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 王佼佼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急性左心衰;疗效
急性左心衰竭为临床常见心内科危重疾病,诱发因素与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变、心室负荷过大相关,导致心脏排血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心肌收缩力异常、诱发的肺循环障碍,临床主要病理表现以呼吸困难、缺血、缺氧为主,以中老年患者为高发人群,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急性左心衰伴有病情进展快、合并症多、死亡率高等特异性表现,对临床治疗时间要求较高,若没有及时给予治疗干预,易导致胀气、不可逆性损伤,具有较高死亡率,探究适配治疗手段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现代医学针对急性左心衰多采用硝普钠对症治疗,以缓解心律失常症状,避免脏器功能损伤;但于临床治疗中发现,肖普钠对症治疗于患者心功能转归无显著增益效果,治疗后易导致疾病复发,应用价值受限[2-3]。近年随着医疗基础不断完善,无创呼吸机被确立起来,广泛适用于心内科等危重疾病,可有效避免心脏器官不可逆性损伤,为临床抢救工作提供帮助,改善肺部氧合功能,本研究笔者特针对无创呼吸机于急性左心衰治疗有效性进行探索,开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8 年3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接收急性左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40 例,研究开展征求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采用随机1: 1 计算机分组,参照组20 例,男11 例、女9 例,年龄52~84 岁,平均值(64.25±2.17) 岁,其中15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经NHYA 心功能分级提示:2 例Ⅰ级、4 例Ⅱ级、6 例Ⅲ级、8例Ⅳ级;观察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51~87 岁,平均值(64.29±2.19) 岁,其中1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经NHYA心功能分级提示:1 例Ⅰ级、3 例Ⅱ级、7 例Ⅲ级、9例Ⅳ级;两组急性左心衰患者入组诊断、病案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满足心内科诊疗指标中对急性左心衰的诊断标准,患者入院时伴有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等症状;所选患者均为初次就诊,于入组前未接受系统治疗,符合研究两组洗脱期需求;患者均由家属陪同,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项目知情,签署授权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疾病、精神障碍性疾病;特殊患者,例如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因主观因素拒绝或中断研究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可选用氢氯噻嗪、利尿酸钠、呋塞米、氨苯蝶啶、丁脲胺、螺内酯等交替使用,初始药物剂量为5 μg/min,间隔12 h 更换药物剂量,每次剂量增加10~15 μg/min,最大剂量100 μg/min,维持治疗;观察组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借助北京生物研究有限公司提供无创呼吸实施持续正压通气,合理设置面罩松紧度,设置氧流量为5~8L/min,选用S/T+AVAPS 通气模式,于通气期间加强对患者动脉血氧的指标检测;潮气量8~10 mL/kg,IPAP初始参数4 cmH2o,逐渐增加至8~16 cmH2o,呼吸频次12~20 次/min;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 个月。
1.3 评价标准 于治疗前后借助超声检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指标,评估心功能;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 检测患者脑钠肽水平;依据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气指标评估治疗有效性,若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气指标趋于正常,疗效判定为显效;若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指标改善,疗效判定为好转;若不满足上述指征,疗效判定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4]。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 进行假設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例(%) 表达,卡方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x±s表达,t 样本假设校验,P<0.05 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统计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Ds、LVDd 指标具有一致性,治疗后观察组LVEF、LVDs、LVDd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脑钠肽指标统计 治疗前两组患者脑钠肽指标具有一致性,治疗后两组患者脑钠肽指标较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脑钠肽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总有效率统计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19/20),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65.0%(13/20),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为临床常见心内科疾病,以肺循环淤血为主要病理表现,诱发患者继发呼吸困难等病理症状,临床具有病理表现较多、病情危重、预后差等特异性表现[5]。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6],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老年人口患有急性左心衰竭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具有较高患病率及病死率,疾病进展快,病情隐匿性较强,极易出现延误治疗时机,危害人们机体健康。现阶段临床针对急性左心衰多以对症治疗为主,采用硝普钠微量泵注射,有效避免心功能持续衰竭,但于临床应用中发现,硝普钠临床治疗影响因素较多,长时间应用不良反应较大,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于老年患者应用安全性存疑,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7]。
临床学者于急性左心衰疾病治疗中发现,疾病发病主要与心脏负荷及耗氧量具有高度关联性,为避免疾病进展,可采用机械通气等方式,既往医学采用气管切口,对患者机体造成2 次创伤,延长治疗时间,治疗期间继发感染风险性较高,临床应用安全性较低;随着医疗器械完善,无创呼吸机被确立起来,使用便捷,可降低医疗性创伤,有效改善低氧血症、酸中毒症状,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及气道压力,以增加回心血量,有效改善心室负荷,恢复局部血液灌注,改善肺泡及肺间质渗出,避免肺淤血,促使肺氧合功能恢复[8];因急性左心衰病情进展较快,病死率较高,对临床治疗时机具有较高要求,无创呼吸机操作较为简单,可于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心脏负荷,加速硝普钠药物药物疏布及灌注,以促使其早期发挥药理机制,加速回心血流量,促使临床症状转归;同时,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张力,恢复局部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增加心肌供氧,改善心肌组织缺氧、缺血,有效避免心功能衰竭,为心功能恢复提供基础帮助;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有效改善患者脑缺氧、心肌组织缺氧等情况,有效抑制脑钠肽分泌及合成,进而降低脑钠肽水平[9]。本研究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Ds、LVDd 指标具有一致性,治疗后观察组LVEF、LVDs、LVDd 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脑钠肽指标一致、观察组脑钠肽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有助于急性左心衰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