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0A12、ABI及non-HDL-C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1-09-02 08:43倪志强金红艳杨国康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硬化心血管动脉

倪志强,金红艳,杨国康,李 涵,谢 彬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是指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近年来,CHD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高。如何监测并改善CHD患者预后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研究的热点[2]。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eholesterol, non-HDL-C)为一项生物标志物,对CHD患者近期及远期的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3]。此外,由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密切,S100A12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促炎钙结合蛋白,其与CHD的关系也引起了临床关注[4]。同时,相关研究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常以间歇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可作为检测周围血管疾病发生心血管事件强有力预测因子[5]。但目前临床上关于S100A12、ABI及non-HDL-C与CHD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报道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CHD患者预后与S100A12、ABI及non-HDL-C水平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CHD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心肌酶等实验室检查确诊为CHD;临床资料完整且真实者。排除标准:既往有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入院前采用他汀类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者;未经控制的恶性心律失常者;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者。观察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49~78(67.41±5.71)岁。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2例为对照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48~77(67.69±5.75)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S100A12水平测定:抽取2组肘静脉血3 ml置入抗凝试管中,并加入EDTA-K2抗凝处理。3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放置于-80℃恒温箱中待检。根据试剂盒要求予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纪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ABI测量:2组均休息5 min后,分别测定双上肢、双下肢肱后动脉及胫动脉的收缩压。取胫后动脉与胫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之比即为ABI值。

1.2.3non-HDL-C水平测定:抽取2组空腹肘静脉血3 ml,并予以抗凝处理,3000 r/min离心10 min后进行血清分离,并采用罗氏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non-HDL-C=TC-HDL-C。

1.3随访 随访时间为5年,截至2020年5月31日,通过电话、微信、上门复诊的方式随访。

1.4观察指标 对比2组S100A12、ABI及non-HDL-C水平,观察S100A12、ABI及non-HDL-C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对CH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影响CH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S100A12、ABI及non-HDL-C水平比较 观察组S100A12及non-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B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纳入者S100A12、ABI及non-HDL-C水平比较

2.290例CHD预后情况 截至随访结束,90例CHD共死亡32例,预后不良率为35.55%,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及预后良好组58例。

2.3单因素分析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TG、纤维蛋白原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S100A12、ABI及non-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影响CHD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2.4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100A12、ABI及non-HDL-C为影响CH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见表3。

表3 影响CHD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S100A12、ABI及non-HDL-C对CHD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采用ROC曲线分析S100A12、ABI、non-HDL-C及三者联合检测CHD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S100A12、ABI、non-HDL-C及三者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946、0.068、0.051、0.990,各指标AUC以联合检测最大。见表4、图1。

表4 S100A12、ABI及non-HDL-C对CHD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图1 S100A12、ABI及non-HDL-C对CHD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据统计CHD患者的病死率占全国总死亡率的40%以上,且青壮年CHD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严重威胁了其生命安危[3]。随着CHD发病率升高,对于该病治疗及远期预后的评估成了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6]。

ABI检查是动脉粥样硬化无创性筛查,最初用于评价下肢外周动脉病变的一种手段,对反映外周动脉急性炎症的存在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7]。近年,随着对外周动脉疾病的深入研究,医务人员逐渐发现,血管壁病变是在各种心血管事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大量研究表示,AB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紧密相关,可作为该类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8]。Rogers和Baker[9]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中发现,ABI可成为其新标志。相关外国文献研究表示,在6570例无CHD证据的患者进行ABI检测时发现,ABI值过低提示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大[10]。另外,相关研究给予165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检查ABI发现,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B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BI值是影响CH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证明ABI水平变化与CHD预后密切相关。

S100A12又称为EN-RAGE,系促进炎症反应的钙结合蛋白,通过对胞质内钙离子的增加,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使炎性细胞被激活,从而诱导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对炎症部位的浸润和抗微生物的作用[12]。在动物研究中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S100A12水平较正常组高[13]。对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的研究发现,S100A12在其表达中显著增高;同时在脱落循环细胞内皮上也可发现S100A12炎性细胞的表达上升[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100A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S100A12表达机制有关,由于其对多种免疫及炎性细胞的激活,参与了机体反应,直接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S100A12水平是影响CH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有力证明了S100A12水平对CHD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既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TG、TC、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LDL-C被认定是动脉粥样硬化识别中重要的生物标志物[15]。随着高脂血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non-HDL-C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non-HDL-C由低密度、极低密度及中间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成。相关研究发现,当机体内TG水平处于异常状态时,血脂内non-HDL-C可快速与动脉壁糖蛋白结合,加速胆固醇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大[16]。文献报道,有效控制non-HDL-C水平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17]。近期研究发现,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on-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n-HDL-C是影响CH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证明non-HDL-C水平变化与CHD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有效指标。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S100A12、ABI及non-HDL-C水平联合检测对CHD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最佳,进一步提示联合检测可作为CHD预后不良的有效预测手段。

综上所述,S100A12、ABI及non-HDL-C水平在CHD中呈异常表达状态,是影响CH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三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硬化心血管动脉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