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黎
【摘 要】事业单位肩负着地方政府赋予的经济文化建设、公共教育服务等职责,大部分经费为财政拨款,属于国有资产。因此,事业单位应当注重提升会计风险管理水平,最大限度保证单位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理的意义和现有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员工培训等领域提出建议,旨在将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降到最小化,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风险 财务管理 有效控制 深入探讨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1.040
在事业单位运营的过程中,会计风险存在于各项经营业务中,一般包括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经济活动违反法律法规产生的风险、资源使用率低下的风险、财务信息失真风险、财会人员道德风险等。为了排除风险隐患,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风险防控能力以及规避意识,尽可能在风险出现之前就对其进行有效预防。
一、提升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水平的重要意义
(一)进一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事业单位的资产来源渠道较为广泛,一般包括国家、地方政府划拨,捐助或政府采购,因此事业单位的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由于大多数事业单位获取相关资产是通过政府采购的途径,需要经过预算和计划管理、标准制定与执行、集中采购、监督检查等环节,时间周期相对较长,流程较为烦琐,加大了各环节资产管理的难度,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坏和流失。因此,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事业单位运营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财会风险防范领域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以便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准确录入、盘点和处置资产信息,及时对各类资产使用情况有效更新。同时在会计核算系统中记录新增和处置资产,以实现对单位资产配置情况的准确统计,落实对单位资产的具体管理,避免资产流失,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保全工作。
(二)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管理水平
真实高效的财务信息管理水平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财会人员日常工作中,信息漏报、错报、重复计算是极易发生的会计风险,可能导致信息失真,即财务报表所统计的数据不能反映事业单位的具体运营情况,不能为领导或上级机关制定决策时提供准确参考数据,甚至可能给单位运行带来风险。准确的财务信息可以清晰地记录本单位的经济业务事项,完整地反映单位经营、财务活动情况,有利于单位领导通过相关会计信息明确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落实单位经营状况,预判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以实现对事业单位的高效管理,进一步提升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
(三)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
完善的会计风险防范制度可以帮助事业单位通过各岗位、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实现单位总体控制,有利于各岗位更好地履职尽责和各部门间高效地协调工作,实现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保障单位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研究发现,当前会计管理工作水平还有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管控不够严格、管理制度不尽完善以及单位资源利用率不高等方面,然而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提升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水平来解决[1]。首先,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落实单位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风险防范控制。其次,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资源应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从源头避免会计风险的发生,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执行力度,为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二、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理困境
(一)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风险意识不足
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水平不足,不仅取决于会计工作人员,还与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普遍情况是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导致会计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在事业单位管理层方面,相关领导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将关注重心放在事业业绩上,对会计风险等问题关注度较低,且普遍忽视会计风险管理的社会效益,没有着重开展会计风险防范与监督工作。在单位中层方面,由于其分管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加之相关人员对会计风险的了解不足,對相应会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责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在基层会计管理人员方面,受到上级领导重视程度不足的影响,会计人员开展工作时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会计风险。
(二)会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安全性不足
事业单位办公信息化在给职工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尤其是属于国家机密的某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数据,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然而,调查发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实际开展情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缺少统一信息处理系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虽然目前已有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但其系统内相关功能如预算、决算、执行、核算之间互相独立、自成体系,每个功能都需要独立的账号密码登录才能满足工作需求,繁多的账号、密码、登录端口给财会人员日常工作平添了很大负担,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存储风险和会计数据泄露风险,进一步加大单位资产信息管理的难度。
(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不足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极大程度将影响单位领导层决策制定和内部控制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不足一般包括会计人员凭借自身经验办事,未能及时掌握新颁布的规章制度或不熟悉财政一体化平台操作流程,无法按照规定方式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处理。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单位内部缺少有效监管机制或未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财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事业单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制度的相继颁布,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在预算、决算等工作上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部分会计人员因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电脑办公水平不够,导致账务信息漏报、错报、往来账务长期挂账、预算和实际支出不对等、未及时录入固定资产卡片等问题时常发生。还可能由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合理性不足,一部分会计人员是其他岗位人员中途转行来从事会计工作,随着会计从业门槛降低,部分财会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且缺少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直接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无法满足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需求。
三、强化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以及控制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会计风险防范机制
要想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构建完善、合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是事业单位稳定运行、高效管理的重要基础,更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开展合法合规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内控体系应该包括事业单位“三重一大”议事规则、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管理、固定资产控制、业务外包控制、货币资金管理、存货控制、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审计以及风险评估等管理机制。内控体系要求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从单位层面统一管理,针对单位内控成立领导小组,指定财务部门协调其他部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对本单位所涉及业务全方位、全周期的风险管理控制。通过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机制的实效性,实现对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组织全体人员,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结合各部门自身情况不断完善单位内控制度,规范内部权利运行,实现内部权利制衡。
在开展会计风险防范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相关人员都需要积极参与到工作当中,制定全面、完善的会计风险防控措施。首先,相关人员在构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机制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机制合理合法,及时掌握国家相关法律的更新情况,依照最新法律法规制定会计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实现对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在制定会计风险防范机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明确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关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事业单位各项责任义务的有效落实。对会计工作人员管理机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应当保证各项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实效性,并且能够充分落实,实现对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有效约束,防止会计风险在事业单位内部发生。
(二)强化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推进事业单位全体员工树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员工对会计风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有效培养相关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理念。在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领导层应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自身做起,强化对会计风险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会计风险领域相关内容,锻炼会计风险预判能力,力争会计风险最小化。
其次,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应当积极了解会计风险相关知识。不止需要认清本部门业务可能存在的会计风险,还需要对本单位业务的会计风险有基本防范意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从自身做起,实现对会计风险的有效甄别和预判,确保每个员工在遇到会计风险时可以积极避险,快速处置。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在事业单位内部积极开展面向所有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确保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有效建立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强化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从而实现对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全面防控。为了实现会计风险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各个部门都应当安排专员对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单据、报告等材料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完成后呈递到会计部门复核,“层层复核、落实到个人”,从而实现对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高效控制管理。
(三)结合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制定有效的会计风险防范对策是提升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在制定会计风险防控对策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综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制定风险防控对策,确保相关对策可以有效应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防控当中,确保具体会计风险拥有具体对策来解决。因此,在制定相关对策的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对大量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摸清单位运营情况,梳理风险控制薄弱环节,制定风险控制对策,以确保对策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其次,对于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事业单位,可以聘请专业的会计风险防范控制人才。针对事业单位的具体运营情况进行逐项梳理,通过数据分析手段探明会计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的工作项目,针对相关会计风险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实现对会计风险的精准防控。
(四)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在信息化办公及政策更迭频繁的大背景下,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工作、专业、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提高财会人员的主动学习能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呈现出统一化、精细化趋势,这就需要会计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水平,以满足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需求和单位运营发展需要。为了促进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财会人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财务会计知识,促进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增强其在会计风险防控方面的敏銳性,使其拥有会计风险甄别、规避能力,同时具备问题发生快速化解的风险控制能力。[3]
2.加强会计相关能力建设工作。由于时代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存在部分工作经历丰富的财会人员只依据自身经验来应对会计风险,而此种经验主导的会计风险防控手段往往难以化解现有纷繁复杂的会计风险,所以应当重视对会计人才的培养,鼓励财会人员积极参与员工继续教育和会计业务领域能力建设工作,掌握最新出台的财经法律法规,帮助相关会计工作人员提高会计工作能力,提升信息化业务水平。尽量杜绝使用“经验主义”开展会计风险防控工作,进而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会计风险管理意识。在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主办方还需要注重对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会计道德观念,进一步增强其法治意识,保障财会人员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自身职业道德,杜绝因受到利益诱惑而发生的经济事项违规,以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会计风险防范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应当构建完善的会计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会计风险防控水平的重视,强化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李小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及预算——评《新编政府会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J].财务与会计,2020(13):1.
[2]甘露.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探讨[J].经济学,2021,4(3):33-34.
[3]白华,王伊忱.财务监督与内部控制——兼论《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修订[J].财会通讯,20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