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环亚 赵立华 崔春燕 沈婧 张猛 于健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健康素养指个体利用获得的健康信息做出正确健康策略,从而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健康素养有助于增强患者促进健康的能力〔1〕。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疾病预后存在密切关系,低健康素养水平与较差临床预后相关〔2,3〕。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同健康素养人群可能选择不同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来讲,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降低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影响,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较大的作用〔4,5〕。本研究主要分析健康素养与饮食、生活习惯的关系。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201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AMI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本调查。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或其他原因诱发的心脏病患者;②合并感染、肾功能不全或自身免疫性疾病;③甲状腺疾病者;④严重慢性肝损害、肾功能不全或肺功能障碍者;⑤合并精神障碍、语言障碍者;⑥无法独立完成问卷者。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室收治的220例急诊就诊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54例,女66例,年龄60~75岁,平均(65.46±5.39)岁,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刘柳〔7〕设计的《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健康素养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健康素养差组(<86 分)和健康素养良好组(≥86 分)。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调查期间严格遵循伦理学原则,保障患者隐私和安全。
1.2一般资料调查量表 院内自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及疾病相关资料,包括基础疾病、病程、冠脉病变程度、血运重建术。
1.3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调查 使用院内自制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调查量表针对患者进行调查,生活习惯量表包括吸烟、饮酒、运动、睡眠、自我健康相关指标(体重、血压、血糖血脂)测量情况。饮食习惯调查量表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1个月内不同类别食物摄入频率,食物类别包括粮谷类、蔬菜水果类、肉蛋类及其他食品类,第二部分为患者饮食习惯,包括喜欢吃肥肉、吃饭速度、做饭时使用酱油、口味。
1.4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 所有负责问卷调查人员均为经统一培训、考核合格者,问卷当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人员负责向患者解释说明研究目的及方法,解释有歧义条目,但不能使用诱导性或暗示性语言,检查填写有无漏项和及时补充。调查问卷回收后,均由两位医学统计学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录入和核对,各变量最大缺失率低于5%。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5 份,有效回收率为97.73%。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1一般资料比较 215例老年AMI患者平均健康素养评分为(115.12±23.16)分,健康素养差96例(44.65%),健康素养良好119例(55.35%)。老年AMI患者健康素养与性别、病史、职业、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基础疾病无关(P>0.05),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心脏病史、冠心病病程、冠脉病变程度有关(P<0.05),见表1。
表1 不同健康素养水平AMI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
2.2不同健康素养患者的生活习惯对比 不同健康素养水平AMI患者在吸烟、烟龄、饮酒、运动、运动频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体重测量情况、血压测量情况、血脂及血糖测量情况方面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健康素养水平AMI患者生活习惯差异〔n(%)〕
2.3不同饮食习惯患者的健康素养对比 不同健康素养水平AMI患者粮谷类、蔬菜水果类、肉蛋类摄入频率,是否喜食肉食、吃饭速度、口味方面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不同健康素养水平AMI患者饮食习惯差异〔n(%)〕
2.4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素养的因素分析 以老年AMI患者健康素养水平(1=良好,2=差)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变量为自变量年龄(1=≥65岁,2=<65岁)、受教育程度(1=初中及以下,2=高中或中专,3=大专,4=本科及以上)、心脏病史(1=是,0=否)、冠心病病程(1=<1年,2=1~3年,3=4~6年,4=7~10年,5=>10年)、冠脉病变程度(1=单支,2=双支,3=3支及以上)、吸烟(1=从不吸烟,2=过去吸,现在不吸,3=现在吸)、烟龄(1=<3年,2=≥3且<6年,3=≥6且<10年,4=≥10年)、饮酒(1=几乎不喝,2=过去喝,现在不喝,3=现在喝)、运动(1=从不运动,2=因疾病原因不能运动,3=运动)、运动频率(1=<2次/w,2=≥2且<5次/w,3=≥5次/w)、睡眠时间(1=<5 h/d,2=≥5且<7 h/d,3=≥7 h/d)、睡眠质量(1=不好,2=一般,3=好)、测量体重(1=不测量,2=偶尔测量,3=经常测量)、血压(1=不测量,2=偶尔测量,3=经常测量)、血脂及血糖(1=不测量,2=偶尔测量,3=经常测量)、粮谷类摄入频率(1=高,2=中,3=低)、蔬菜水果类摄入频率(1=高,2=中,3=低)、肉蛋类摄入频率(1=高,2=中,3=低)、喜食肉食(1=是,0=否)、吃饭速度(1=快,2=中等,3=慢)、口味(1=偏辣,2=偏咸,3=偏淡)。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法排除无关项目,并校正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影响,最终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目前吸烟、目前饮酒、从不运动、喜食肉食、蔬菜水果类摄入频率低是影响老年AMI患者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老年AMI患者健康素养的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结果说明老年AMI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偏低,且转化为健康行为的能力和功能欠缺。任微等〔8〕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经济收入、婚姻状况、职业是主要影响因素,张倩等〔9〕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群体中仅57%具备基本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冠心病知识水平是低健康素养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老年AMI患者低健康素养不仅与经济收入、职业等因素有关,而且与患者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本研究中老年AMI患者饮食和生活习惯与健康素养水平高低呈现一致性,健康素养良好患者多具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相反,健康素养水平偏差患者未形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与孙亚慧等〔10〕在高校教职工中的调查结果一致。
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健康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良膳食和生活模式是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11〕。高脂饮食,缺乏运动是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间接因素〔12〕,而代谢综合征组分高血糖、高脂血症、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杨海燕〔13〕研究显示暴饮暴食、过度劳累、便秘、吸烟和饮酒是AMI发病的高危因素。长期吸烟会造成机体血管内皮抗氧化能力下降,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长期酗酒史,酗酒被认为青年AMI患者重要诱因之一〔14〕。相关报道显示62.12%中青年AMI患者和26.04%老年AMI患者均缺乏体育运动〔15〕,28.6%AMI患者存在睡眠不足〔16〕。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AMI群体中潜在较大比例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患者。
随着我国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不但改进,但是仍然存在不良生活方式问题,生活方式的转变缓慢〔17〕。我国2008年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健康行为转变能力偏差〔18〕,说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待提高。本研究显示老年AMI患者不同生活习惯健康素养差异较大,表现为良好运动、睡眠习惯患者,无吸烟饮酒嗜好患者,对健康指标测量重视患者健康素养良好率较高,说明健康素养与生活习惯存在密切关系。Shiyovich等〔19〕研究指出中表示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获取健康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得健康信息进行合理剖析,不良生活习惯则无法有效正确理解和分析健康信息,导致健康素养缺失。刘红俊〔20〕在研究中发现生活习惯良好AMI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健康素养水平可决定个体是否拥有动机和能力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和获取〔21,22〕,健康素养水平高的个体对自身健康维持更为重视,并拥有转变不健康行为的能力,因此其生活方式更为规律和合理。拥有良好生活习惯患者本身对自身健康管理较为重视,并且擅长将所获取健康信息转变为健康行为,因此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本研究说明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的患者更喜欢摄食粮谷类、蔬菜水果类、肉蛋类等富含蛋白、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并注意减少肉食、高盐饮食摄入,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提示饮食的多样化、合理化可改善患者健康素养。韩小盛〔23〕研究同样显示健康素养与饮食行为存在一定关系,提高健康素养水平有助于降低不良饮食习惯。Aaby等〔24〕报道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不健康饮食呈密切相关(OR=0.64)。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是老年AMI患者健康素养缺失的危险因素,健康素养水平影响患者生活和饮食习惯。临床中应做好AMI患者生活及饮食习惯指导,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及护理方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良好生活及饮食习惯养成,从而提高患者健康素养,为老年AMI患者预后改善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老年AMI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影响患者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养成,而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导致老年AMI患者健康素养缺失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健康宣教,重视老年AMI患者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