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阶云
摘要:绿化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是对园林绿化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和过程的分解、细化、标准化和更进一步的探究,以保证施工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施工全过程精细化工程的实施为现代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场所,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并能显著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笔者以担任施工骨干的苏州河中环桥下空间更新项目一期为例对精细化管理技术在绿化景观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本文简述了绿化施工技术结合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方法和要点,希望能对同类项目的实际实施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绿化施工、植物配置、精细化管理
园林景观建设工作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仅会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其还能够为居民提供一定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人民的生活,降低人民在生活及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而施工过程中植物的配置需要在视觉上及经济上均能符合城市的发展现状,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合理的对植物进行应用,进而提升园林绿化工作的质量。
一、工程概况
苏州河中环桥下空间项目施工地点为苏州河中环线北虹立交下方东北象限,分为南、北两大区域,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象限。共分为二期实施,一期实施东北象限,二期实施西北、东南、西南象限。一期东北象限改造面积为3700㎡,具体工作内容涉及:篮球场、健身步道、绿化、景观小品、灯光、驿站、防汛墙栏杆、墙及柱子彩绘等。其中总包单位主要负责篮球场基层、健身步道、绿化、景观小品、灯光、墙及柱子彩绘,防汛墙栏杆由苏州河步道西延伸段实施。项目毗邻长宁区苏河沿线长宁路主干道,施工改造前该区域功能混杂,空间品质不高,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盲区”。
二、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施工依据和原则
项目于2020年10月25日正式进场,2021年1月底通过竣工验收,作为一名绿化景观施工管理者施工前应充分考虑设计与场地的差异,通俗的讲就是官方效果图与实物图的差异。施工改造之前通过对现场的初步勘察,发现场地原貌为闲置无人问津的废棄地块,地面材质为钢筋混凝土地坪,其四周有砖砌围墙环绕,与周边地块有一定的高差,由于长期空置,缺乏管理,部分区域已成为临时停车场。周边杂草丛生,环境恶劣,与围墙外的毗邻社区和长宁路主干道形成鲜明对比。在苏州河沿岸的高密度区域,这样的盲区与周边环境更不相容,通过与参建单位的第一次沟通,了解到该项目也是为了完善苏河布的路网和基础设施,考虑周边用户打造儿童游乐场、文化展示长廊、慢道等多元化娱乐场所,将场地改造成安全舒适的社区公园,这也是公共空间从“单门独院”向“人与人共享”转变的最有支撑的过程,使原本相对封闭的桥下空间变成城市公园,进而为整条苏河步道及周边社区增加活力。
通过前期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作为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对苏州河中桥下空间改造工程的设计理念有了充分的了解。本着“开放、生态、多样”的原则,对周边地区的各类相关信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整合汇总,确定了第一步先拆除围墙,打开区域的边界,确立了桥下空间对道路和城市社区的通达性;粉碎现有钢筋混凝土土地,让土地重新呼吸,建立生态景观基础;通过功能提升,配合苏州河旁健身步道的全线贯通,打造出一片能为市民提供健身、休息的休闲环境。
(二)项目难点及解决方法
项目地处交通流量极大区域,尤其是每日的上下班高峰时期常常发生交通拥堵。笔者负责协调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和管理工作,在分时段实测了现场交通情况后,遵循了交通组织的原则和要求将相关内容加入到施工组织设计中。同时在与属地交警部门沟通协调后,做好交通组织和宣传告知工作,避免建筑工程、材料、苗木运输车辆进出对交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避免植物因交通因素而受损。另外本项目由于工期要求时间短、绿化造价低,不同于市政公园传统的大范围石材铺装路面,大面积高规格苗木栽植的做法。经与设计方协调做了设计变更,采取了低成本,低维护施工策略,现场单调的混凝土地坪状况达不到到多样性的基础,所以进场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拆除原有的混凝土。拆除后破碎的废弃混凝土块经合理筛选被用作建筑材料二次利用,这样既减少了垃圾外运费用也节约了时间成本。本次施工借鉴古树保护做法,对原土进行了置换后使用了空气爆炸机深层松土确保土壤的通透性,破碎的混凝土块被用来模拟微观地形成为一个生境花园。老旧的混凝土块与缝隙中的植物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关系,这个仿天然花园也成了孩子们玩耍、追逐的游乐场,小的碎块被用作填充石笼的材料;更小的碎片配合海绵工程改造作为地下碎石层以疏导雨水。
三、植物配置及搭配技巧
(一)植物配置的注意要点
在景观绿化施工过程中应用植物应坚持适宜性、统筹兼顾、以及经济实用性等精细化管理原则,以此保证植物的应用质量。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园林绿化人员应注意对园林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在充分掌握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而且应注意对植物种类及其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的高度、生长环境、花色及花期;并对景观绿化周边的环境进行分析在全面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完成植物配置工作,确保园林绿化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做到统筹兼顾。
同时由于植物还具有典型的季节性演变,在园林景观施工之初,必须对总体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不能只考虑景观的形态,同时还要考虑景观的色彩搭配要与景观需求的结合后是否协调。此次苏州河长宁段靠近中环线的约3.5万平方米桥下空间改造,围绕历史、艺术、智能的主题作为打造苏州河“长宁气质”的名片,将采用火烈鸟、猎豹、斑马等动物作为装饰主题,划分出四个象限。设计师希望改造后,开放的景观边界引导周边居民和路人进入桥下空间活动驻足观赏,让每个漫步者都能平等的享受安静和休憩的机会。所以本次植物配置上需要保证景观中的色彩随着四季的变化有一定的顺序,从而体现出设计的意图,增强景观的装饰性。
(二)项目植物配置理念
设计图中设计单位应甲方需求仅提出施工理念,即项目植物配置风格要与一期工程东北、西北象限粉红火烈鸟主题一致。植物品种配置及施工细节需要施工过程中给予深化,因现场空间特殊性阳光照射时间有限故需要选择规格较小且耐阴的乔木和灌木,通过观果植物和色叶树种搭配来显示丰富的季相变化;在桥体垂直投影面外缘有光照条件的地区选用了无刺构骨和赤枫,提高了亮点的品质。在本项目花境植物配置上设计有要求盛花期是放在秋季其他季节确保有花不空秃。本次施工中大胆引用了“生境花园”的概念,采用了黄金佛甲草、千叶兰、萼距花、网脉鸢尾、假连翘、竹柏、三角梅、蓝冰柏、宝塔火棘、花叶芒草等植物从矮到高的自然排列栽植,栽植后在保证花期全年不断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保证植物品种在几年内不致野生。其中,选用萼距花是因为该品种不仅纯净典雅,而且开花时犹如繁星,具有极好的美化效果。最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生长旺盛,病虫害少,管理简单,耐性广。同时栽植的蓝色网脉鸢尾虽然植株低矮且花小但是耐寒是冬季室外不可多得的花卉之一;观果的宝塔火棘的选用给植物在弥补花期不足的情况同时也多了一种欣赏形式。
四、养护期精细化管理
俗话说,“三分靠种、七分靠养”,施工完成后养护工作历来繁重,能否通过良好的日常养护管理以提高施工栽植后植物的存活率并维持绿化景观面貌,是检验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一大考验。养护期精细化管理是指将养护相关联的各项任务具体化,不放松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不断提高养护管理质量的一个过程。养护管理体系的制定必须科学合理,从春季的花灌木修剪、针对蚧壳虫叶螨白粉病等虫病害石硫合剂的喷施防治、夏季的乔木防台加固以及冬季的防寒防冻措施等等,最主要的一点是应对可能性较大概率发生的病虫害要有的放矢留足防治预算。笔者从事养护管理工作已十余年,通过在现场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技改方案,深感绿化养护工作是环环相扣,一方面要抓好时间点,落实相应工作。比如春季苗木补种,抓好清明前后雨水较多的有利环境,可以大大降低浇水人工、机械、设施的消耗,有利于苗木成活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巡查体制,职责到人,切實提高养护管理效率。作为管理人员也需要积极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模式,学会应用新设备、新科技确保养护班组学习始终保持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定期组织园林养护人员进行使用先进设备和最新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探讨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单位养护人员专业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的提升,做到每位养护工人都能够掌握养护工作的基本要领和规范要求,最终能够一改过去的粗放式为精细化标准进行园林养护工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单位创造了财富。
五、结论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相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作为一名园林绿化工作者要始终遵循工程一体化的原则,针对不同工序的相关工作进行质量性的把控从而更好地推进工程的全过程,提高工程质量。通过不断提高绿化建设水平和质量,努力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品质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