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人物哪吒在中国动画史上的形象变迁分析

2021-08-31 00:17张雁捷
河北画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李靖哪吒

张雁捷

易斯顿美术学院

哪吒和孙悟空在中国神话体系当中是反叛精神的代表,因此在民间故事里这两位都具有特殊的地位,是英雄一般的存在。而在近年来,由于国产动画电影对于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再次发掘和改编,这两位神话人物的形象又再次得到大众的重视,他们的故事也再次引起了新一代青少年的好奇心。对于这两位神话人物而言,他们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一直在根据社会的演变而不断地变化,特别是哪吒,在中国动画中所呈现的形象也越来越丰富。

哪吒的形象最早来源于西方佛教中的一位神祇:那吒,他是毗沙门天王的第三个儿子。毗沙门天王是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多闻天王。俗称托塔天王。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传闻那吒的性格便是嫉恶如仇,喜欢在人间惩奸除恶,而其外貌形象经过口口相传到如今,最大的特征是“三头六臂”。反观哪吒,他的初始形象只不过是简单的穿着红肚兜、手持红缨枪和脚踩风火轮的儿童形象,“三头六臂”的形象则出现于唐代至明代中间。在《封神演义》原著中,哪吒的形象被描述为“三头六臂”,《景德传灯录》中记载:“三头六臂惊天地,忿怒哪吒扑帝钟。”佛经《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也载:“忽若忿怒哪吒,现三头六臂。”在往后多个版本的变迁中,这个形象始终未变。有趣的是,“三头六臂”的特征又与佛教中“阿修罗”的形象高度重合。据金刚经记载,阿修罗的形象为“千手千眼”,他易怒好斗,骁勇善战,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而在后来文艺作品的修饰中,阿修罗的形象也变成了三头六臂。和哪吒不同的是,阿修罗在佛经记录中面貌凶恶,而哪吒在《封神演义》中的形象则是容貌秀美。至今为止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哪吒和阿修罗之间有何关联,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佛教神话传说中,手臂的数量是代表战斗能力/神力的大小的,例如观音三十三法相中的青颈观音,三面四臂,手持杖、莲、轮、螺四种法器宝物,是相传观音为解救终身,降魔吞毒所化之法相。还有千手观音,也是千眼千臂的形象,“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而在佛经记载中,也并没有观音和阿修罗之间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故而我们也可以将后期哪吒的“三头六臂”形象理解为其战斗力的强大,是民间对于哪吒原本形象的二次加工之后产生的作品。

在民间传说中,哪吒一直以幼童的形象出现,因此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哪吒也基本上一直延续了这种设定。例如在1961 年国产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哪吒的形象就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梳着双丫髻,手持红缨枪,脚踩风火轮,穿着肚兜和短裤等幼童的装扮;在1979 年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哪吒的性别特征被模糊,在穿着打扮上做了些许改动,衣着上采用内着红肚兜,下着长裤,外着短褂的形象,较以往的孩童形象上年纪稍长了些,显得更加聪明稳重。头面部采用头梳双髻,额前刘海的形象,大眼睛,长睫毛,弱化了男性的特征,更趋向于雌雄莫辨的一种秀美。

这种设定更加强调了哪吒的性格特质,也强调了剧本的主题,是对强权的反抗,也是对正义的伸张,而这种反抗和伸张是全人类都向往的特质,故而此版哪吒在全中国范围内一直是广受好评的一个版本,直到如今,他依旧被广大青少年所喜爱。

在性格特征上,前期中国动画中的哪吒则是以一种活泼、大胆、顽劣的少年形象为多见。在《封神演义》原作中的哪吒,是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所诞下的肉球,刚一出生,他的父亲李靖便因为他是一个怪胎而想杀掉他,一剑劈下去,肉球中蹦出一个极为漂亮的娃娃,右手套一金镯,肚皮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李靖才又接受了他。在哪吒的故事中有比较关键的几个情节点,分别是闹海闯祸、削肉救双亲、翠屏山显圣、化莲重生、李靖得塔以制服哪吒。后世在改编中,对这几个情节点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改编和删减。原著中的哪吒闹海,并没有什么缘由,只是哪吒在海边嬉戏时手里的法器搅动了东海,而夜叉和敖丙都是上来与他理论动手后被他杀害,龙王气不过要去天庭告状以李靖全家性命来作陪,哪吒却又拦住龙王对他一顿痛打;他与石矶的恩怨则是先误杀了石矶之子碧云童子,又怕别人前来理论,故而又下手杀害了石矶另一个孩子彩云童子。后来哪吒为了平息事端选择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在死后还去骚扰母亲,让母亲为他造生祠。因此在原著里哪吒的很多所做作为实际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也不能说哪吒在《封神演义》中是一个正面形象。而原本李靖夫妇对于哪吒闯下的祸事内心是非常痛恨的,以至于在哪吒死后还要拆了他的生祠。而哪吒重生后心性却依旧十分暴戾,要去找李靖报仇,于是燃灯道人给了李靖宝塔,李靖才得以制服哪吒。这样的哪吒的形象,显然是不能在以青少年观众为主要目标的动画中出现的,所以后面的动画作品才会给哪吒的故事加以比较大的改编,比如《哪吒闹海》中,哪吒闹海的动机变成了龙王要求陈塘关百姓进贡童男童女,这才惹得哪吒救下童男童女,并和海夜叉和敖丙产生纷争。有了合理动机,后面哪吒的行为便能够很好的解释了。《哪吒闹海》还删减了争议较大的与石矶娘娘的矛盾的情节,原作哪吒打死石矶的孩子本就毫无理由,太乙真人为保哪吒更是出手将石矶降服。这些情节不利于塑造《哪吒闹海》中小英雄的形象,因此做了删减,在后来的电视动画《哪吒传奇》中改编后得以重新应用。

在割肉还母,剔骨还肉的情节上,《哪吒闹海》对于李靖夫妇的形象也作了改编,原本的李靖在此时毫无做父亲的担当,只怪哪吒闯祸,而放在现实生活中,父亲对子女是有监护责任的,未成年的子女所闯下的祸事应该由父母来负起责任,这也是原版哪吒与李靖之间的矛盾的一部分。在《哪吒闹海》,李靖本是要为哪吒承担责任,却因为龙王要水淹陈塘关,只要哪吒的性命而感到两难,最后他对哪吒也还是没有能下得去手,这也对李靖的形象做了人性化的变动。在此版本中,哪吒是为了陈塘关百姓和父母才选择自戕,在剧情的悲剧意义上更增添了一种舍己为人的壮烈感。

到了电视动画《哪吒传奇》中,哪吒的外形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而是在故事流程和人物设定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改编,比如将石矶设定为主要反面人物,她的动机和计划带动了整个剧情流程的发展,成为故事的主要矛盾。对于原本重头戏的与龙王之间的矛盾则成了故事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再重点去烘托哪吒自戕的意义。哪吒自戕无疑是哪吒的故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其在戏剧冲突中的壮烈感还是其背后所具备的与中国传统孝道相悖的寓意都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时代意义的。古人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可以轻易自残的。而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从寓意上是割裂了父权对子女的控制,因此原作中哪吒才会在重生后对李靖痛下杀手,因为传统文化中,弑父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哪吒已经将骨血还于父母,代表着他从此脱离了父权的掌控,变成了独立的一个人。与其相似的还有孙悟空,由一块石头化成,无父无母,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是反抗封建阶级社会的典型代表。而在新时代诞生的青少年儿童,他们最迫切需求的并不是一个反封建的英雄,而更需要一个模范,因此在电视动画版的哪吒形象背景会更接近社会主义教育下的少年儿童——不愁吃穿,严父慈母,还有疼爱自己的哥哥,自己又有点小调皮,还有好朋友……这些都是能让儿童群体产生共鸣的地方,就作品所获得的奖项和口碑而言,这种改编无疑是正确而成功的,小哪吒以其独特的亲切感成为了00 后少年的美好童年回忆。

而在近年,有一些动画作品试图将哪吒的形象加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和更有商业价值的元素,例如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封神榜:哪吒重生》中,都对哪吒的性格和外形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被设定成一个外貌丑陋的恶童形象,看似很颠覆,却又回到了哪吒原型的设定中去,将那吒和《封神演义》中的特征加以取舍和结合,创作了一个与看着《哪吒闹海》和《哪吒传奇》长大的青年人脑中完全不同的哪吒形象。这个小哪吒更加的叛逆,顽劣,还会主动捉弄人,但其行为的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动机——想要得到忙于工作的父母的关爱和认可,以及向对他有成见的村民的反抗。这个哪吒虽然颠覆,但其形象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剧情里忙于工作的父母和想要得到关爱的孩子的心情更加贴合现代社会的现状,包括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爱也会故意闯一些祸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的情节也非常现实。剧情中,哪吒是一个身负魔丸命运的人,因此从他出生起,村民就对他非常不友好,既讨厌又惧怕,有些孩子还会故意欺凌他,尽管起初哪吒并没有造成什么祸事,却依然被定性为祸害,这些都是塑造哪吒恶劣性格的负面影响。而与之相对的,李靖夫妇在此版本中则是作为对哪吒有正面影响的角色而存在。他们恪守做父母的责任,虽然因为公务繁忙不能长时间陪伴哪吒成长,但却始终对管理哪吒、教导哪吒的事很是用心,面对哪吒的负面情绪,也都很好地在疏导和理解。可以说,这个版本的李靖夫妇是很接近人们理想中的父母的样子了。李靖夫妇在哪吒受到误会的时候,始终选择相信他;在哪吒因被排斥而难过的时候,父亲放下架子,挨家挨户地去求老百姓来参加哪吒的生日宴以安慰哪吒;在哪吒与龙王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也始终护着哪吒,承担起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李夫人不再像前作一样只是李靖的附庸,她拥有自己的事业,但也会尽力地抽出时间来陪哪吒玩……这都与前作有很大不同。因此在人物性格丰满度的塑造上,此版本最出彩的人物反而是李靖夫妇。由于李靖夫妇的转变,使得此版本哪吒的改变变得有理有据。

而在人物形象的设定上,《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性地选择了两个版本的形象:一是传统的儿童形象,二是魔丸觉醒后的少年形象。外形的改变也代表着片中哪吒的成长。在《封神榜:哪吒重生》中,对于哪吒的塑造更是跳脱了儿童的固化形象,转变为向青年人靠拢,在外形上更是没有一点哪吒原型的影子——这与此作品的设定有关,作品颠覆性地将哪吒的故事背景搬到了一个架空的现代风格城市,充满着废土风格的末世风,关于哪吒的原型只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才展现出来,因此对于角色外形方面,此作品的例子不作讨论,这里只分析他的性格塑造部分。首先人物的性格较之过往的哪吒更加稳重,更像一个大学生。作品在塑造哪吒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时将大义与私情的两难抉择变成了孩子的理想与父母期望之间的矛盾,更加贴近现代青年的生活;延续了哪吒与东海龙王之间的矛盾设定,只是将哪吒与敖丙之间的冲突改为平民和特权阶级的矛盾,也是更能引起普通青年的共鸣感。但在这里,哪吒的性格与成长却因为剧情的格局限制变得弱了,从以前的正义和大爱变成了私人恩怨。可以看到在后期对哪吒的塑造中,创作者已经去掉了最重要的自戕情节,完全抛弃哪吒自戕对父权社会产生的抗争意义,反而更加着重于哪吒个人的成长经历,视角变得局限,虽然这种改编符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思想,更容易引起共鸣,在商业上是成功的,但从作品内涵上来讲,格局还是小了。

由于哪吒是神话体系中少有的以儿童为形象的英雄式人物,他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意义是其他神话人物所不能代替的,而我们从哪吒形象的演变也可以看出,创作者对于重塑中国传统神话方面所做的大胆尝试,而在这种种尝试之中,也希望人们可以更加重视神话传说人物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意义,取得创新性与教育性的平衡。虽然这还需要很多的探索,但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英雄”能够像漫威宇宙的英雄一样,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李靖哪吒
新语
小哪吒中队修炼记
李靖见微知著
哪吒VPro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究竟是美少年还是小恶童
Staff development:an essential seg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李靖的气度
李靖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