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解理论详略度维度下谈宋词英译策略

2021-08-31 00:38
科学咨询 2021年22期
关键词:枣花精确度语句

毛 琦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上海 200083)

一、识解与诗歌翻译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表达的意义不仅在于概念内容,同样取决于其被识解的方式。识解(construal)是指人们基于自身对外界现实的感知和体验以不同方式构建和描绘同一场景的认知能力。根据Langacker(2008),语言表述意义的产生不仅在于其唤醒的认知内容,人们构建认知内容的方式同等重要。当我们观察一个场景时,我们看到了什么实际取决于我们观察的详略程度,选择观察的内容,哪些元素吸引最多的注意力,以及观察的角度,这些识解现象分别被称之为详略度(specificity)、焦点(focusing)、突显(prominence)以及视角(perspective)。

翻译是一项认知过程复杂的活动,其过程涉及认知重构与重建。“即便是在同一语言文化语境下,大脑也允许我们从一种识解方式到另一种识解方式的转换”。而在翻译活动中,对同一场景的描述至少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之间相互转换。语言文化的不同导致了意象构型的差异,完全再现原语本义十分困难。因此,译者需要在正确识解原语所激活的认知布局后,根据目标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原语场景进行重构与重建。由于译者在识解的焦点、视角以及详略度上的选择不同,导致了语言表达的不同,所以造就了不同的译文产品。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精准的基础上对词汇或抽象或具体的选择,以及对句子或详细或粗略地描述都将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氛围,以及反映出译者的翻译风格。在诗歌翻译中,重现原诗意境尤为重要。因此,对于诗歌的翻译不仅要求译者做到准确,更要能够将读者带回到原诗的氛围当中。优秀的译者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展现了有效的翻译技巧,本文将以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许渊冲版英译本为例,从识解的详略度层面出发,尝试总结一些宋词英译策略。

根据Langacker(1987),“识解”(construal)是人们用不同方式来理解同一场景的能力,而详略度(specificity)为该能力其中一个层面。详略度是指人们根据自身体验以不同具体程度和细节层次来感知某一场景,在不同的语境下,选择不同详细程度的词汇或语句进行情景描写。依Langacker(2008)看来,一个语言描写详细的场景通常展现了很多具体细节,其所呈现画面的分辨率非常高;反之,若语言描写不那么详细,其所呈现的场景较为粗糙,画面分辨率较低,更多展现的是场景的轮廓和总体特征。语言表达的详略度可以从词汇和语句两个层面来体现。从词汇层面来说,词汇的选择可以由抽象到具体,如thing-object-tool-hammer-claw hammer,以上单词具体程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增,意象构型越来越清晰,因此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也越来越少。同理,从语句表达层面来说,场景描写由粗略到详细,句子越长,语句传达的信息越多;场景越清晰,读者想象空间越少。对诗歌翻译来说,为将翻译准确和创造诗歌意境更好的融合,详略结合的翻译策略尤为重要。

二、宋词英译分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写于苏轼时任徐州太守时期,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本词写于谢雨的路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Silk-Washing Stream苏轼 Su Shi 1.簌簌衣巾落枣花,2.村南村北响缫车,3.牛衣古柳卖黄瓜。Date flowers fall in showers on my hooded head;At about ends of the village wheels are spinning thread;A straw-cloaked man sells cucumbers beneath a willow tree.4.酒困路长唯欲睡,5.日高人渴漫思茶。6.敲门试问野人家。Wine-drowsy when the road is long,I yearn for bed;Throat parched when the sun is high,I long for tea.I knock at a farmer’s door to see what he’ll treat me.

原文第1句“簌簌衣巾落枣花”描写的是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从词汇上来看,“衣巾”和“枣花”均属精确度较高的词汇,因此翻译时,作者也使用了精确度高的“hooded”和“date flower”。语句构建场景层面来说,原文中“簌簌”表示的是纷纷属于精确度较低的词,留给作者发挥的空间较多。因此,作者根据自身体验将“簌簌”译为“inshowers”,同时,翻译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且将作者的视点聚焦在“hoodedhead”上,使意象之间层次更为鲜明,营造出唯美的意境。

原文第2句,“村南村北响缫车”描写的是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从词汇上来看“缫车”是具体程度较高的词,有特定的文化依托,因此“wheels are spinning thread”也翻译得较为具体,阐明了马车行进的速度。但对于“村南村北”的翻译,许渊冲将其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略化”,“南”和“北”并没有被直译出来,而是被译为“the ends”,更加侧重对场景总体特征的描写,而非细节,因此更能够凸显马车声响彻整个村子的意境,从而凸显马车奔驰速度之快。

原文第3句,“牛衣古柳卖黄瓜。”描写的是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从词汇层面看,“牛衣”“古柳”以及“黄瓜”都属具体程度较高的词汇,因此翻译时基本上直译,找到对应的高精确度单词即可。而从语句描写层面来看,译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增译,如体现了人物“man”,用“beneath”表明意象之间的方位关系。因此,用具体程度相对较高语句表达方式营造了一幅老人在柳树下卖黄瓜的情景。

原文第4句,“酒困路长唯欲睡”描写的是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从词汇层面来看,“winedrowsy”属于精确度相对较高的词汇,高度与“酒困”相对应;而翻译“yearn for bed”相对于原文“唯欲睡”更加精确,“bed”的使用加入了一个明确的意象,使得读者对于“bed”认知体验被激活,从而更加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当时的困意。从语句描写的层面来说,时间状语从句“when the road is long”的使用,构建了场景人物状态与时间的关系,整句话的时间人物地点要素添加全面,场面描写生动有趣。

原文第5句,“日高人渴漫思茶”。描写的是艳阳高照,作者口渴难耐,想要随便找点水喝的场景。从词汇层面来说,原文中“人渴”是相对比较抽象的描述,而作者用“throat parched”一次,精确地描述了作者口渴的程度,“throat”和“parched”都属于精确度较高的词汇,可以激活读者的相关认知体验,从而将口渴的程度具象化,使得描写更加生动。从语句描写层面来看,时间状语从句“when the sun is high”构建了“日高”和“人渴”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场景。

原文第6句,“敲门试问野人家”,描写的是作者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试问能否要一碗茶的场景。从语句构建场景的层面来看,“to see”当中,“to”的使用表明了和“see”和“knock at a farmer’s door”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场面构建更加完整。

三、宋词英译策略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根据自身的翻译经验自然地采取详略结合的翻译策略。然而,何时增译、何时略译值得探究。从以上的译本分析来看,词汇层面上,对于原文当中原本精确度较高的词汇,如大部分名词,翻译时,译者需要采用能反映原语文化特色的高精度词汇与之相匹配。因此,留给译者创造性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小。相反,原语中精确度不高的词汇,翻译时,译者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增译,从而保证场景构建足够清晰。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时译者为了突出场景的整体氛围,会对高精度的场景描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略化,从而构建更为和谐的诗词意境。从语句描写层面来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增译情况较多,使其描绘的场景相对于原文更加清晰,其精准之处主要体现在视角更加精准,意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更加明确。

四、总结

宋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其文字华美,音律精妙,意境卓然。因此,在宋词英译的过程更为复杂。笔者通过从认知语法识解理论的详略度层面入手,分别从词汇和语句层面对翻译详略度进行解析并发现了一些翻译上增译和略译的规律,对于诗词翻译,英汉翻译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枣花精确度语句
重点:语句衔接
“硬核”定位系统入驻兖矿集团,精确度以厘米计算
娘的枣花馍
放缩法在递推数列中的再探究
枣花
枣花
我喜欢
枣花
作文语句实录
近似数1.8和1.80相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