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疫情防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因此而发生一些改变。面对这些防疫常态化带来的改变,一些人可能会受到心理冲击,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如果一直沉浸在此类情绪中,非但无法良好地去适应新环境,做出积极的改变,还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一些阻碍和困难。对此,应需要察觉自己的不良情绪,并通过健康、合理的方式进行调节,让自己能够逐渐适应这种新的防疫常态。
如有这些表现你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情绪健康方面的异常表现,包括:
突如其来的强烈感受相比以往,你的情绪可能更加反复无常,毫无原因或者突如其来地出现强烈的焦虑、紧张和悲哀。
持续性的负面感受连续两周你都感到焦虑不安,闷闷不乐,甚至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都失去了兴趣。思维或行为模式改变你似乎变得不像自己了,睡眠和胃口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除了失眠和胃口不佳,还需要注意嗜睡和暴饮暴食,或者以前乐观开朗,现在却变得沉默寡言等。
对环境过于敏感例如对救护车声,或者消毒水气味变得十分敏感,你总会担心危险就在身边。
人际关系紧张跟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冲突增加了,又或者是你不愿意进行任何形式的社交。
生理表现:恶心、头痛、胸闷等。
情绪异常不要慌 积极调整“回归”常态
察觉到自己情绪或者心态异常后,不要过于慌张。研究显示,我们大多数人都具有良好的心理韧性,心态和情绪能够“回弹”到正常状态中。不过,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做出积极的调整与应对。
给自己一些调整时间如果你或你的家人需要隔离,或不幸被感染,除了积极配合隔离与治疗,也请在心理上给自己一些时间。允许自己通过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和接受五个阶段来完成心理过渡:但如果你一直停留在前四个的某一个阶段,就应该寻求专业心理支持的帮助。
向关心你的人寻求帮助社会支持对于情绪的恢复非常重要,家人和朋友都是你心理能量的重要“资源”,当然你也可以跟遭遇了同样事情的人互相支持。如果需要,你还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倾诉,他们能够为你提供更加专业和客观的心理支持。
交流你的感受无论你对此次疫情有任何感受或者看法,都可以和你的朋友或者家人倾诉、交流或讨论,还可以把这些感受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寻找陪伴如果你的社会关系相对单一,可以在单位、社区或者网络上寻找一些与你有类似经历和感受的人,这能让你摆脱“独自面对这一切”的感受,可以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和经验,也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
避免信息中的“情绪陷阱”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天都可能看到很多关于疫情的信息,其中不免有很多不实或夸大的消息来扰乱我们的情绪,即使全部消息属实,过度接受此类信息也不利于情绪健康。建议选择两到三个权威媒体,如央视新闻、国家卫健委等官方账号来获取防疫的相關信息。
进行健康的日常活动吃营养均衡的三餐,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如果感到睡眠困难,可以进行一些肌肉放松练习。不要饮酒和吸烟,会让你更难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恢复。
健康情绪小贴士
有规律的生活
包括规律的饮食、睡眠与作息,并且规律地进行锻炼。良好的作息能够帮助我们在困难时期向前看。还可以发展一下新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音乐、瑜伽、阅读、手作等,让自己能够抛却一切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避免做重大的人生抉择
如果你在这个时候产生了换工作,或者搬家等可能对你的人生起到重大影响的抉择,请先暂时缓一缓,这有可能是巨大的压力所导致的,并非是你内心真正的需求。
睡前进行肌肉放松训练
第一步:在安静的卧室里,以舒适的姿势坐下。
第二步:闭上眼睛,吸气,同时选择一个肌肉群(如面部肌肉)收缩5秒,然后呼气,并释放该肌肉群的所有张力。
第三步:进行10-20秒的全身放松,然后收缩和放松下一个肌肉群。
第四步:全身心体验肌肉放松时的变化,并且想象压力、紧张也随之释放掉了。
可以从头、面部开始,到肩颈、双臂等部位逐一放松,直到全身肌肉都得到放松。
冬季养生注意闭藏和休养
起居调养——早睡晚起,防寒保暖
冬天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孙思邈曾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故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晚起可养人体阴气。但睡觉时不要贪暖、贪久而“蒙头大睡”。首先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空气变得混浊不堪,对身体不利:其次成人正常睡眠保持在6~8小时即可,延长后也要控制在10小时以内起床,才能顺应晨起阳气生而动的规律,并保证晨间早餐时间。特别提醒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早上8点以后阳气渐足、气温上升后,以免因寒气太盛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关节疾病等。
饮食养生——多食温,少寒凉
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可以选用一些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肉类与一些药食同源的药材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原料做成药膳来食用,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情志养生——精神安静,心情愉悦
应当顺应冬季“藏”的特性,保持精神安静,心情愉悦,控制情绪波动,勿过喜过悲、过思过忧、过惊过吓,过度的情绪变化容易扰动内藏的阳气,甚至耗散阳气,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安神定志、清心宁神,才能使机体和外界环境保持相应的平衡,达到减少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