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

2021-08-31 05:22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文题时代传统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具有满满传统元素的美食,让李子柒广受欢迎;配上现代曲调,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古诗《琵琶行》在网上走红;3D打印技术在一些传统建筑的设计中大显身手……

互联网时代,传统并没有退出我们的视野,而是被人们用新方法创新传承着。

青少年写作学会举行以“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为主题的作文竞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审这道文题须“三读”:读“材料”,读懂材料的内涵;读“任务和情境”,明确此次写作必须完成的任务;读“要求”,注意文题中细化的要求,读懂命题人的提示。

1.读“材料”。

文题提供的材料共两段。第一段列举了饮食、文学、建筑领域的创新者采用不同手段让传统事物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的事例。第二段陈述互联网时代传统依然存在,并被人们用新的方式传承着。材料启发我们思考:互联网时代,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我们应用怎样的方式继承、发扬传统?怎样让传统事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发挥其价值?

2.读“任务和情境”。

对于主题“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我们要明白此次作文是写“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更不能忽视“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大背景。“互联网时代”,是智能的网络时代,也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有形世界与虚拟世界互联互通的零距离时代;“传统”,不仅包含材料中陈述的饮食、文学、建筑等领域,还包含其他具有传统意味的领域;“创新”,意为对“传统”的新认识、新改变或新呈现方式,具有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写一篇文章”意味着文题未对文体提出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和内容;“感受与思考”必须是基于对“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的思考;青少年写作学会组织的主题作文竞赛活动,意味着活动的主体为青少年学生,文稿应当表达青少年学生群体或个体的“感受与思考”;“你的感受与思考”,强调考生应从自身出发认识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与创新,还应写出“我”对传统与创新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3.读“要求”。

“选好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选取“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中的某个方面谋篇布局。

例文展示一

以互联网翻新传统文化

陈思吟

在这个日新月异,到处是“快餐文化”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总是守“拙”而不露美,这时就该让它也骑上互联网这匹快马,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革新。

请以互联网翻新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之内容。传统文化不是很吸引年轻人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内容过于老套。说起大闹天宫,小学生也能说出个七七八八;讲起武松打虎,中学生大都能写出个梗概,因为这些都是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但若要讲“李广射虎”就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古人把“李广射虎”变成了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这首诗之所以更吸引人就因它增添了史书上“李广射虎”这一故事所没有的氛围描写,使读者的现场感得到了强化。有首网络歌曲《孙大剩》,把孙大圣的“圣”字一改,意味就变了,但却唤起了人们儿时的回忆。这首歌的词曲作者白亮说:“大圣是神,我写的是人。”这种翻新引得人们去重看《西游记》。再比如说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顽童哪吒这个人物形象添上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涵,使得传统文化中《哪吒闹海》的故事变得老少皆宜,赢得人们交口称誉。传统往往艰涩,今天的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重读它的内涵。

有人说互联网会“魔改”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总要向前发展,才能吸引人们去继承和发扬。互联网是传统文化在创新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传播工具,虽不免泥沙俱下,但大浪淘沙,留下的终会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正如一本唐传奇《莺莺传》,被后世改编成不同版本的曲词杂剧,其内容和情节被改变了很多,但丝毫不影响它在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和思想艺术价值。

请以互联网翻新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之形式。想了解传统美食不一定非要找个老师傅仔细观摩,一部美食短片就能感知它的魅力;想了解水墨画不一定非要端坐桌前学画浓淡色彩,一部水墨动画就能探得它的精髓。再比如没时间去故宫,但能线上“云旅游”,还能听一级棒的导游解说。我们在感受故宫千年厚重历史的同时,还能买一本故宫文创便签,让琐碎生活浸染一些文化气息。这明显迎合了现代人习惯的文化传播形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用互联网独特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翻新,既能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又使之于无形中得到弘扬。

我们热爱传统文化,但也喜爱互联网。传统文化和互联网并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割裂开来的。我们可以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手段给传统文化来一次漂亮的翻新!

点评

本文说理的功力深厚。考生不仅分层阐述了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翻新、创新作用,而且在阐述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设例、类比等高阶的说理方法,将传统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之道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出来。文中说理举重若轻,行文有随兴杂谈之风,形神兼备,挥洒自如。

例文展示二

创新挟传统以遨游

李炜韬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互联网,它使我们足不出户也能感知世界。

时代日新月异,社会飞速前进,但传统其实从未走远。去年火爆全网的甲骨文表情包就能证明。在大部分人眼里,严肃、古板、枯燥是各种文物身上早已被“焊”死了的标签。提到甲骨文,大部分人可能只会说:“就是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奇怪文字啊!”但互联网却用它强大的创新功能使这些在大部分人心中早已“消亡”了的文字又一次活了过来。它们摇身一变,成了老少皆爱的表情包,新颖、活泼成了它们的新标签。有人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但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正是让它们在现代社会重生所必需的。这是一种催化剂,促使沉睡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从而得到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创新之风是一剂抚慰心灵的良药。文化美食博主李子柒之所以能火爆全网,名扬海外,正是因为其视频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呈现在人们面前,以一股传统的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的浮躁之气,让人们疲惫的身心得到抚慰。用创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带回现代生活,用传统文化治愈现实创伤,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李子柒的视频创作已经成为一种媒介,连接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我相信,任何人只要用心去体验这缕传统之风,都会感受到一种亲切感。

传统文化的创新是现代社会的助燃剂,推动其进步与发展。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先锋,故宫博物院正迈着势不可挡的步伐走向世界。它的文创产品如贵妃同款妝容的面膜、口红等,也在以创新的方式引领着人们了解故宫,感受传统。故宫文创产品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有机结合,它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当听到外国人赞扬中国文化时,谁能不油然而生一种自豪之情呢?

当创新之手拂去传统身上的灰尘时,传统优秀文化会重焕光彩,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点评

考生有着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既认识到“现代社会为古代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还察觉到“传统文化的创新推动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这篇作文在一众蜻蜓点水、隔靴搔痒之作中脱颖而出。其观点具有启发性,实为难得。

猜你喜欢
文题时代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老传统当传承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