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辰工作室:秉持专业能力和建设性态度的“国际沟通者”

2021-09-03 07:40程征
中国记者 2021年7期

□ 程征

(作者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主任编辑)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一段时间以来,一批有锐气、有新意、敢冲敢打又有理有节的国际传播青年生力军开始涌现,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探索路径,突破了国际传播新维度,打开了国际传播新空间,也为构建多元立体的国际传播格局提供了生动样本。

一、独辟蹊径:用英文新闻信“圈粉”

近日,新华社对外部评论专题室一名32岁的年轻人收到中东某主要国家驻华大使的邀约,想请他到使馆聊一聊。在此之前,已有很多西方主要国家驻华外交官、智库学者和主流媒体记者注意到他,并邀请他参加使馆开放日等活动。他就是王子辰,国内第一个撰写英文新闻信(newsletter)的媒体人。

和国内的传播生态不同,依托电子邮件发布的新闻信在国外愈发繁荣,媒体和个人都借助其进行信息传播。在信息过载但优质内容稀缺的环境下,订阅新闻信相当于雇用了“把关人”、使用了“过滤器”,受到专业人士和精英阶层的青睐。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信是直达订户“案头”“书桌”的绿色通道,也是“精准传播”“分众化表达”的理想载体。

近年来,一名美国“中国通”利明彰(Bill Bishop)创立的新闻信在全球获得了至少7万多名订户,并成为关注中国西方精英的每日“必读”。这给了王子辰颇大的冲击:“中国的故事更应该由中国记者讲述,中国记者也是能讲好中国故事的!”抱着这种信念,2020年,王子辰开通了自己的新闻信“北京知识”(Pekingnology)。

与很多人尤其是他的订户想象中不同,王子辰的新闻信并非工作单位“安排”或“授权”,而完全是个人的探索。基于个人的努力积累和工作的专业训练,他选择了一个极见功力且挑战巨大的领域,并瞄准西方高端涉华精英作为目标订户。从“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十四五’规划”到“谁真正拥有华为”“互联网平台企业监管”“人民币汇率”等话题,他都以个人身份进行严肃介绍和深入探讨,把令“老外”望而生畏的深奥中文转换成清晰易懂的英文表达。

王子辰是勤奋的学习者和写作者。由于在新华社的日常工作繁重,他多是利用晚上和周末、节假日的时间,常常写到夜里两三点钟。很快,“北京知识”从王子辰的个人推特关注者群体里扩散出去,至6月底已吸引了逾2000名主动填写电子邮箱地址的订户。他们中既包括几乎所有西方主要国家的驻华外交官,也有大多数西方主流媒体的驻华记者和总部编辑,还有一批西方知名智库学者、教授、经济学家、分析师、投资人和律师等。

彭博社在一篇称“新兴媒体成功放大了北京的信息”的报道里,采访了三位在舆论场中表现抢眼的中国个人,分别是国内社交媒体大V“兔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另一位就是王子辰。报道引用他的话说:“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国家。我认为,让人们通过中国自身的本意来更多了解中国,是我这个职业里人们的目的。”

《金融时报》《外交政策》等一些西方主流媒体网站在报道里链接了他的新闻信内容。印度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印度时报》网站近日更是摘编他的一篇文章直接发稿。“兔主席”也在微信公众号文章里说:“CGTN的刘欣,新华社的王子辰,他们其实是凭借个人热情,在工作以外做这样的工作。但他们都已经是中国在海外非常重要的声音。”

二、专业且冷静的国际沟通者

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去年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与过去相比,现在国际社会更为关注中国在各种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和应对之举,希望看到来自中国的第一手信息和深度解读。而国际舆论场中源自中国的第一手信息还比较有限,不足以反映当代中国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无法满足国际上了解中国的渴望。

□ 《华尔街日报》旗下官方推特账号转发王子辰个人新闻信文章,内容系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翻译和理解体会。

王子辰努力的意义正在于此。他认为,国际传播是一项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事业,应当有充分的自信“平视”世界并展开平等对话,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实质性内容潜力可挖。比如重要会议公报、重要文件等,中国普通老百姓可能都不太能看懂,更何况外国人。还有国内一些重要政经新闻中的常见表述,“行内人”可能耳熟能详,而外国人却一头雾水。新闻媒体的报道通常篇幅短小、角度单一,留下了大量翻译和解读的空间。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他在其新闻信里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文的绝大部分英文翻译及个人理解,包括“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等内容,并配发了包含鲜明红底金字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图案。在推特上有着80.9万关注者的《华尔街日报》旗下官方账号后来主动转发了上述内容。

王子辰新闻信的第一批订户来自他的个人推特账号关注者。他的个人账号是新华社三个被推特官方强行标注了“中国官方媒体”的个人账号之一,积累了大量西方高端涉华精英关注者。他注重树立一个专业、冷静、建设性态度参与公共讨论的国际沟通者形象。王子辰说,如果早前没有建立一个善意的、理性的、受尊重的推特形象,他的新闻信很难起步。

他主动在新闻信里自报家门,甚至戏谑地介绍自己的新闻信是“推特所谓‘中国官方媒体’里的头号涉华新闻信”,但也声明“文责自负”、绝不代表工作单位或任何官方立场。这也标志着他从“批评者”“旁观者”“评论者”转向“参与者”“建设者”“创造者”。在提供价值的过程中,他以流利的英文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受众沟通,即使短期内不能根本扭转西方受众的观点,也让他们理解中国立场是有理由、有根据的。

4月11日,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做出处罚的第二天,王子辰就发布了《深度解析北京对阿里巴巴反垄断处罚》的文章,系统梳理、翻译了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指导书主要内容,此举传递出减轻了围绕阿里巴巴的不确定性、稳定市场和预期等信息。新闻信发出后,引起西方精英读者的广泛兴趣,他们在推特上主动转发、评论、点赞并给予高度评价。意大利著名的“中国通”、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原副部长迈克·杰拉奇(Michele Geraci)在推特上用意大利文称“确实是非常有意思和增长知识的贡献”,“(阐释了)国家与市场的界限……使得这个界限对所有人都更加清晰”。《经济学人》一名记者在推特上说王子辰有关阿里巴巴的分析扭转了一些过于倾向政治角度的解读。

三、“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

除了建设性的工作之外,王子辰也坚决展开舆论斗争,找出对方的硬伤,以有理有节的姿态“实锤”反击。5月10日,王子辰就《华盛顿邮报》当晚涉及华为公司的不实报道连发15条推文,指出报道断章取义、错置语境、歪曲解读,把华为公司推行多年的精简文件、提高效率的措施“嫁接”到所谓华为躲躲藏藏、居心不良的背景里,完全曲解了真实情况。该系列推特展示量超过一万,尤其是得到了包括彭博社驻华记者、原《金融时报》北京分社记者以及其他多国智库学者在推特上的公开点赞。更为罕见的是,在西方声音占据优势的这一环境里,几乎没有前来反驳王子辰该系列推特的声音。

□ 王子辰在个人新闻信中批驳《华盛顿邮报》有关美国外交官曾警告武汉病毒研究所存在安全隐患的谬论,被《外交政策》网站文章链接引用。

再例如,当发现《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CNN政治评论员Josh Rogin的文章《美国国务院的电报曾警告称武汉研究蝙蝠冠状病毒的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生造出了2018年1月美国驻华外交官曾经向美国国务院警告武汉病毒所存在安全隐患的虚假叙事时,王子辰写作了一篇4000多词并配有多幅对比图片的揭批文章在新闻信发表。

通过详细的比对,王子辰发现了文中多处硬伤,指出该文利用当时电报原文尚未公开发布之机,采用偷换语境、移花接木、混淆视听等诸多伎俩,扭曲了电报原意。推特上涉华知名账号Bad China Takes主动分享此文并评论说:“王(子辰)的内容揭开了基于一份原始文件的公然欺骗和不负责任的扭曲,以推翻一种专门的观点——病毒起源于武汉病毒所。这是《华盛顿邮报》作者Rogin做的。完全不可接受。”甚至一名刚退休不久的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东亚情报官也在推特上对此点赞。6月,《外交政策》网站刊登的一篇文章也链接引用了王子辰的原文。

王子辰的舆论斗争案例还有不少,其中的“共性”和启发意义在于:与美国和西方的“叙事”叫板,需要大量敏锐且细密的工作,找到技术性、事实性硬伤,有理有据、直击痛点。此外,他始终坚持“就事论事”、不搞“人身攻击”、力避“上纲上线”,从不因个别文章或内容给个人、媒体或机构“贴标签”,也不关联对方国籍、性别、出身等信息。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虽然他做了很多尖锐的舆论斗争,但仍受到尊重甚至被西方主流媒体引用的原因。

四、“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

2019年4月,两名美国知名学者发表论文《谁拥有华为?》,质疑华为公司实际是工会控股的国有企业。这一论文在国际间引起恶劣影响。尽管华为公司专门进行回应,但效果有限。此后,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公司法和投资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王军撰写了《华为的股权与治理结构》的中文文章,但未在国内外引起足够重视。

2021年2月,王子辰对此进行全文翻译,在个人新闻信发表了《谁真正拥有华为?对丁途教授和郭丹青教授的回应》一文。此文不仅在西方高端精英小众里产生了一定传播效果,还因此收到邀请,与多国外交官进行线下交流、就此话题深入探讨。

作为“从线上到线下”的国际传播实践者之一。无论对象是西方国家外交官还是西方主流媒体记者,王子辰都愿意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地沟通交流、求同存异。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重要指示:“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王子辰希望成为一名专业化、建设性的国际沟通者,通过友好方式平等交流和对话,争取受众的理解、尊重、认同。

王子辰说,近年来,中央新闻单位里涌现了胡锡进、刘欣、陈卫华等很多活跃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国际传播工作者,新华社也有徐泽宇、缪晓娟、刘阳等优秀同事,虽然在一些具体案例上做法并不一致,但都是以个人身份表达个人观点,客观上构建了宽领域、广角度、多元化的中国叙事,丰富了国际上的中国声音。

王子辰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卢迈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届毕业典礼上“要做心胸开阔、理性沟通的爱国者”的演讲记忆深刻:“面对愈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国际化的传播环境,无论是出国旅游还是发微博、微信朋友圈,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表,都是对外发声的外交家。正确认识国家所处的位置,不逞一时的口舌之快,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理性表达,争取更多外国朋友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王子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让他信念坚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和“兔主席”等人在国际传播方面的文章让他受益良多。归根结底,国际传播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而“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则是极具洞察力的现实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最新重要指示为国际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王子辰认为,Podcast(音频播客)是新闻信之外的另一国际传播前沿“风口”,也十分契合“精准传播”“分众化表达”的重要指示精神;倘若有一定的人力和资源支持,这两方面可能都还是国际传播的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