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平
“听说我们这个年级最差的弱班又要换班主任了。”
“管他是谁呢,如果那个人能转化我们班,算他本事。”
“就是嘛,来一个轰一个,只要制服不了我们班,不能转化我们,就得走人。”
叮零零——伴着铃声,一个戴眼镜的文弱书生走了进来,他清了清嗓子:“同学们好。我就是你们的新班主任,我姓胡,以后你们就叫我小胡好了。”
“还小(媳)妇呢!”教室里一阵哄笑……
“这也没关系,只要你们别把当我老师就行了。我刚从学校毕业,教物理。搞笑的是,我的物理和你们一样,也不是太好。与其说我来教你们物理,还不如说我和你们一起学物理。听说我们班同学智商都很强,在接下来的日子,我这个不长进的“小妇”一定不负众望,把我们这个弱班的班风、学风转一转。”
自从“小妇”来了之后,班里的新鲜事就多起来了。
每一次物理周练,他都坐在后面和我们一起考,有时他得第一,有时他也得倒数第一。
英语老师上课时,他也坐在后面,认真听讲,还举手回答问题。
体育课上,他和同学打成一片,一起打篮球。
渐渐地,我们也把他当成了哥们。我们的叛逆情绪没了,学习氛围也浓了。大家都努力,你追我赶,一心想着把“小妇”给比下去。
有一次上数学课 ,“小妇”坐在后面听讲。下课时,老师留下了一道几何题,让我们课后思考。不理不睬,这是我们对“弹性作业”的一贯作风。可偏偏“小妇”将那道题记了下来。但他也不会,更为搞笑的是他竟拿着那道题去问班上倒数第一的沈乐,沈乐见这情形,还以为“小妇”的数学比自己还弱,一下子竟找到了感觉。为了不丢自己的面子,沈乐一下课就思考那道几何题。不知不觉之中,全班同学都关注喜爱上了数学,掀起一股钻研数学题的热潮。“小妇”不会就问我们,我们不会的也问“小妇”,久而久之,在“小妇”的环绕和塑造下,我们的数学都有了进步。
期末联考,我班竟然由年级倒数第一一下子窜到年级正数第一。这个突如其来出乎意料的变化,让全校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我们非常惊讶,连说“小妇”创造了教育神话。
校领导为此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请“小妇”谈治班经验。本来大家以为他会有长篇大论的报告,没想到他只说了一句让人感动的话:“我转变班级的理念是“和我跑”,而不是“给我跑”,因此,我跑多快,我们班级就能跑多快……”
从那之后,那个弱不禁风的“小妇”在我们心目中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背后,大家都乐以“强哥”称之。
1.立意上作者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谋求与材料主旨的“神似”。貌似文弱书生的班主任拥有化弱为强的智慧,把原来乱糟糟的弱班转化成年级的标杆。
2.在谋篇布局上,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走势,追求与材料的“形似”。通过不断点题,反复冲击评卷老师的视觉,形象生动地展示人物形象、学风班风、班級面貌由弱变强的别样精彩,尤其是小胡人物形象前后的变化,从弱不禁风,学生竟然称他“小妇”绰号,到渐渐地把他当做了哥们,再到最后变得高大起来被称作“强哥”,追求与材料的“形似”。
3.以美称“强哥”为题,极具张力。“强哥”一词既是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的总体概括;又与绰号“小妇”形成强弱对比,起到反衬之效;也是侧面描写,画龙点睛,由衷地赞美了“小妇”高超的转化智慧,颇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