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北京理工大学
实验水墨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并将继续延续、发展和影响下去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绘画探索运动。它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实验水墨作品中,既可以看到它本土性的一面,又可以看到创新的一面。实验水墨在保留传统文化和当代人文情怀的同时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实验水墨,首先就不得不提到“实验”一词,实验即是一种综合尝试,意在探索新的可能性。既然是实验,就说明有成功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失败的可能性。这种固有的未知性是实验水墨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但是正是这种未知性也让实验水墨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水墨画领域发生多许多次变革,第一次变革代表人物是徐悲鸿、蒋兆和等艺术家,他们将西方的写实主义与中国传统水墨相结合,使中国传统水墨由写意性转变到了写实性。中国水墨的第二次变革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艺术家们受到西方艺术风格流派的影响,在保持以水墨材料为媒介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现代实验艺术理念,自此,艺术家对于水墨艺术创作的需求也由传统转向了现代。八五新潮美术运动以来,水墨画家尝试用国际化的视野对水墨进行改造,尝试将现实生活感受融入到水墨之中,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水墨画具有了明确的实验精神指向和实验艺术特质。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中国的文化情境也在不断更新,艺术家们又开始思考如何将水墨这种传统形式转换成到现代。
目前中国的实验水墨还处于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既需要在日益融合的世界文化中占据一席之位,又要把握住东方画家的精神维度。也就是满足实验水墨的两个文化诉求,一个是面对中国社会转型的现代性诉求,二是面对世界的本土化诉求。因此,实验水墨要保持现代性才能融入当代艺术的海洋,才能与其他艺术形式发生碰撞。同时,实验水墨还必须以东方的形象出现,保持东方的艺术特点,才能体现出原创性,获得全世界的尊重。
中国当代实验水墨是由中国传统水墨延伸发展而来的,目前的实验水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的实验水墨艺术家都是从传统水墨转变而来,因此他们对于水墨这种媒材最为熟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实验水墨”运动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水墨艺术家,他们对于继承和创新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的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8年的上海双年展,此次展览邀请了刘子健、梁铨,张羽等八位实验水墨画家。当时的上海双年展主题为“融合与开拓”,这也表明了实验水墨的融合性和开拓性。当代的实验水墨艺术家,既要表达对当下的感受,同时又不能放弃传统文化艺术的媒材,因此这对于中国的整个文化的转型都有着典型的意义。
当代实验水墨的核心人物张羽,在1993年至2000年出版了四辑《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丛书,成功地推介了一大批抽象型实验水墨艺术家。他的这一成就对当时的实验水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促进了当代画坛对于实验水墨的了解。实验水墨搭载了立体主义、形式主义等西方现代性的美学思想,如张羽在1998年创作的作品《扇面系列》,就吸收了超现实主义的图式和绘画技巧。
对于实验水墨的材料的探索,艺术家们也在不断进行当中。实验水墨作为一种新的绘画形式,传统水墨的材料载体已经不能够满足水墨实验的需要,因此,实验水墨必将创新出新的语言作为基础,而这其中材料的创新将是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水墨与实验水墨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二者比较直观的区别在于绘画材料的不同。传统水墨沿用了传统的绘画技法,运用笔、墨、纸、砚等进行艺术创作,这也是学习实验水墨创作的基本阶段。在实验水墨创作中,艺术家也受到了西方综合材料绘画的影响,开始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其目的也是为了展示水墨作品更丰富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能表达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境与感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王川、梁铨等艺术家开始尝试突破水墨平面绘画的形式,转而进行水墨装置的实验,艺术批评家高名潞将这些作品及材料的探索称为“立体水墨”。这些对于水墨材料的创新及探索实验都围绕着试图将水墨引入到其他新艺术领域中的主旨,让实验水墨作品具有了新的视觉思考,成就了“跨界”这一现代的艺术特点。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更为前卫的实验水墨作品,例如张卫创作的〈范宽Vs杜尚·泉>这幅作品给人的第一观感可谓触目惊心,艺术家将杜尚的装置作品“小便池”这件可能是“误导”了整个二十世纪艺术史的代表作品放在隐喻女性特征的狭长山体的飞瀑之下,有人解读为;这似乎隐喻了从一千年前中国的山水画头号大师范宽就洒了一泡伟大的阴性中国尿,直接洒在了西方头号现代艺术大师杜尚的阳性便池上。
实验水墨的发展以多元的维度构建起一种全新的综合艺术语言。在保留了中国水墨符号表现方式的同时,又运用了西方画种的媒介材质和一些前卫的表现手段在文化价值上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又吸收了西方现代美术的理论;在精神内蕴上既传递出中国人的文化观和人文精神,又注入了时代与国际的艺术精神。时代的发展与推进,水墨画将时代性、民族性的本土化意识融合于外来文化。当代水墨画家将其视为一种精神表现而非一种绘画艺术的规范,当代水墨不再是画,而是中华文化形态和观念的输出,是传统与当代、本土与世界两种文化观念的交汇融合和全球化文化的显现。
传统水墨始终围绕着水墨交融和以线造型这两个法则破局拓展。儒、释、道思想的渗透,成为传统水墨画审美和价值取向的源泉。实验水墨与传统水墨并非完全割裂的关系,创作实验水墨要以传统水墨为基础,继承传统水墨的精神。中国的水墨艺术,必须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与时代相融的中国新思想,以一种新的维度切入当代中国文化生活,与时代同步,描绘时代的精神,在创新的同时呈现出中国水墨艺术的文化内涵,才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特点,赢得全世界的尊重,彰显出中华民族新史诗。在中国的实验水墨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也是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文化。当水墨成为一种可以把控的绘画语言的时候,可能就是个人绘画风格形成的雏形。在此基础上,不论是运用抽象还是写实抑或是中西结合的手法,都会更得心应手。
但是由于时代不断发展,实验水墨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必须对传统水墨有一定程度的弃置,受到西方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观念的冲击,中国的水墨艺术家也探索出了多种发展途径。从唐代落墨为格,到宋元代注重理法再到明清八大山人、徐渭的大写意泼墨,再到后来黄宾虹以笔写画,再到近代张大千的泼彩、徐悲鸿以古典主义改造中国画等都是以书写笔墨改造中国画。吴大羽、林风眠、吴冠中等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之后,把西方美学思想和中国传统画进行了结合,之后吴冠中提出“笔墨等于零”。这都是水墨艺术家探索精神的体现。
艺术的发展往往是对潜在艺术形式提出质疑,而中国的水墨艺术需要发展是一个共识,水墨现代化需要指出一种探索方向。一批水墨艺术家把目光转向了原始艺术、转向民间艺术或者转向实验艺术,不论怎样传统水墨是大多数本土艺术家无法割舍的执念,如今的实验水墨出现了不同的姿态,但无论实验水墨怎么发展、如何创新,都脱离不了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东西。传统水墨和非传统水墨在水墨现代化的进程中,主动或被动经历现代主义、书写性、观念等杂糅在一起的时代洪流,在水墨现代化中依旧继续发展。实验水墨因其艺术本体的特性,走在其中最前沿地带,是水墨现代化的一种实践方式。
以当今实验水墨的发展趋势来看,摒弃了一些传统范畴的现代实验水墨,在受到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后,前卫的思想理念充斥着中国当今的艺术,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容易让中国的艺术家在中西方艺术发展进度不一致的现代艺术浪潮中迷失自己的艺术个性。水墨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其打破传统水墨对于制式山水的限定和束缚又使得现代水墨呈现出作品欣欣向荣的情况。如何发扬水墨精神又将之放置于当代艺术领域之中呢?这个“地界”需要艺术家们的勇敢尝试与探索。每一个画家对水墨的理解以及对创作程度的掌控都有所不同,只有真正遵从自己内心的艺术,意识上水墨的创新,中国画才能在新时期具有它独到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个人性。
实验水墨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到今天在中国国画发展史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正如实验水墨艺术家刘子健在自己的实验水墨回顾展上所说“:实验水墨从过去不被承认,到1997年开始能够公开参加展览,再到现在能做这种回顾展,说明了实验水墨不断在发展壮大,我对实验水墨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实验水墨在目前的中国绘画领域还没有普遍被大家所熟知和接受,但它在中国水墨画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新,在当代艺术的发展领域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当今世界,世界不同的艺术出现大融合的趋势,水墨这一中国传统并且完全异于西方文化体系的材料及表达方式,表现出了东方人的文化根性、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表达和由此展现的传统文化联想,会在水墨的现代展示中有新的体现。
实验水墨需要水墨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的开拓创新。艺术家们始终不会放弃将水墨作为独特的绘画语言,并且会在水墨画中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的实验水墨目前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前沿地带,创造了关于艺术的一种出路,实验水墨是时代的产物,但还需要更多的艺术家积极创新,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验水墨创造更大的艺术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