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丹青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如今,文化和旅游行业实现了高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中起到基础作用,可以促进产业转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升级可以体现出艺术特征。在文创产品创新的环节中,应该更好地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融入各类文化因素,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在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手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因此,应该通过具体的物质符号与形态,将一些文化展示出来,传达文化的内涵,主要将信息作为载体,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密切联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一般来自乡村地区,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非常的多元化,承载着各类文化底蕴,实现了历史传承,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文化传承性。文创产业的发展中,创新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创新可以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创意得到有效地提升,赋予文创产品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文化底蕴,提升文创产品的品牌效应,将创意产品和文创产业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起来,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进行有效地发挥,形成一种生动的传承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现代、生活并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过去的传统,也代表着多元文化群体参与的当代农村和城市实践;包容性:会分享与他人相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无论是来自邻村,还是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城市,还是被异地迁徙定居的人所适应,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另一种是根据环境而进化的,其有助于给我们一种身份感和连续性,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会引起某些做法是否特定于某种文化的问题。它有助于社会凝聚力,鼓励认同感和责任感,帮助个人感受自己是一个或不同社区的一部分,并感受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文创产品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实物和产品的方式,将文化的内涵呈现给观赏者,在设计环节中,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创意的重点,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传达的过程,根据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完善创新理念,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通过旅游商品的有效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和升级,从而创造出符合当代市场的审美需求,通过开发旅游纪念品等,在产品设计中不仅仅追求外形的美感,也要追求思想价值的创新,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底蕴,用文创产品及其产业化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呈现出动态化的文化遗产传承,强调以人为本,通过人的经验和精神的传授,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实现了世代相传。从另一个层面来分析文创产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加以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创意手法进行产品的设计,实现了功能的多元化,在文创产品设计和实践中,应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理念上与文创设计有一定的契合点,针对文创产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探讨及可行性,采用合理的设计手法,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创意和设计提供新的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融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能开拓乡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实现了文化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文创产品正在将渗透到社会经济空间的价值观外化,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其反映了一个新的层次结构,包括明确的创新愿望、关系消费主义、自由交流、批判性思维、个人发展、团结、合作、网络、多样性,而不是纯粹的经济收益。换句话说,创造力的行为并不完全受工具理性的指导,表达价值以及交换和互惠价值也在发挥作用。正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工具理性将我们引向了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死胡同,这使我们转向对个人需求进行某种伦理重新评估。来自文化领域的价值观,如合作、团结、透明或责任,正在被回收。这些新价值观不仅通过传统的社会空间传播,也通过互联网上所表达的社会运动所散发出的新伦理学传播开来。指导创造性行动的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因此,创新的概念扩大到包含创造价值的社会过程,新的生产者伦理遍及整个经济,并在新价值、模式和商业部门的出现中体现出来。可持续性、创造力、透明度、参与、责任、技术和承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经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开放经济或绿色经济等新生产部门的道德基础。因此,促进社会经济动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想的价值观和原则变得更加重要。文创产品设计与社会目的之间的融合构成了主要优先事项,尤其是在社会创新过程和与合作经济相关的实践中。从文创产品设计辐射出来的价值观也是对“当前社会经济范式不足以处理分配差异、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包容模式以及解决我们所坚持的城市、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反应”。通过平等化的方式,传达文化创意与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意产业设计中应用,应该更加有效地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来使文创产品的设计得到创新,将各类文化要素与产品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于市场的具体需求,开发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的文创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新和整合中不断地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更好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该通过深层次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方式,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主体和载体等三个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过程有基本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蕴蕴藏在各类形式下,通过精湛的技艺,独到的思维方式和相关的民间艺术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应用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理解,通过实践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表述和表演,通过记录和操作等方式,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主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有效的衔接,形成一种媒介作用,呈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动态的形态,主要有民间的艺术品,文创产品等。要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体,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吸取大量的素材,开发具有文化价值的旅游产品。在产品创新设计环节中不能离开本体,要尊重传统手工工艺的动态化传承,编制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纪念品,从而体现出旅游的价值,也能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进行有效的挖掘。
“脸蛋儿上没有从任何的胭脂,而是在樱桃小嘴上画一条细线,两个细长的白耳朵淡淡地点缀着”,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的小说中描绘了各类风情,在北京称其为兔儿,在济南则叫兔子王。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傅、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兔子王主要与平安和吉祥相关,每逢八月十五月圆之日,家家户户都会做点心,从而供奉兔子神。在济南的方言中有同音的效果,在济南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将其列入名录之中,结合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兔子王,进行文创产品的创新,融入“我是药神”的开发设计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的故事进行挖掘,通过药饼和药神等分析,在月饼的制作中融入了兔子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念,在产品的设计中,不仅仅追求造型上的创新,月饼的形状做成兔子的样式,非常新颖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于其中,起到良好的效果,让人们看到制作精美的月饼,产生购买欲望。
在文创产品设计的环节中,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融入于其中,摆脱单一的产品设计的方式,实现设计的创新,形成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化的产品系列,使其具有内涵。采用现代品牌创新策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于其中,打造品牌策略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品牌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实现文化交融,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