种占比较小(表1)。

表1 6个湿地公园的园林植物配置构成及植物种类分析

4.2 6个湿地公园的水岸景观效果评价

统计100个园林从业者的对6个湿地公园的20张不同角度、区域的水岸照片的景观效果进行5个维度,打分统计,然后通过SBE法进行数据分析,景观因子表及统计结果如下(表2、表3)。

表2 湿地公园水岸的景观因子

表3 6个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评价分析

由表2、表3可知,植物多样性最高的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评价效果最佳,湿地植物占比最高。通过此6个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模式对比中,在湿地公园的植物营造的过程中,水生及驳岸湿地植物的占比与景观评价值呈正比趋势。

5 结论与建议

根据6个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点及植物选择特性可知,兼具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保育功能的湿地公园大部分保留了原场地植物群落,保证当地植物群落的可持续构建。湿地公园陆生区域植物选在竖向上打造自然片状的层次空间,通常包括乔灌草、乔草、灌草、草多尺度的复合群落结构[13]。根据当地特色,保留水生植物群落,提高伴生植物数量,有利群落的建立,如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的芦苇群落。稳定的植物群落构建,有利于增强湿地公园陆生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吸引当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完善当地的生态链。

湿地公园驳岸面积大,类型多种,在植物种植中可以根据当地植物群落特色,构建各种主题植物群落,如白鹤滩的茭白群落,使构建的植物景观更接近自然景观,实现保护湿地生态自然环境的目的,构建植物绿色廊道,提高周边物种的迁入率,突出湿地公园的高度物种多样性的特性。水生植物避免过于自然,过于拥挤,保留空间,提供景观的可塑性。水生及湿生植物占比越高的湿地区域,景观效果及生态持续性越佳[13]。

猜你喜欢
驳岸白鹤景观
茂名市小东江滨水区驳岸景观更新设计
城市公园驳岸设计研究
——以临夏市东郊生态公园为例
独孤求败白鹤滩
景观别墅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白鹤的真爱
白鹤:春天奏响的铜管乐
湿地生态驳岸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以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