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优化探析

2021-09-01 19:45高惠敏,朱浩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

高惠敏,朱浩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构成要素之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意味着新的话语语境。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包括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两部分的基础上,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进而针对语言性语境提出了创造与话语体系相匹配的语言性语境,提高教育者对利用声音创设语境的重视程度等优化路径;针对非语言性语境提出了改善高校思政课堂的空间设置,将学校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顺应非语言性语境的时代变化趋势等优化路径,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达到更好的中介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话语语境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高校要根据新的时代背景在实践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优化与创新。新时代,中国更加开放,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网络新媒体发展迅速,高校学生受到各种思潮影响也更大。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新时代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出现了新特点、新情况。因此要把握新时代的话语语境,从而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相关概念简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

为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首先需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定义是在高校的特定话语语境下,教育者采用某种话语表达方式并凭借某些话语表达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青年大学生传递符合当前主导意识形态所需要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引领发展的话语。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界定

语境贯穿话语产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可以理解为语言环境以及影响话语生成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话语也属于语言学、社会学范畴,因此我们不光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去看话语语境,还可以从语言学、社会学等视角进行综合研究。话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说出来的话,话语的理解和连贯性需要借助语境来实现,换言之就是话语对语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构成之一,它由以下两个方面决定:

一是狭义上的语境,也就是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是思想政治教育与语言学的结合,主要是从语言学的视角去分析语境。它包括话语在句子和整篇文章中的上下文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用话语进行说事时所特有的语言环境和氛围营造,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语音、语速和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表情来营造一种声情并茂的言语氛围。话语的意义并不都是浅显表露在话语表面,有些话语是有特定内涵的,需要受教育者根据相应的上下文逻辑和语境来推理出话语的更深层次意义。语言性语境的创设可以让话语内容表达更加清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内化于心。

二是广义上的语境,即非语言性语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非语言性语境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重合的,包括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时代背景等大环境。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时代是话语永远的语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体现出时代的特质。”[3]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分析,马克思指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4]环境与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不能分割开来,也不能看作是一种单向互动。一方面,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人可以通过改变环境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要重视非语言性语境,既要顺应非语言性语境去表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要去优化非语言性语境为传递思想政治教育話语内容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困境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5]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很多变化,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都有着新时代的特征。新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空前强大,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中华民族日益走向世界民族中心,意味着中国语境同国际语境的结合日益密切。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新媒体来创设新语境进行教育,使话语更加生动形象,容易被学生接受;另一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打破,话语的交流不再仅仅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变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界限的交流,因此新时代的话语交流与传统话语交流相比具有了开放共享等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的获取更加快捷高效,内容也更全面多样,话语内容的输出不再局限于由教育主体传输到教育客体这样的单一形式。教育客体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接收到话语内容,话语内容也更加生动形象,教育客体能够根据自身需求与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和接收各类话语而不受时空的限制,也可以针对不同的话语内容来发表个人意见看法。与此同时,新时代的话语语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目前的高校大学生多为“00”后,他们有着与“90”后青年大学生相似的地方,但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当前的语境没有完全适应新时代和“00”后大学生的教育特点,话语语境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言性语境的困境

1. 语言性语境与话语内容之间不协调

从语言学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相同的话语在不同情境下表达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是如此,不同的话语内容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话语语境对同一话语内容的表达传递作用亦不尽相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传递过程中语言性语境相对枯燥乏味,上下文联系一般只是简单的逻辑串联,缺少趣味性。不同的话语内容可能是在相同的语言性语境中陈述,不同的话语内容采用相同的语气语调,从而造成语言性语境与话语内容衔接不顺。因此容易让学生觉得无趣或者难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相对就会降低。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语言性语境不够重视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往往忽视语境对话语的重要性,教学时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讲授式教学,不太注重语气语调等语言性语境对话语的影响。教师对语气语调的处理也比较简单,少有抑扬顿挫,主要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课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文学语言类课程,容易忽视语气语调及手势动作等对语言性语境的创设,而且上下文的衔接不够通顺,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也会降低,造成思政教育的作用没有预期中明显。

3. 语言性语境不够“优美”,情感乏力

话语的语言性语境美感有所欠缺。话语的语言性语境主要是由教育主体进行思政教育时的前言后语、上下文以及语气语调等所构成。语言性语境应该是逻辑通顺、清晰连贯的,并且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也能增加语言性语境的美感,提升话语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力。但实际的情况是,教育主体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次从中心话题转向其他话题的状况,致使语言性语境也会多次切换,从而呈现出一种碎片化语境。这样理论阐释达到的效果会有所欠佳,还可能导致大学生思维逻辑混乱和走神,更难使大学生产生美感。思政课教师在进行话语内容的输出时,多是抽象难懂的专业性词汇,语言性语境也比较严肃,不注重感情的输出,情感乏力,而学生需要教育者提供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这种语境下很难给学生提供感性的情感体。

(二)非语言性语境的困境

1. 网络教学及新媒体的语境存在一定弊端

网上教学的普及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学校都采取了网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但是教育主体往往会忽略网络话语载体下的语境创设,不注意互动,网课更多的是一种灌输式教学,语境单一。加上线上教学不同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不同地方以不同形式进行听讲,因此注意力相对也更容易分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网络语境下信息参差不齐,截至2020年3月,中国的网民数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网络空间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有限,言语高度自由,民众更加积极发表言论,信息内容真假难辨,由于网民素质的高低不同,发表的言论也复杂多样甚至部分内容违背社会道德,这些思想可能会对高校学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如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舆情讨论,部分民众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将舆论转向对社会国家安全不利的方向,高校学生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错误舆论会影响他们的“三观”,从而弱化和抵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进而形成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空间存在缺陷

一方面,教学空间的大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般都采取大班教学,一个课堂的人数可能多达200人,教室空间范围大,教师很难顾及所有空间的学生,也缺乏关怀交流的沟通氛围,难以和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也容易造成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与其中,积极性也降低。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个性且有自己想法,更加不适合大班教学。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政课堂要求地理空间的高度一致性,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面对面的,话语传播的空间范围较小,话语传播采用的方式也较单一。因此,基于以上两种情况,课堂的教育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有待进一步提高。

3. 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存在冲突

一方面,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多为“00”后,生长环境和时代背景意味着他们拥有更加良好的教学条件,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资源去认识世界。但是由于信息的碎片化,话语内容的跳跃性极强,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去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思维,学生对信息的处理都比较片面零散,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在逻辑去认识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学生也难以辩证看待网络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内容。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以往大学生存在差异,他们思维活跃,更加注重独立与自由,更具创新精神,敢于质疑权威,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认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能清楚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内在诉求,他们固有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与新时代的大学生有一定代沟,未能创设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话语语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是比较刻板的话语语境,不能很好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去创设语境,很难让学生参与其中,也很少去认同学生,不能满足“00”后大学生的话语接受特点。

4. 非语言性语境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话语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因此,话语的发展要与当前时代背景相契合才能发挥出话语应有的效应。新时代的话语非语言性语境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单一性的特点,新时代背景下的话语语境则生动化、网络化、多元化。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科技、政治、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高校在日常的思政教育中并没有完全跟上时代步伐,难以完全适应新时代的语境特征。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优化的路径

(一)语言性语境优化的路径

1. 创造与话语体系相匹配的语言性语境

中华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即使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语言性语境下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甚至意义完全相反,因此话语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性语境中才能表达其准确的含义。高校大学生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这也意味着他们对语言性语境的要求也普遍较高,创设合适的语言性语境任重而道远。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的话语内容去运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并且创设更能符合新时代大学生逻辑思维特点的话语语境,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的目标。因此要做到话语体系的完整统一,形成协调一致的状态,减少各话语组成部分的矛盾。教育主体授课过程都有一个教学目标,完成这个教学目标需要各方面配合,首先需要确定话语的中心主题,然后要根据主题选择话语内容、进行生动有趣的话语表达,营造话语氛围,创设合适的语言性语境。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围绕中心主题的前提下适当插入次主题和趣味性故事,以丰富语言性语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 提高教育者对利用声音创设语境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宣傳话语语境的重要性,提高教育主体对语言性语境的重视,虽然新时代的话语形式纷繁复杂也更具吸引力,但还是要强调对传统话语形式的利用。教育者要提高对利用声音创设语境的重视程度,做到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及声音节奏的合理掌握,进而提高大学生对话语内容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实现话语内容输出,更加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 教育者善于使用新媒体丰富语言性语境

教育者要积极引入新媒体作为新兴的教学工具,利用丰富的网络多媒体,将乏味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和直观形象。教育主体也需要进一步学习新兴教学工具的使用,熟悉各类网络资源,了解和使用更为丰富的网络语言及其表达技巧,这样可以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通过新媒体来丰富话语的语言性语境。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只能靠书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育,比如可以让同学观看爱国题材类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电影的内容起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采用这种方法时也要注意,并不是单纯让学生观看完就结束教育活动,视频播放完成后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也创设了一种生动具体的互动情境,从而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利用网络新媒体可以让教学有趣生动,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实现对知识的丰富和拓展。

(二)非语言性语境优化的路径

1. 拓宽非语言性语境,创设合理的网络话语语境

一方面,高校要注重网络话语语境的创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建设。疫情期间,各高校贯彻“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如校图书馆和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心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各种数据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学习。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很多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语境由传统的现实空间不断向虚拟空间扩展。各类网络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运用网络教学时要避免灌输式教育,注重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青年大学习”采用网上视频教学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大学习”的视频内容紧扣时代主题,采用讲解与穿插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视频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依旧要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忽视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做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平衡统一。高校需要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并应用新媒体技术,同时也要努力开发本校的德育软件,开设主题教育公众号及网站,促进学校网络媒体对学生日常的思政教育。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情景教室,让学生在情境中接受教学,创设活泼生动的非语言性语境,增强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感。

另一方面,优化网络环境,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网络信息。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高度自由,信息的快速传播与高密度输出,不可避免地造成网络信息的高度复杂与多样化。网络环境是纷繁复杂的,因此,进行网络教育环境的优化很有必要。我们要明确网络环境需要优化,也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网络话语。首先要做到保护学生有轻松自由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场所,尊重并维护学生发表言论的权利,新时代的大学生自由独立,敢于质疑权威,渴望得到尊重与赏识,因此教育主体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建设网络平台的机会,并且允许学生对平台内容提出意见建议甚至质疑,这样可以提升大学生在网络话语环境下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辩证看待网络信息内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网络话语环境进行实时的舆情监控,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也要把好网络话语的关卡,筛选网络上的错误信息舆论。教育者要多关注社会舆情热点问题,尤其是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具体内容并思考发言。教师要分析学生言论的合理性,对正确的言论进行鼓励,对于错误的言论要提出来并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自己甄别错误的思想观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坚定的人民立场,提高辩证的分析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2. 改善高校思政课堂的空间设置

2017年,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改变以往的被动传授、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实现形式,通过小班化教学方式,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6]教育主体要关注到新时代大学生渴望得到关注的特点,改变原有的大班授课,缩小教室空间格局,将班级人数减少至合理范围,人数控制在一百人以内,这样教师可以更大程度关注到学生,提高关怀交流的语境氛围,形成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讨论人数不能过多,一组最好控制在10人以内,教师要定好本节课中心课题,课前就准备好要讨论的题目,课上布置讨论任务,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走向,讨论内容围绕本节课主题并且做到适当延伸,最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同时,在课堂空间的布置上也可以更加温馨,比如放一些绿植,贴一些宣传性海报,让教室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运用传统的话语载体,也要使用ppt或者播放视频等,提升话语非语言性语境的生动活泼性。

3. 将学校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习即社会”,应该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营造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全方位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新冠疫情期间,许多高校大学生都参与到了志愿服务活动中,完成着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防疫过程中,大学生们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得到了锻炼,并在志愿活动中更加了解防疫的艰辛和祖国的伟大,激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社会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重要,它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组成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场地展开展现场教学,这种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现实场景可以削弱大学生的抵触心理,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4. 顺应非语言性语境的时代变化趋势

话语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因此,话语的发展要与当前时代背景相契合才能发挥出话语应有的效应。新时代的话语语境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单一性的特点,新时代背景下的话语语境则生动化、网络化、多元化。非语言性语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作为话语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对话语体系的整体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全球化话语展开对话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国际化发展的必然取向。”[7]要时刻关注非语言性语境各要素的发展动态,顺应政治、经济、文化等非语言性语境的时代变化趋势,准确把握当今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积极地调整和完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语言性语境,让非语言性语境的发展方向紧跟时代的步伐。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社会动态和国际局势,厘清各国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观点、学术方法和学术语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积极学习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内容和话语风格,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农村工作时说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8]教师也可以通过类似通俗简洁的话语表达,更加贴近学生,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的中介,话语语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时代意味着新语境。新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语境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因此需要根据新的时代背景不断优化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好地实现其中介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7(8).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59.

[3] 毕红梅,付林溪.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5):12-15.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44.

[6] 陈宝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17(z1):4-14.

[7] 邱仁富.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11):932-934.

[8] 陈锡喜.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71.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校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