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嫣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对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以及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为小学教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要充分解读"德育"内涵,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渗透德育相关内容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社会以及世界,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德育;可行性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人士不再只关注小学生的成绩和技能,对于学生的三观以及思想道德品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加强渗透德育相关内容的意识,从心理、思想等多个角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获得全面提升。下文具体分析了目前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对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可行性策略做出探究,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小学教师,提升德育手段实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健全人格,实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教育理念陈旧
在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以前,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界的主旋律,教师和家长,只将目光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日常对于学生的督促也只将精力放在与提升成绩相关的内容上,并且对于学生的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参考依据。虽然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与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更相符,但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学校、教师和家长应提升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才能培养更多符合现代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德育流于形式
我国大多数学校属于事业编制,而事业编制性质的学校对教育政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我国相关部门要求教育机构必须认真落实德育工作。德育成效无法通过具体形式进行表现,导致很多学校领导仍旧将智力教育放在第一位,"以德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成为空谈。部分学校领导为应对上级检查,要求教师、学生"装装样子",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收获理想德育效果,素质教育理念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3.德育手段生硬
很多教师仍旧坚持传统教育理念,开展德育工作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说教,由于德育手段生硬,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得到理想的德育成效。教师应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实际学情、心理状况等进行深度了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恰当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才能收获预期的德育效果。并且,落实德育工作,班主任应坚持"知行合一"理念,让说教与实践有机融合,才能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可行性策略
1.为人师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小学是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总和素养成长的关鍵时期,教师不仅需要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指导,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为更好落实德育工作,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修养,只有自身具备高尚情操,才能落实"以德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心开始,将"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将小学生需要遵守的日常规范作为对自身的约束条例,这样在管理学生时,学生才会"心服口服",收获预期德育效果。
如今大多数学生都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宠爱,即使是过分的要求,通常也会得到满足。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学生劳动意识差,脏乱差的教室没有任何学生会主动打扫。为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环保意识,笔者每天在课前到教师内进行值日,将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过了没多久,就有学生注意到笔者的行为,开始下意识模仿,见到教室内的垃圾,主动捡起,并且自发组织打扫教室卫生。对于劳动意识提升的学生,笔者会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班级内的学生都形成了爱护班级卫生的习惯,教室的地面鲜少出现垃圾。通过这件小事,笔者深刻意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为人师表,教师要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爱护卫生的意识。
2.改革理念,提升学生德育意识
为顺应时代发展,我国应试教育理念发生转变,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但由于很多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没有发生转变,仍旧将考试成绩当做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导致德育工作很难落到实处。为提升德育成效,教师要对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进行更新,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于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从而在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投入精力。
教师可以阅读与德育教育相关的书籍,与德育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交流,提升自身德育水平。并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提高渗透德育内容的意识,培养小学生正确科学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以德育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中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还要注重总结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对于班级内的好人好事进行通报表扬,可在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良性影响,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德育意识,进而收获理想德育成效。
3.关爱学生,提升德育工作成效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学生受到多种文化的冲击,思维变得复杂化,因此,想要收获理想德育成效,单纯依靠说教的手段是无法实现的。教师应深度探究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状态,关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针对性开展德育工作,才能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出现出现错误时,教师应避免批评和惩罚学生,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或激起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首先应该探究学生出错的原因,再加以指正和引导。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开展德育工作,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探听学生心声,挖掘学生潜力,帮助学生提升不足之处,让学生可以在充满的爱与理解的环境中成长,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善待他人的意识,促进学生思想得到品质得到良性发展。
结语
总之,小学时期是学生人生中的黄金时期,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可促织学生形成正确且科学的价值感和思想道德品质。学生的道德品质都是从无到有的,因此,开展德育工作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提升德育手段实效性,循序渐进开展德育工作,才能顺利实现德育目标,让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可以获得良好发展,为建设祖国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东华.立德育人,把握教育本质——小学德育教育策略解析[J].知识文库,2021(12):45-46.
[2]马彪.植根课堂立德树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1(4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