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凯,陶星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
腕掌关节损伤中最常见的是第2~5指的腕掌关节脱位,称为尺侧腕掌关节脱位。除了单纯第5腕掌关节脱位较常见外,其余手指腕掌关节脱位并不多见,临床容易漏诊[1]。如果这些脱位没有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常会出现后遗症:如握力和背伸无力、活动范围受限、骨关节炎、肌腱断裂等,严重影响手功能。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11例新鲜尺侧腕掌关节脱位病例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15例新鲜尺侧腕掌关节脱位病例,其中11例发生明显的脱位。男 8例,女3例,年龄20~52岁,平均(34.58±9.91)岁。对怀疑存在此类损伤病例行CT检查证实。本研究获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臂丛神经阻滞完全后,牵拉手指并用拇指挤压脱位的掌骨基底部,经C臂机透视关节复位后,使用Smith-Nephew直径1.25 mm克氏针经皮从脱位的掌骨基底分别纵向打入近侧的远排腕骨,横向打入相邻的掌骨,从而获得可靠的固定。克氏针保留6周后予以拔除,以利关节囊韧带的愈合。拔除克氏针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5~38 min,平均(26.83±8.30) min;术中出血量 5~40 ml,平均 (18.75±9.73)ml。术后无脱位及半脱位,无钉道感染及克氏针退出情况。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6个月,平均(14.63±2.76)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示脱位均复位良好。手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1%。典型病例影像见图1。
图1 患者,男,25岁,腕掌关节脱位,行第4、5腕掌关节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 1a~1d:术前X线片和CT扫描三维重建示第4、5腕掌关节脱位 1e,1f:术后X线片示内固定牢固
腕掌关节脱位占手部损伤比例不超过1%[2]。这种损伤导致了手内在肌以及外在肌肌力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手的功能。如果没有正确诊断和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握力和腕背伸力量减弱、活动范围减小、骨关节退行性变、肌腱断裂等,严重影响手部功能。
手的腕掌关节由远排腕骨的远侧面与其对应的掌骨基底构成,其中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形成拇指腕掌关节,其关节面呈鞍状,允许多方向的大角度活动,对拇指运动功能的发挥起重要作用,同时其损伤在腕掌关节中也最多见。第2~5指腕掌关节统称为手指腕掌关节或尺侧腕掌关节,除了单独的第5掌骨基底骨折脱位较常见外,手指腕掌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并不多见。
腕掌关节损伤类型是由暴力大小和方向、腕掌关节屈伸位置及其韧带强弱等因素决定的。突发暴力破坏腕掌关节周围的韧带,导致了腕掌关节脱位。通常认为腕掌关节脱位由腕部的直接暴力造成,也可由传导的间接暴力造成[3]。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以及拳击硬物是常见损伤原因。
手指腕掌关节脱位易漏诊。Henderson等[1](1987)报导21例患者,初次就诊正确诊断者仅6例,漏诊15例,再次就诊仍有5例漏诊。15例中延误2~10 d者10例,3~8周者3例,4个月者2例。Garcia-Elias等[4]报道6例,早期正确诊断者仅3例。误诊的原因包括:(1)该损伤比较少见,医生不熟悉;(2)手掌肿胀严重,影响体检;(3)X线正位摄片投照不标准,影响判断;(4)缺少斜位侧位X线片;(5)缺乏腕掌关节的正常影像诊断标准。
腕掌关节脱位大多需要手术治疗。虽然有手法复位石膏或支架固定获得成功的个别病例,但因为软组织肿胀严重,外固定难以维持可靠的复位。往往在肿胀消退后,摄片发现再脱位。
对早期诊断的病例,最常采用闭合复位固定,臂丛麻醉下牵拉手指并用拇指挤压脱位的掌骨基底,即可获得关节复位。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后,用克氏针经皮从脱位的掌骨基底分别纵向打入近侧的远排腕骨,横向打入相邻的掌骨,即可获得可靠的固定。克氏针保留6周后拔除,以利关节囊韧带愈合。众多报道腕掌关节脱位经过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5~8]。近期一些临床研究推荐对于该种损伤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原因是这些损伤大多累及关节面。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容易引起尺神经深支损伤[9~11]。
尽管经皮克氏针固定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但是对于以下情况需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无法闭合复位;(2)软组织以及骨折块影响复位;(3)延误诊断导致软组织挛缩影响复位;(4)复杂骨折脱位[12]。
手指腕掌关节脱位临床少见,易于漏诊而常规拍片难以早期诊断评估。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仍然可以将延误诊断病人恢复其关节稳定性,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加强对该种损伤临床影像学分析,重视该种损伤的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