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瑜,陈映强,刘泳涛
(普宁市气象局,广东普宁 515300)
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 5℃)是灾害性天气之一,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频发,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陆地上极端最高气温明显上升,亚洲大部分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频次增加[1]。持续高温天气会引起大面积的干旱,造成城市供电供水以及农业用水日趋紧张[2];同时高温热浪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气象事件之一[3]。目前高温天气已引起政府部门和公众的极大关注,中国气象局也将其列入《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以提高对高温热浪天气防范和处置能力。
近年来对极端高温事件的研究已有很多[4-7],王国复等[8]指出我国单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最大影响范围呈极明显的增加趋势;杜尧东[9]的研究指出1961—2009年49年来广东平均高温日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呈2~3和4~6年的显著周期;林良勋等[2]指出影响广东高温天气的系统主要是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热带气旋系统;彭京备等[10]指出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以及异常维持是南方地区罕见极端高温天气发生的直接原因;张芳华等[11]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春末南方高温日数与该地区上空位势高度、西侧经向风及上空对流活动均有显著关系;林汇丰等[12-13]指出南亚高压和副高的长时间控制,以及对流层低层弱的西南风场和辐散场有利于高温炎热天气的产生。2020年5月上旬粤东地区出现了范围大、极端高温明显、持续天数长的异常高温天气过程,有多个站点日最高气温突破5月份历史极值。本研究针对该次过程进行天气形势分析和成因探讨,以期为今后类似高温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提供参考。
本研究所用数据有1981—2010年以及2020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包括位势高度、温度、气压、垂直速度、散度、地表感热通量和地表潜热通量等,空间分辨率为2.5°×2.5°;粤东20个国家观测站2020年5月1—10日逐日最高气温。
2020年5月上旬粤西、粤北、粤东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温天气,其中粤东(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5市)高温炎热天气更为显著,具有高温范围大、极端高温明显、持续天数多的特点(图1)。5月上旬粤东有超过70%的站点出现过高温天气,其中5月3—6日大埔、五华、揭西、丰顺、潮州、揭阳、普宁等7个站点出现了连续4 d的高温天气;10日有10个站点(潮州37.1℃、饶平36.6℃、普宁38℃、汕头36.7℃、潮阳37℃、澄海35.7℃、南澳34℃、海丰33.8℃、汕尾32.8℃、陆丰34.8℃)的日最高气温突破5月上旬历史极值。5月上旬粤东地区日最高气温极大值为38℃,较常年偏高4.2℃。该次高温过程中普宁尤为明显,出现了连续8 d(3~10日)的高温天气,打破普宁5月上旬高温天气持续时长历史记录,且有3、6、10日分别以37、37.1、38℃的日最高气温位居全省第1。
图1 2020年5月上旬粤东国家气象观测站高温日数
从气候态来看,2020年5月上旬南亚高压中心大致位于中南半岛北部18°N,100°E附近,中心最高位势高度约1 666 dagpm,广东地区被1 662 dagpm线包围。分析2020年5月上旬100 hPa平均高度场及异常场(图2a)可见,南亚高压强度较常年异常偏强,1 670 dagpm线基本控制整个广东地区,导致其向下输送的负涡度偏强。该次高温过程南亚高压中心位于115°E附近,较常年异常偏东15个经度左右,陶诗言等[14]指出,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有“相向而行、相背而去”的特点,南亚高压位置异常偏东会导致500 hPa上西太平洋副高异常西伸,这对高温天气的发生非常有利。
从2020年5月上旬500 hPa的平均高度场以及异常场(图2b)可以看出,副高势力强、范围大,呈带状分布,广东上空均为正距平场,约高出5个位势高度,588 dagpm线已至广东北部,且590 dagpm已逼近广东南部沿海地区,粤东地区受副高主体控制。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5月份西太平洋副高脊线较同期平均气候态略微偏北,面积指数以及强度为5月份历史最大值,分析5月上旬500 hPa的日变化形势发现(图略),这段时间副高稳定控制了广东大部分地区,中高纬度环流较为平直,没有明显的低压槽东移,这说明此时间段冷空气难以南下影响广东。副高长时间控制下易产生下沉气流,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同时下沉气流使得整层大气更为稳定,利于炎热晴朗少云天气的维持。
图2 2020年5月上旬100 hPa(a)和500 hPa(b)流场(流线)以及高度异常场(填色)
从2020年5月上旬粤东地区(115°E—117°E,22°N—25°N)垂直速度的垂直-时间剖面图(图3a)来看,低层925 hPa、高层300 hPa多为正值,表明此段时间粤东存在明显的下沉气流。结合逐日区域水平散度剖面图可知(图3b),5月上旬粤东大体上有低层为正散度场、高层为负散度场(辐合)的特点,高层辐合不利于对低层产生抽吸作用,抑制了对流的产生,明显有利于高温天气的维持。因此,在上述环流形势下粤东地区出现较强的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对空气的绝热压缩会导致地面出现异常增温,是高温天气过程出现的主要原因,而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辐散场更加抑制对流发生,增强整层大气的稳定度,有利于高温天气维持。
图3 2020年5月上旬粤东垂直速度(a)和水平散度(b)的垂直-时间剖面图
根据5月上旬1 000 hPa的温度平流场(图4),可以看出粤东上空1 000 hPa气温较高,平均温度约29℃,比常年偏高4℃左右,中南半岛至北部湾一带是一个暖中心,其气温高于周边地区的气温,且可看出粤东地区低层存在暖平流,这直接促使粤东地区低层大气增温。
图4 2020年5月上旬1 000 hPa温度(等值线,单位:℃)和温度平流(阴影区)
从高温时段的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图略)上来看,粤东大致处于均压场的控制中,地面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致使热量不易散发。因此,对流层低层暖平流的不断输送和地面弱扩散条件,导致粤东上空大气热量不断补充和聚集,从而使得高温天气长时间维持。
影响温度变化的非绝热因子主要表现为辐射、感热和潜热。对于近地面大气来说,下垫面吸收太阳辐射后,经过湍流和对流以感热、潜热形式传输给大气的部分是近地面大气热能的重要来源。图5为5月上旬地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异常场,可以看出2020年5月上旬粤东地区地表感热通量较常年偏高,而地表潜热通量较常年偏低,这说明5月上旬地表热力状况较常年更利于近地面大气增温。
图5 2020年5月上旬地表感热通量(a)和潜热通量(b)异常场
1)持续的强下沉气流是造成该次高温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南亚高压强度异常偏强、中心位置异常偏东以及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异常偏强、范围大,为下沉气流的发生提供有利的形势场。
2)低层存在暖平流以及地面弱的风速使得粤东上空热量得以补充聚集,从而使得高温天气维持。
3)粤东地区上空存在高层辐合低层辐散的散度场抑制对流发生、较常年偏高的地表感热通量以及较常年偏低的潜热通量有利于近地面大气吸收更多热量,为高温天气的维持提供了另一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