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霞
【关键词】血液透析;感染;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针对肾功能不全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患者常采取的治疗方法,所接收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险性高及并发症多等特征,通过血液透析能够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但由于尿毒症患者会存在代谢功能紊乱现象[1],且大多数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影响,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均较差,容易引发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疾病治疗难度,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文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110 例患者,入选所有病例数据均被临床确诊为尿毒症,且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在收集本文数据资料时排除资料残缺、配合调查依从性低的患者,患者知晓此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自愿成为研究样本。男58 例、女性52 例;年龄29~79 岁,平均年龄(53.48±13.22) 岁;透析龄1~14年,平均年龄(4.26±2.30) 年。其中合并感染40 例(36.36%,40/110),40 例患者的主要感染位置为呼吸系统20 例、导管相关部位感染例10 例、胃肠系统感染5 例,泌尿系统3 例、其他2 例,呼吸系统的感染率要远远高于其他部位的感染率。
1.2 方法 比较合并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营养状态、体重指数、心理状态、原发病、透析依从性、透析年限、医疗费用、血肌酐等差异1.3 统计学方法 SPSS20.0 统计软件处理,两样本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获取OR 值。
2 结果
单因素χ2 检验显示9 项目与感染相关(P<0.05),详见表1;Logistic 回归模型显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因素包括:年龄≥ 60 岁(OR=4.604,95%CI:1.128~22.056)、糖尿病肾病(OR=3.903,95%CI:1.027~20.128)、营养不良(OR=3.453,95%CI:1.386~19.257)、透析依从性差(OR=3.074,95%CI:1.206~15.266),详见表2。
3 讨论
3.1 导致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相关因素 血液透析患者抵抗力较差,体质较弱,是感染高危人群,本文分析导致感染相关因素:①年龄大:年龄越大的患者由于机体功能日益退化,所以防御屏障功能日益减弱,加上肾功能衰竭,因此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显著降低,继而显著提高感染率[3]。②营养不良: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③糖尿病肾病:会加速患者的机体内部营养物质分解速度,导致患者机体缺乏充足的营养作为支持,减少患者体内免疫因子,机体无法完全消灭体内的病原菌,且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从而为患者体内的病原菌生长提供便利,出现感染几率高[4]。④血液透析持续性非常重要,血液透析是现阶段肾衰竭临床治疗的常规手段,基于半透膜扩散原理促使患者血液对流,充分的血液透析能够将体内毒素、代谢物排出,净化血液,改善酸碱、电解质平衡[5],但长期血液透析的部分患者容易出现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下降、遵医行为差等情况,导致透析不充分免疫功能低。
3.2 避免血液透析感染患者因素 尿毒症血液透析病患者发生感染概率较高,且难以完全避免,应提升对防控感染认知,采取预见性降低各种感染的发生,提升尿毒症血液透析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医护人员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结合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措施,以此来避免各种感染的发生;定期开展培训,提升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对感染危害性的认知度,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加强卫生消毒处理,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手卫生消毒标准,确保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能够真正做到无菌操作,且注重于定期的考察和抽查,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促进血液透析室相工作人员整体医疗工作素养的加强[6];开展无菌操作,对医务人员感染知识进行培训教育,将无菌观念增强,尤其是在行动静内瘘以及插管时需要控制好感染,在开展这些操作一定要实施无菌技术,加强血管通路的消毒,定期换药,对药物无菌封存,密切管理;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发挥家属及亲友心理和情感支持、通过组建血液透析患者联谊组织,促进患者交流,有助于缓解患者抑郁情绪,促进血液透析依从性的提高,通过加强教育教育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能力,使患者对透析治疗树立正确的认识,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使血液透析充分[7];对于糖尿病腎病患者应加大基础疾病的治疗,确保血糖较为稳定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加大对血糖的测力度,通过血糖监测结果为血糖控制提供依据[8];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增加运动量,加强饮食干预,确保患者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作为供应,科学饮食,增加蛋白质食物摄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减少浓咖啡、浓茶以及坚果类的饮品和食物摄入,多补充身体的钙质、维持生素等营养成分,多食用禽类或者鱼类,多补充优质蛋白;提升对于年龄较大尿毒症患者的重视度,为提供更加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