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燕,石家振,赵 霞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向内弥漫性增殖,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并呈雌激素依赖性的病变[1]。研究显示,该病发病与遗传、子宫损伤、雌激素和泌乳素分泌异常、机体免疫、感染等因素相关[2]。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及经产妇,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不孕等,检查可发现子宫质地较硬呈均匀增大,常伴有腹部压痛,这种体征可随经期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也有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3]。目前西医临床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停药后复发率高,手术治疗创伤大,不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4]。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被应用于AM的治疗中,在调经助孕、缓解痛经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运用自拟行气化瘀消癥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通过观察患者痛经评分、月经量变化、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评价了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 例)和观察组(43 例)。对照组年龄22~43 岁,平均(35.6±5.8)岁;病程1~8 年,平均(4.1±1.1) 年;孕次数0~4 次,平均(1.5±0.5) 次;产次0~2 次,平均(0.6±0.2) 次。观察组年龄23~45 岁,平均(35.8±5.5)岁;病程1~7 年,(3.8±1.0) 年;孕次数0~5 次,平均(1.7±0.6) 次;产次数0~3 次,(0.7±0.2)。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并参考《子宫腺肌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者[5],中医证属气滞血瘀证者[6];2)20 岁≤年龄≤50 岁;3)患者及家属对本治疗方案知情并同意。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妇科感染、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盆腔恶性肿瘤者;2)肌壁出现明显的动静脉瘘;3)大量腹腔积液或合并严重的盆腔瘀血综合征者;4)需采用手术治疗者;5)妊娠期、哺乳期妇女;6)合并有心脑血管、神经精神、免疫、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严重疾患者。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胶囊(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20)口服,2.5 mg/次、2 次/周,首次用药时间为月经第1 d,3 d后为第2 次用药时间,之后每周相同时间服药。观察组孕三烯酮胶囊+自拟行气化瘀消癥汤治疗,具体药物为:黄芪20 g,党参15 g,香附12 g,柴胡10g,川芎 12 g,莪术10 g,三棱10 g,丹参12 g,夏枯草6 g,皂角刺10 g,牡蛎18 g,炙甘草9 g,上药水煎口服,每日1 剂,分早晚温服,经期停药,治疗3 个月后评估疗效。
2.2 观察指标
2.2.1 痛经评分 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痛经程度,得分0~10 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2.2.2 月经量变化 治疗前后采用月经失血图(pictorial 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PBAC)对月经量进行评估[7]。
2.2.3 血清CA125水平 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外周静脉血约3 mL,经离心处理后,使用全自动生化仪(迈瑞,型号:BS-280)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
3 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月经量 血清CA125水平比较
随着我国妇女生活方式的改变,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AM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呈年轻化的趋势。该病在我国的发生率达5%~7 %[8],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9],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适龄妇女的生育。
AM中医归属“癥瘕”“痛经”“月经过多”“不孕”等范畴,多因患者长期压力过大、劳累,导致气机不畅,影响血液正常运行,而导致血行不畅,形成瘀血,阻滞胞宫;或因产后、人工流产等术后,患者正气未复,则无以推动血液运行和统摄血液,产生瘀血停于胞宫或血行脉外变为瘀血;或手术操作伤及胞宫冲任,离经之血壅阻胞宫,形成瘀血而阻于胞宫,正如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所沿:“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愤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滞而血瘀;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有血动之时,余血未尽,而有一时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气机不畅无以推动血行,旧血不去、新血不生,胞宫脉络瘀阻,不通则痛[10]。由此可见气滞血瘀为该病病机关键,治应益气活血、行气消癥。本临床观察运用自拟行气化瘀消癥汤联合西药治疗,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健脾,推动血行;香附、柴胡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川芎行气活血止痛;莪术、三棱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夏枯草、皂角刺散结消肿;牡蛎化痰、软坚、散结消癥;炙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起益气活血、化瘀消癥、行气止痛之功效。
AM不属于恶性疾病,但其具有粘附、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性质,会浸润性的损坏子宫内膜组织而释放大量CA125于血液中,导致血清CA125水平异常增高,血清CA125的水平可作为反映AM病情和预后的重要因子指标[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此外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VAS评分、月经量均较低,(P<0.05),但观察组减低更明显(P<0.05);可见自拟行气化瘀消癥汤治疗气滞血瘀型AM效果明显,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