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昭群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理疗科退休副主任医师)
15岁男孩健健从小就喜欢踢足球,学校里的足球场上总少不了他的身影。最近,他在全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中不慎摔倒,情况比较严重,送到医院后,经过CT检查,最终诊断为踝骨骨折。医生建议他马上住院,卧床休息,准备进行治疗。
骨头的结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完全性骨折”。还有一种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只有一部分中断,并没有完全的断裂和错位,连续性还较好,则称为“不完全骨折”。此种症状比较轻微,一般多见于青少年。不完全骨折是由于青春期的孩子骨骼中的骨基质多,柔韧性较大,弹性也比较好,并且骨膜大都较成人更为肥厚,所以在骨骼上的表现即为骨皮质一侧出现了折断,而另一侧的大部分仍然有连续,并没有完全断裂,故称为“不完全骨折”,亦叫作“青枝骨折”。为什么叫“青枝骨折”呢?因为这种骨折类似于清明时节的柳枝被折断,而又不完全断离的状态,故由此而得名。
另外,还有一种分型叫“裂缝骨折”,也就是人们通俗讲的“骨裂”。实际上,骨裂发生时,骨的外形没有变化,但骨的连续性已经产生了完全或部分中断。即使骨折对位对线仍然良好,也没有明显的移位,但仍属于骨折的范畴,故称为“骨裂性骨折”。
所谓“骨折”,顾名思义就是骨头断裂了。我们可以把骨头比喻为一根木棍,如果木棍折断了,在骨头上就叫骨折。
医学上定义的“骨折”,指的主要是骨头或
骨折是骨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造成骨折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直接暴力。孩子们天性好动,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且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相对较差,相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各类外来直接暴力的损伤,如剧烈击打、猛然碰撞和高处坠落等,都可能引起骨头局部受力异常,从而引起骨质的破坏,导致骨折的发生。
间接暴力。指的是外来的暴力通过杠杆作用或者是旋转、肌收缩等,作用于远离骨折的部位,通过骨、关节、肌肉或韧带等传导,让受力肢体部位的远处组织发生骨折的现象。如在跌倒时手撑地,可引起桡(ráo)骨远端骨折;从高处跌落时虽然足部着地,但因身体倾力可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肌肉紧张时也可能导致骨折。
重复暴力。长期、反复、慢性的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骨骼的同一部位,逐渐地发生骨折,称为“积累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这种骨折一般都没有典型的外伤史,多因骨骼长期受到非生理性应力所致,常见于青少年进行不适当的体育锻炼,骨骼持续反复过度承受应力,造成跖骨、胫骨、腓骨和桡骨等骨折。这种骨折虽然并无移位,但相对来说愈合速度较慢。
骨骼疾病。因为局部的骨骼病变或者全身性的疾病,如严重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骨髓炎、骨肿瘤等,侵及骨质,使得骨骼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产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还有一种是脆骨病,一般分为先天型和迟发型两种。这种疾病可使骨骼的脆性增加,在受到轻微外力或日常活动时就能造成骨折。
日常中一旦发生骨折,应立即进行有效的急救,所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尤为重要。具体的应急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包扎伤口。发生骨折时,如果皮肤有出血的伤口,应立即清除肉眼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者毛巾进行包扎止血。最好选择无菌的敷料,包扎得越早越好。如果当时没有无菌敷料,也不要用肮脏的衣物包扎伤口,以免污染深部组织,引起感染。
保护患肢。应将患者的伤肢给予有效的临时制动,避免牵拉和移动身体,否则会导致骨折更加严重。此外,应选用夹板、木板、树枝或硬纸盒等,对患处进行妥善固定,等待救援。
迅速转送。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去医院时动作要轻,避免受伤肢体弯曲、扭转。下肢骨折者搬运时应由一人托住伤肢,其他人抬起躯干缓慢移动。颈椎骨折者搬运时要有一人牵引固定头部,其他人同时抬起躯干上担架,然后在头部两侧用棉衣固定。胸腰椎骨折者须由2~3人搬运,同时平托起头、肩、臀和下肢,慢慢地放在担架上,快速送往医院。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一贯倡导的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和理念,即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因此,青少年朋友们应尽早做好骨折的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注意安全。平时应加强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时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运动锻炼时,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注意远离生活中的危险因素,避免意外骨折的发生。
经常锻炼。养成每日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因为经常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加肌肉的力量及骨骼的韧性和弹性,对有效避免骨折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青少年应每日坚持进行适合自己的锻炼,最好选择有氧运动,以防止剧烈运动导致骨折。
多晒太阳。如果体内钙质摄入不足,就会降低骨骼的承受能力,在受到外力袭击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骨折。如果能够经常接受阳光的照射,即可帮助体内钙质的合成和吸收,能够有效地维持身体内钙磷的代谢,增强骨骼的承受能力,从而预防骨折的发生,所以应适当地晒太阳。同时,还要适当地增加营养丰富、含钙质较多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鱼类、蛋类、奶类等,坚持补钙,能有效地预防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