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髓内钉、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2021-09-02 08:42孟庆丰张智勇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下段髓内股骨

高 跃,孟庆丰,张智勇

股骨是人体内最大的骨骼,也是最重要的负重骨[1]。强大的挤压、撞击等均会引起股骨骨折,而股骨不同部位骨折的移位机制各有差异[2]。其中股骨中下段骨折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此处发生骨折后常导致骨折远端向后侧倾斜[3]。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中下段骨折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由于保守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且疗效不理想,故更常采用手术治疗[4]。股骨下段骨折具有不稳定、类型复杂、骨皮质较薄、髓腔大、并发症多的特点,因此对膝关节的复位要求高,治疗难度大[5]。为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式,本研究就逆行髓内钉、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中下段骨折7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诊断均满足股骨中下段骨折的标准[6];临床资料完整者;无药物过敏史;均经X线、CT等检查确诊。排除标准:存在股骨上段骨折者;合并心肺等重要器脏损伤者;陈旧性骨折者;合并严重精神类疾病而无法配合本研究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0~69(36.42±2.89)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伤20例,压砸伤8例,交通伤8例,其他伤4例;合并股动脉损伤4例,合并胸腹脏器损伤6例;骨折按AO分型:C2型17例,C3型2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9(37.21±3.22)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伤16例,压砸伤6例,交通伤5例,其他伤3例。合并股动脉损伤3例,合并胸腹脏器损伤5例。骨折按AO分型:C2型13例,C3型17例。2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采取逆行髓内钉术:完善术前检查及影像学,确诊后患者取仰卧位,在心电监护下行硬腰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在X线的透视下进行,切口自胫骨结节处至髌骨近侧10~12 cm处,逐层切开皮肤以及皮下,并往左右两处剥离开。此外,沿着股四头肌腱内缘和髌骨内侧缘,切开关节囊和滑膜,并将髌骨向外进行翻转,将患者摆至屈膝体位,以便暴露出骨折处以及股骨髁间窝,并在后交叉韧带前方0.5 cm处,沿着股骨轴线至髓腔进行打孔,并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并临时固定,逆向扩髓后打入髓内钉,安装瞄准器,于近远段均打入两枚带锁髓针,最后将尾帽拧紧。于X线的透视下确认固定成功后,再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0 ml和200 ml的甲硝唑对切口进行冲洗,同时放置负压引流管,将关节囊缝合,并逐层将切口缝合。

1.2.2对照组采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完善术前检查及影像学,确诊后患者仰卧位,在心电监护下行硬腰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术前根据X线片结果制订手术方案,自髂胫束和股外侧肌间分离进入,并向后方牵开髂胫束后,再从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间分离部位进入,将股外侧肌、股中间肌牵向内上方暴露骨折端。术中注意保护神经血管,并尽量避免对于股中间肌的损伤,防止出现术后粘连。选择适合的钢板置于股骨外侧,最后将尾帽拧紧,远端使用拉力螺钉固定。2组术闭均持续心电监护,给予抗感染、抗凝及支持治疗。早期指导患者开展康复锻炼,早期行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等处屈伸活动,根据恢复情况进行相关负重行走练习。

1.3观察指标

1.3.1手术情况:比较2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

1.3.2临床指标:包括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股骨远端外翻角(DFVR)、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股骨远端外翻角及股骨角变化量。

1.3.3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根据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进行评估[7],根据支撑、跛行、交锁、疼痛、肿胀、不稳定、爬楼梯、下蹲各项评分,总分为100分,优为≥80分,良为79~60分,差为<6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3.4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膝关节功能障碍、畸形愈合、骨不连、内固定断裂等。

2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小,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P<0.01,P<0.05)。见表1。

表1 2组股骨中下段骨折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临床指标比较 2组骨折愈合率、术后即刻股骨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股骨角、股骨角变化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恢复相关情况比较

2.3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股骨中下段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2.4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股骨中下段骨折是外部暴力造成股骨部分断裂,是骨科常见疾病[8]。由于股骨是全身最大的长骨,故骨折后患者不仅存在典型的骨折症状,还可伴有神经损伤,甚至可发生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挤压综合征及休克等严重并发症[9-10]。因此在根据患者外伤史、骨折部X线片及CT等检查确诊股骨中下段骨折后,需及时进行复位、固定或手术治疗,以稳定骨折、减轻疼痛及减少并发症,手术方式不同,股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和预后也不相同[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表明逆行髓内钉对患者的创伤更小,且操作更为简便,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股骨角与股骨角变化量较对照组低,表明逆行髓内钉较加压钢板内固定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更小,更利于骨折的愈合,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逆行髓内钉治疗效果更佳,且损伤程度低,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13]。分析其原因为加压钢板内固定主要材料为钢板及滑动螺钉,虽然能帮助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复位,但是其钢板和螺钉会压迫骨质,易导致钢板下的皮质骨坏死、吸收,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的情况出现,继而导致内固定的松动或移位,使其稳定性不足[14]。在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变大,骨痂的生成受到影响,可导致多种不良预后的发生[15]。逆行髓内钉其生物力学主要是静止固定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可维持一定程度的抵抗变形力,加之骨折近端和远端均被螺钉固定,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骨折端的旋转和重叠移位,极大地提升了内固定的强度,增加了骨折端的稳定性[16]。

综上所述,逆行髓内钉较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更优,且稳定性更强,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的恢复。

猜你喜欢
中下段髓内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开放性损伤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体会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