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华
(广州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525)
为了强化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各个地区生态状况,塑造出有地区特点的生态条件,改善乡村区域基础面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因此,各个地区应当强化对于乡村区域环境的了解,科学有效开展景观绿化的规划,并发挥景观绿化关键影响,对于乡村生态条件进行改善、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给予全方位支撑。
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对于乡村生态条件的改善,不仅是为了群众的居住条件的改善,更关键的是利用环境的改善来带动经济获得发展,但因一些建设单位本身观念没有获得转变,一味追寻经济利益,造成乡村区域资源配置不恰当,一些自然资源遭到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发,使原有农林用地遭受污染、破坏,并且乱砍滥伐问题越发严重,自然植被大量减少,导致自然景观逐渐退化。除此之外,受到建设和设计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景观绿化的建设水平较低,所建设景观很难体现出乡村的特点。一些景观绿化全部依据城市景观进行建设,总体设计观念类似,很难展现乡村资源以及生态条件长处,如图1 所示。
图1 乡村景观单一,缺乏地区特点
乡村景观的建设与开发进程中,因建设、设计等单位对于乡村区域的民俗民风以及文化了解较少,建设当中引进众多相似景观元素,难以体现出乡村区域特有生态韵味。如珠三角有些乡村区域建设的文化小镇,采用相同方式实施绿化改造,导致景观类型比较简单,使群众产生审美疲劳,绿化建设无法达到美化自然环境与改善生态的目标。而且,一些乡村区域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忽略文化传承以及展示,所建设景观缺少乡村本身文化韵味。
一些乡村区域盲目追寻“高端”景观绿化的建设,选择绿化树种与花卉的时候,觉得只有昂贵花卉与高大树种才可以于乡村建设当中发挥装饰影响,进而营造更好景观成效,缺乏对于乡村建筑、空间与环境等要素考虑,使绿化建设对于原有建筑造成一定的视觉影响。这不仅导致成本上升,而且会减少景观的绿化功能,观赏感下降。除此之外,园林的绿化建设当中,除绿植等多种软景观之外,部分硬景观,如风景石、假山等园林小品对于乡村条件产生关键的装饰影响,应用其本身特有韵味以及外观,经过不同型式布局对环境产生较大变动。但是,设计单位实施软硬景观搭配的时候,缺乏现代化的造景能力以及观念,对一些零散空间,缺少颜色鲜艳植物当做关键的装饰材料,只是生硬地把一些硬装饰物放置于空间当中,对原本有着活力空间产生一定商业气息,使得空间和谐感和美观度降低。这类景观绿化的建设,使乡村区域软硬景观的失衡问题更加严重,不能使乡村区域周边群众对于环境改造需要获得满足,也不能营造出群众所期望的宁静气氛。
乡村振兴背景之下,乡村地区的景观绿化需坚持“三个结合”观念,即造林和造景有机结合、绿化和文化有机结合以及森林化和乡土树种有机结合。①造林和造景的有机结合,指在开展景观绿化的建设,以及造林绿化工作完成时,应当巧妙布局草、乔与灌的种植构造,实现移步异景、增色添彩的良好绿化成效;②绿化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指需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特征、风土人情,善于应用本地区文化遗产来打造出特色的地方景观,使得景观绿化价值得到有效提升。对此,相应景观绿化的工作者需要对于当地特色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等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构成有效文字方案,对于景观绿化的建设方案进行设计规划时把调研结果加进当中,着力打造富有区域文化特点的景观,进而不但实现景观绿化建设任务,而且使得传承与弘扬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目标获得实现;③森林化和乡土树种的有机结合,指最大限度采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选区恰当的本地区乔、灌、草等,最大限度发挥大自然生态效益,展现地方特点,节省景观绿化建设和管养成本。
进行植物景观营造的时候,应当对于当地土壤条件生态条件等方面,实施深入的调查,了解当地是否发生沙尘暴、干旱、大量降雨等方面的自然灾害,再选取和当地条件相适应植物物种。植物物种选择的时候,还应当对于不同植物习性和其他植物是否能够配植等有所了解,考虑乡村区域苗木粗生易养的情况,重视乔、灌、草等结合,构成一个错落有致且立体植物群落,加强植物群落稳定性,进而确保景观绿化成效良好,可长期维持,提升生态利益和环境质量。同时,应当对于各类植物材料造景功能与观赏特性进行了解,依照美学原则与群众观赏需要实施科学有效配植,营造空间氛围,丰富群落美感,提升观赏价值。总的配植成效建设宜为三季有花和四季有绿,构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观成效。林木的配植当中,常绿的比例占据1/3~1/4 是最为恰当的。除此之外,能够选取一些果树与药用植物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进行配植,如图2 所示。
图2 合理配植植物
乡村振兴背景之下,需一支高专业水平、高素质还有高技能的人才团队做支撑,确保景观绿化有序实施。因此,相应管理单位需要关注高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团队的建设,出台相应政策,吸引对乡村情况熟知的规划师、园林师、设计师等参加村庄的规划设计以及人文风貌的引导,使乡村景观的设计水平得到提升,塑造出特色风貌。通过定期引进优秀的绿化建设学者与专家组成培训队伍,给以园艺工作者前瞻性和专业性的培训与教育,以使得园艺工人技术能力获得提升,增加其创造水平与创新观念。条件许可情况下,还可以定期组织绿化建设队伍到其他景观建设成效良好的区域学习参观,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和规章制度,将对园艺工作者参加培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激发。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机制,能够确保景观绿化是有章可循。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应当充分考虑到资金与资源等多方面原因,尽量不对原生态条件造成破坏基础之上,制定景观绿化的建设准则,在降低的景观绿化的建设盲目性同时,确保景观绿化规范化的实施。
乡村区域因为建筑布局的不规整以及自然条件复杂问题,对于景观绿化的建设需求方面和城市存有较大差异。伴随我国乡村振兴全面的落实,对于乡村强化景观绿化改造,乡村区域生态条件增加更多色彩是势在必行的。这个背景之下,建设人员实施规划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乡村区域的民俗民风还有环境情况,在装饰材料与绿植的选取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成本和其所发挥的影响,使景观成效与自然景观更贴切,景观观赏成效更佳,当地群众对于绿化建设需要获得更满足。同时,经过生态环境与乡村景观的优化,使乡村区域获取更为强劲动力,并带动其他方面共同发展,加速乡村振兴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