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辉,王侠
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广州510000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起心肌供血供氧减少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致病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易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逐年上升[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认为是救治冠心病患者十分有效的一项措施,是临床常用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一种治疗技术,然而部分PCI后患者体力活动恢复不理想,易出现心理负担重、焦虑等心理问题,仍有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2-3]。研究[4]显示,体力活动能力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患者PCI后恢复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CI后冠心病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患者术后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及数据参考。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成功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纳入标准:①因冠心病在我院接受PCI治疗,术后患者情况比较稳定,具有自主能力;②患者术后意识清醒,配合度良好,所采集数据真实可靠;③关于本研究的数据完整。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明显的视听功能障碍;②患者具有意识障碍或出现精神症状等,导致数据捕捉障碍;③患者具有对各类运动禁忌的情况。问卷调查人员在研究开始前进行问卷调查培训,对询问调查的方法进行统一以确保问卷调查的质量。通过门诊及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并依据患者PCI后1周的体力活动能力评分分组,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对体力活动能力测评,该问卷包括静坐、步行、中等以及重体力活动4个维度,总分在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被调查对象的体力活动能力越强,该量表的的总体信度克朗巴赫α系数(Cronbach´s)在0.81~0.94[5]。全部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测试完成后,以全部得分的中位数为截点,分为低分组(48例)和高分组(48例)。本研究已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婚姻状况)及术后恢复期内的心功能分级、自我效能水平、社会支持水平、社会环境水平。使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对自我效能水平测评,其中包含18个条目,总分在0~100分,分数越低表示运动自我效能水平越低,该量表的的总体信度Cronbach´sα在0.84~0.93[6]。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社会支持水平测评,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其中客观支持维度包括3个条目,主观支持维度包括4个条目,社会支持利用度维度包括3个条目,量表的总分在0~40分,分数越低表示社会支持度越差,该量表的的总体信度Cronbach´sα在0.85~0.95[7]。使用中国城市社区居民步行环境量表测评社会环境水平,该量表包含17个条目,可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治安情况,美化情况,配套生活设施的便利水平,道路以及交通水平,总分在17~85分,分数越低表示社会环境水平越差,该量表的的总体信度Cronbach´sα在0.85~0.92[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²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PCI后冠心病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低分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0.06±4.08)岁,已婚40例、丧偶8例,BMI(23.96±2.68)kg/m2,心功能分级(1.90±0.47)级,自我效能(61.33±8.95)分,社会支持(24.00±4.18)分,社会环境(59.46±8.82)分;高分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54.27±6.65)岁,已婚47例、丧偶1例,BMI(24.10±2.27)kg/m2,心功能分级(1.54±0.50)级,自我效能(74.00±7.85)分,社会支持(27.94±6.91)分,社会环境(70.29±6.61)分;两组年龄、婚姻状况、心功能分级、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社会环境比较,P均<0.05。
2.2 PCI后冠心病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将接受PCI后处于恢复期内的冠心病患者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得分作为因变量,其中0=高分组,1=低分组,对以上单因素分析中的项目进行多因素分析,分类变量赋值结果如下:性别(0=男,1=女),婚姻状况(0=已婚,1=丧偶),变量纳入方法为“进入”,结果显示,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心功能水平、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社会环境成为接受PCI后的冠心病患者恢复期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详见表1。
表1 PCI后冠心病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进展的后果,易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绞痛,典型的症状为劳力型心绞痛,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向左肩臂部放散,持续5~10 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可缓解,严重时可发展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病死率较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PCI是指通过心导管技术开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达到心肌血流重建的治疗方法,其有创伤小、见效快、术后康复快的特点,有PTCA、药物球囊置入术、支架植入术、冠脉内旋磨术、血栓抽吸术等技术分类,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式。尽管PCI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但导致CHD的危险因素并未消除,加上PCI本身有创性,特别是多支冠脉病变、复杂PCI后易出现体力活动恢复不理想,生活中还可能出现压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9],仍然会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术后血栓、心力衰竭等心脏不良事件,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10],并且这部分患者更容易再次发病入院,生活质量差,预后不良[11]。因此,成功施行PCI并不是冠心病的治疗终点,术后做好冠心病二级预防和积极接受康复治疗,对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研究[12-14]表明,心脏病发病风险与身体活动不足有关,而低社会支持等社会心理问题与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关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社会环境等是对这一人群的术后整体康复的重要方面。因此,明确PCI后冠心病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影响因素,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术后整体康复方案的制定。
本研究显示,两组年龄、婚姻状况、心功能分级、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社会环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心功能水平、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社会环境是PCI后冠心病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接受PCI手术的患者一般年龄较大,而随着年龄增高,多种脏器功能水平降低,骨骼肌萎缩,关节活动范围缩小,另外出现各类慢性疾病以及并发症的风险增高,这些均导致体力活动的能力不足[15]。而在体力活动不足的情况下,又会使人体的机能进一步的降低,导致代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频发[16],这成为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因此针对年龄较大患者,需科学的制定恢复期锻炼方案,提升其恢复期内体力活动的水平,提高心功能水平[17-18]。具有配偶的患者在恢复期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情绪更稳定,术后康复更快,对于体力运动的康复及长期坚持具有积极的意义[19]。心功能水平直接反应出疾病的严重程度,心功能差的患者无法耐受更大强度的活动,易引发呼吸、循环障碍,出现呼吸困难、疲劳、晕厥、嗜睡等反应,容易在心理上出现对不良反应的恐惧以及担心等[20]。因此,对心功能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估,制定合适康复方案有重要意义。自我效能是近些年研究热度较高的一个概念[21],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系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能力的信念,能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后续动机和行为,反映了人体对自身潜能的发挥[22]。自我效能水平高低与最终的临床转归之间往往具有直接的联系[23],自我效能差,表示患者进行体力活动的欲望弱[24],因此建议在恢复期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教育,提高自我效能,使其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认可体力活动的好处以及必要性,刺激其内在的动力,驱动其采用健康的行为方式。社会支持主要就是患者家属的支持,良好的亲人支持可以消除心理的压力,提升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医务人员应注意充分的调动患者家属参与的积极性。良好的外界环境也有助于协助患者提升活动的欲望,因此建议将病房的环境保持整洁,使患者更加具有康复的欲望。我们认为,冠心病PCI后患者恢复期的体力活动受年龄、婚姻状况、心功能水平,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力度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这也提示临床医师为制定更好的PCI后康复方案时应纳入上述因素。
总之,对于处在恢复期内的PCI后冠心病患者,若干因素均可以对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产生影响,需要对个人、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干预,这对于提升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