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菁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合作研究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形式。但单纯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却引发了诸多问题。数学趣味性教学是新课程标准重要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兴趣小组。在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创设基于兴趣的合作学习方法,解决合作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普通的教学日益不能满足个人特点的发展需要,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兼顾每一个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非常重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兴趣小组的共同学习,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作为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建立兴趣小组,使兴趣小组成为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基于兴趣小组的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没有心理负担,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灵感,当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时,他们能更好地学习。对一般的小组学习来讲,束缚性还是更强,而兴趣小组合作的优势更加明显,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实现小组成员共同发展的目标。然后,通过这种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交流进行初中数学学习的方式,学生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学习得更加通透,有利于学生今后在数学方面更好地发展。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使得学生更乐于在数学科目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调动学生在课下学习的积极性。在相同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将更有针对性,共同的主题将更加丰富和吸引人,在研究、学习共同知识和不断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平等、互助、进步的关系,这样更能激发思维的碰撞,在信息的多向交流中,情感的交流为整个学习活动营造了和谐、轻松的氛围。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形式存在不足
在兴趣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不能够运用正确的引导方法,教会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导致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感觉压力很大,而且对这种学习方式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恶。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仔细地向学生讲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且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过于强势,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很难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为小组成员设定比较低端的小目标,让他们在讨论过后变得无所事事,导致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松懈,不利于更好地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阻碍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发展。
(二)教师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
教师一直认为其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要一味地遏制学生思维的发散,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想象,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思考。当学生学习小组出现了难以解决或误入歧途的困难时,教师才应该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应是毫无作为,也不应该是事无巨细地为学生考虑好所有的事情,教师应该做的是当学生出现困难时加以引导。
(三)小组成员责任分工不明确,未能高效完成小组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习小组组织合适的小组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要在此基础上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在小组学习初期,教师应根据各人情况帮助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当我们逐渐熟悉这种学习方式后,便可以根据主题及各人的优势进行分工。所以,小组分工不明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小组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不够,我们要求学生多交流,互相学习对方的优势,发现对方的闪光点,一起投入到小组学习中去,才能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一)转变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分组中,教师必须根据数学教学情况、实际技能、个性特点及男女关系等因素进行分工。最科学的分组方法便是教师把学优生和学困生聚在一起,让学优生带领学困生,共同学习,才能提高班上学生数学的整体水平。在形成兴趣小组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进行适当的调整。考虑到个性等因素,合理的分组会让学生在一起感到非常快乐,一起学习对自己也有帮助。再有,趣味小组的学习要注重趣味性,在趣味教學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一张关于本节课内容的手抄报,可以安排喜欢绘画的学生绘制数学模型,喜欢设计的学生设计版面,将收集资源的任务安排给阅读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这样可以提高数学小组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分工中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小组分工每个学生负责不同的学习环节,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问题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当然趣味性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适合初中生直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重新审视和设计,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运用数学公式计算正确答案。而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熟练掌握数学公式的基础上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身临其境地去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文具店在年底计算总利润,不同的学生作为文具店的合作商,根据销售数据计算各自的利润,每人计算一部分,最终得出结果。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设计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可见,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使之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能性。
(三)选择活动内容应紧紧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小组活动的目的是学好数学,兴趣小组的合作学习也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初中数学兴趣小组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要引导学生接受数学知识。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不应该让学生感到无聊或远离课本。比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学生应了解不同统计图的基本特征,并根据具体要求掌握统计图的选取。为了改进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教师可以给每组分配不同的常用任务,根据学生能理解的情况,统计学生的水平、体重、期末考试成绩,以及早上的起床时间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学生在收到基本数据后,根据对统计知识的理解,绘制统计图,不同的主题任务使每组学生面对不同的问题,并能从中学习。学生会出于好奇认真地对待每一项统计数据。再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的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决应用问题。在兴趣小组中,他们可以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运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决感兴趣的应用问题,小组活动的内容要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加强师生互动与教学评价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关心和回应学生,避免学生的错误一再发生。教师在兴趣小组的学习过程中,不应该无所事事,而应该从讲台走到学生身边。同时,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能,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大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有一定的争议是好事情,这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如果一组学生有比较难的知识点和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回应,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教学。教师应积极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积极评价和促进学习成果,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教师还要收集反馈意见,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与学生对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教学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然后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制作具体的指导手册,邀请每个小组进行反思,教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也可以增进师生关系,使学生认同教师是朋友。
三、结语
通过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不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实现信息的相互交流,达到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发挥初中数学小组的作用,必须采取有趣的数学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能力,科学地划分小组,展示有效、有趣的数学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吸引学生参与。这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尊重学生意志、突出教学主体的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