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交互性教学对康复治疗技术大专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2021-08-31 07:37:12喻小燕刘媛洁武丹婷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维度师生康复

喻小燕,刘媛洁,杨 林,武丹婷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00)

交互式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有目的、有组织,具有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通过一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方法,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种教与学的实践活动[1]。其有利于教学相长,建立一种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2]。其一开始由欧美国家的语言教育学者提出,由于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得到广泛采纳。当前教学背景下,交互式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首选方法[3],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热门话题[4],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这一教学方法运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语言教学[5]、计算机教学[6]、医学教学[3-4,7-8]等。本研究将交互性教学运用于康复治疗技术大专生临床能力培养的研究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校17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共56名,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人。实习带教教师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统一培训,学生在实习前均进行两年的在校学习。研究组学生年龄20~23岁,实习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测试成绩65~82分;对照组学生年龄21~22岁,实习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测试成绩60~84分。两组学生年龄及实习前统一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年龄及实习前统一测试成绩比较

1.2方法 研究组实行交互性教学法,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法。

1.2.1研究组 分阶段实施教学。

1.2.1.1实习的第1~2个月——基础环节 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初交互,包含3个方面:(1)学生以教学观摩为主,熟悉带教教师所管床位病例的病情及治疗方案。(2)采用“交互演讲法[4]”:首先,教师每周布置一个临床所涉及常见病病例,要求学生自行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构建对疾病的认识并了解新进展。随后,教师制作PPT进行主讲,在演讲过程中设置一系列问题,在此可同时引入PBL教学法[9],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并发表意见,同时学生可提出疑惑由教师进行解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提问,要求学生对本次讲授情况进行总结,上交作业,根据提问及作业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人人掌握。

1.2.1.2第3~8个月——核心环节 实现师生、生生及医患的深入交互,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此阶段包含3个方面:(1)教师为学生安排患者直接管床,学生参与到整个诊疗过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做出康复诊断,制定具体的康复治疗方案,并付诸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放手不放眼”,师生密切交流。(2)引入“同伴学习法[4]”,实现学生的共同提高及相互交流。(3)教师注重学生医德的培养,教导学生搞好医患关系,提高学生与患者进行沟通时的技巧。

1.2.1.3第9~10个月——总结升华阶段 形成师生交互成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回顾所有康复治疗病种及手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篇论文准备发表。

1.2.2对照组 对照组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普通的康复治疗技术实习教学,由理论学习和临床技能学习两部分组成,完成大纲所要求的所有教学任务。理论学习包括科室小讲课和实习小讲课,以传统的PPT授课模式进行展现;临床技能学习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按传统实习模式进行。

1.2.3教学评价 制定交互性教学对大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能力培养的研究调查表,该量表包含两大块,(1)交互性教学维度量表评估:课堂交互维度(评估条目1~3)、教学与不同病例交互维度(评估条目4~6)、情感交互维度(评估条目7~9);(2)临床能力量表评估:动手能力维度(评估条目10~12)、科研能力维度(评估条目13~15)、与患者沟通能力维度(评估条目16~18),以Likert-5级量表形式,其中选项数值的5、4、3、2、1分别表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5种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代表自己观点的数字,分别计算6个维度的得分。

2 结 果

研究组课堂交互、教学与不同病例交互、情感交互、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及与患者沟通能力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3 讨 论

近年来对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社会需求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从事第一线康复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应用型人才[10]。传统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主要强调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未强调各个方面的交互,对提升综合能力不显著。因此,寻求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热点问题,其中交互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摄取,从“要我学” 变为“我要学”,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8],可构建“引导学习、自主学习、辅助学习”的交互性教学方式[11]。本研究将交互性教学运用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临床带教中,且根据大专生自主学习能力偏弱的特点进行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基础环节),学生初入临床,以跟师跟学为主,教学的主要目的为熟悉临床环境,通过自主学习完善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初融合,培养专业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阶段(核心环节),在对环境、患者有了初步的熟悉后,着重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掌握专业康复技能,同时培养与患者、教师、同学的沟通交流能力,学会维系良好的医患、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第三阶段(提升环节),学生将知识进行整合梳理,为接下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以期顺利过渡到工作中。这样分阶段的交互性教学,教师教学时需要用心,教学过程设计需要精心,学生学习需要专心,多方的联合打造,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医患之间的交互,这种交互使临床实习效果显著提升,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康复人才。

交互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激活学生的自我创新、自我发掘能力,通过实践、协作和交流学习提升学生的潜能,这对于实现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2]。康复治疗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专的康复医学教育旨在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专业教育。本研究将交互性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目的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医患交互,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此交互性教学研究方案显示对客观考核(包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考核)[13]及对学生的主观调查(6个维度)均有提高,本研究着重于阐述其对学生主观调查6个维度的评估。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研究意义重大:一方面,扩大了“交互性教学”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将其应用于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中是其一大进步;另一方面,对于康复治疗技术教学来说,这不仅是一个理论的创新,而且是个实践的创新,通过课堂交互、教学与不同病例的交互、情感交互,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及与患者沟通能力的提高,这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探索。

猜你喜欢
维度师生康复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麻辣师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人生三维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