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清代关外三陵管理机构

2021-08-30 11:50党哲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4期
关键词:管理机构职能

摘 要:清代陵寝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位于关外的三陵以及位于关内的东陵和西陵。关外三陵(盛京三陵)分别为埋葬努尔哈赤四世祖及其各自皇后的永陵、埋葬努尔哈赤及其皇后的福陵、埋葬皇太极及其皇后的昭陵。随着清朝典制的不断完善,在增建和改建关外三陵建筑的同时,清朝廷对关外三陵的管理逐渐制度化,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各机构中设置了专门的职官兵役,负责陵园的安全防护和日常管理。文章通过与清朝关内东陵和西陵职官额设及其他地方官职机构相比,讨论关外三陵管理机构中的职官兵役设置及其职能问题。

关键词:关外三陵;管理机构;职能

1 管理机构

三陵总理事务衙门的最高长官为三陵总理事务大臣,由盛京将军兼充,同时其还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三陵总理事务衙门的具体建立时间不详,但根据“八年春正月丁丑,以总理陵寝事物领侍卫大臣尚崇廙为盛京五部尚书”①,可以得出雍正八年(1730)之前应该已有设立。光绪元年(1875)始置兴京副都统,光绪三十年(1904)改归东三省总督,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盛京守护大臣置,一直承办关外三陵的各项事宜,由事务衙门掌管各陵总管衙门和掌关防衙门。

关外三陵建立伊始,陵寝规模与关内的东陵和西陵相比较小,陵寝制度不完善,陵寝的管理与防护人员较少。随着陵寝规模的逐渐扩大,朝廷派出越来越多的官员去管理与防护三陵,三陵的管理和防护制度逐渐健全。天聪八年(1634),永陵设烧造砖瓦散秩五品官一人;顺治五年(1648),清政府于福陵、昭陵设烧造砖瓦五品官各一人;康熙二年(1663),“永陵、福陵、昭陵、孝陵设总管各一人,翼领各二人;防御各十有六人,八年烧造砖瓦官改为司工匠升其秩为四品”②;同年,“盛京三陵各增设总管副总管防御骁骑校等员”③;顺治十三年(1656)设置福陵总管衙门;顺治二年(1645)设置昭陵总管衙门;康熙九年(1670)设置永陵总管衙门;乾隆九年(1744)六月设置三陵总理事务衙门。至此,朝廷最终完善了盛京三陵的管理机构,设置了专职官员兵役负责管理。

在顺治、康熙年间,三陵形成了各自的总管衙门。总管衙门是专门的武职机构,相当于东陵和西陵的“兵部”,受三陵总理事务衙门管制。据《盛京典制备考》载,完备后的关外三陵职官额设如下。

总管衙门额设:总管衙门的最高长官为总管,正三品职。下设翼长左、右各一人,各管四旗;防御每旗二人,共十六人;笔帖式二人;领催四人;披甲上百人。

掌关防衙门是专门设置的文职机构。三陵的掌关防衙门相当于东陵和西陵的内务府和“礼部”。朝廷分别于康熙十一年(1672)设置永陵掌关防衙门、顺治十三年(1656)设置福陵掌关防衙门、顺治三年(1647)设置昭陵掌关防衙门。“康熙五年丁卯。定陵寝掌关防官、为正四品”④,掌关防衙门下设拜唐阿,每陵设十二人,其任务为备制祭品、端献祭品。

掌关防衙门额设:掌关防衙门的最高长官为掌关防官,正四品官。下设:副掌关防官兼内管领一人;副内管领一人;尚善正一人;尚茶正一人;尚茶副一人;上膳副一人;上膳人;尚茶人;拜唐阿;摆桌人;设四品官专管千丁人夫。

据史料记载,关内东陵和西陵的陵寝机构分为管理机构和保卫机构。管理机构主要为陵寝守护大臣、承办事务衙门、陵寝内务府、陵寝工部与礼部。陵寝守护大臣分为东陵守护大臣、西陵守护大臣,是关内东陵和西陵最高长官。承办事务衙门起初派陵寝守护大臣,有一个专门用来与朝廷文牍往来的机构为总理三陵事务衙门,之后名字规范为“东陵承办事务衙门”“西陵承办事务衙门”,由陵寝守护大臣和护陵的绿营总管兵共同负责,下设主事二员、笔帖式二员等办事司员。陵寝内务府:清朝关内皇陵的内务府是按陵设置的,管理各陵内务府的总长官为东陵内务府总管、西陵内务府总管,隶属于中央的内务府。陵寝礼部与工部:东西陵的陵寝礼部区别于关外,关外由盛京礼部管,陵寝礼部与朝廷所设置的礼部有所区别。东陵和西陵各设一个工部,人员由朝廷直接管辖。保卫机构包括八旗兵与绿营兵。陵寝八旗兵也就是陵寝兵部,陵寝绿营兵辅助八旗兵护陵。

与关内相比,关外三陵驻防机构有许多特殊之处。其一,关外三陵所有陵寝事务统一由盛京将军、盛京内务府、盛京五部管辖,不设专门的陵寝内务府、陵寝礼部、工部、兵部,而是由总管衙门与掌关防衙门管理。其二,“关防”的本意为“守关防边”,即用兵防守的关隘。规定用关防的衙门,属于临时性质的办事机构,主要为各省总督、巡抚、钦差、出使各国的大臣、各关监督、各省织造、宗人府银库等所用关防,而康熙年间设置的三陵掌关防衙门,一方面三陵不属于关隘,另一方面三陵也不属于上述所定义的临时办事机构,但为什么取名为掌关防衙门还无从可考。不过可以大胆地猜测,作为刚入关的清朝政府,祖陵的管理机构还是很不完善,所以起一个临时的名字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到后面才一直沿用下去。如此看来,与关内陵寝从顺治皇帝的景陵开始就有完备的陵寝驻防体系相比,关外三陵的驻防机构有特殊之处。

2 职能

关外三陵驻防机构有总管衙门以及掌关防官衙門,总管衙门为武职机构,掌关防衙门为文职机构,分管各也不相同。总管衙门职责包括参与陵寝祭祀,充当抬桌官、防护陵园安全、日夜巡逻、迎来送往钦差、维护施工工地秩序等。掌关防衙门主要负责各陵寝建筑的修缮和保养;参与重大的兴建与修缮的大工程;主持祭祀礼仪;生产和供应制做祭品所用的面、油糖等物品;管理与清扫。

八旗总管是总管衙门总理一切事物的最高长官,主要的职责为统率驻防八旗官兵守卫陵寝,管理红桩界外陵山,守护界内山河、道路、树株,在主要路口设置卡伦房,保护陵寝上下安全。但是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道光四年(1824)十二月,永陵遗失蜡台事件,“其未能严查之外围总管及失察该管各员。于定案时附参”①。由此可以看出总管要时刻查看陵寝的陈设物品,并且保证都要完好。对陵区的所有山河、树木、道路都要尽到保护作用。咸丰元年(1851)十二月丙戌谕“如红桩以内,稽查树株,酌分界限,明定赏罚。查山防御,轮替更换,并陵山树株”②。清政府划分界限并且明确赏罚,对于管理不当的总管进行惩罚,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如此看来,总管衙门的主要职责不仅为守护陵寝安全、保护陵寝树木不被破坏砍伐,还要看护陵寝物品不被丢失、管理河道的维护等。

关外三陵分别设置的掌关防衙门,掌关防官需时常检查陵寝每处建筑情况,尤其是恶劣天气,或火灾水灾,需要严加巡查。如遇有大型工程,需上报盛京三陵事务衙门,随后三陵事务衙门转告盛京工部,盛京工部派人前来勘探,安排修缮。因此,陵寝的保护需盛京总理事务衙门、盛京工部、三陵守陵官等一起负责。修缮又分为大修与小修。大修工程由皇帝钦派官员或者盛京将军与盛京工部主持承修;小修工程又叫“岁修工程”,由掌关防官主持,所需物资向盛京工部申请。在修缮工程结束后,还有保固,如若出现塌陷等问题,陵寝官兵将会受到追责。“吏部议、永陵殿瓦、盖造不谨、以致渗漏。将掌管关防官托伦、员外郎吴库、应革职。”③据统计,清朝对于三陵的大小工程修缮为永陵48次、福陵29次、昭陵30次,前后耗时长且耗资巨大。而掌关防衙门的职责不光是负责大小修缮工程,还有主持祭祀。

有清一代,陵寝祭祀是重要的祀典之一,礼仪繁重。定制:四时大祭为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小祭为每月朔、望。每年大祭时多有皇帝亲祭或者派遣皇子或者德高望重的大臣代祭。皇帝、皇后誕辰、忌辰也要举行祭祀活动;一切大小事皇帝都会派人祭祀,并且由三陵管理人员进行准备,且检查祭品的放置情况。陵寝的祭祀主要由掌关防官衙门掌管,主持每年的四次大祭和二十四次的小祭,副掌关防官、尚膳正、尚茶正等与掌关防官一起备制祭祀用品,并且参与陵寝的大内轮值,参与朔、望祭典。具体职责:按照规制筹备大、小祭祀典礼,收管各有关衙门送来的祭祀用品,加工制作各祭祀用品,并且差派抬桌官员;保管祭品,祭祀前向齐班房所借金银器皿用毕如期归还,如若出现祭祀中丢失东西或祭祀后物品管理不当,会被问责。“永陵每月朔望令掌关防官上香行礼”①,由此可以看出掌关防官在管理祭祀中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出清政府对三陵管理的重视程度。

掌关防官下属还有拜唐阿、匠役、厨役、食辛者库人、黑牛馆、乳牛馆等。拜唐阿主要在香灯、膳、茶处行走;匠役主要制作祭祀所用的酒、面、酱油等;食辛者库人的差使主要是从事祭品的制作和杂役,故又称“做祭品食辛者库人”。黑牛馆和乳牛馆是喂养祭祀用牛羊之地。

掌关防官最大的职能体现在清帝东巡祭祖。天子出巡自古以来都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尚书·尧典》就明确有载“岁二月,东巡狩”②,又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③。清朝时以清明、中元、冬至、岁暮为四大祭祖之日,届时即对关内东陵和西陵及关外清三陵行祭奠之礼,皆由皇帝亲往或遣皇子、王孙、大臣代祭。清帝东巡即所谓躬诣盛京谒拜三陵、行祭天祭神之礼、颁赏宽免及祭奠开国功臣四个部分。清帝东巡源于顺治帝,顺治十一年(1655)降旨有“朕方在冲龄,即值先帝晏驾……虽岁时祭祀斋沐遣官,而朕躬未行恭谒,追慕之殷,以日为岁,每临餐废箸,中夜以兴。所以择吉东行必不获已”④。然清军入关后农民余部和南明势力未靖,由此东巡拜谒先帝未果。康熙亲政后,于康熙九年(1670)谕礼部“朕每念皇考未竟之志,朝夕寝食不遑宁处……今欲仰体皇考前志,躬诣太祖、太宗山陵以告成功,展朕孝思”⑤,才开始拜谒祖陵,逐渐形成定制。从康熙十年(1671)九月十九日至道光九年(1829)九月十六日先后有康熙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四位皇帝十次到盛京三陵祭祖,史称“清帝东巡”。

关外三陵祭祖顺序以乾隆首次祭祖为例:先是奉皇太后谒永陵,率王公大臣等行礼、祭酒、举哀如仪。次日谒永陵大飨礼。又同礼谒福陵、昭陵。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载,大飨礼主要包括上香、行礼、出献、亚献、三献、行礼、望燎、举哀等环节。在祭祀的每个环节,三陵掌关防衙门都得事先与盛京内务府、盛京礼部安排妥当,并且在皇帝祭祖的时候起重大作用。例如乾隆四十三年(1778)东巡,盛京内务府及三陵总管事务衙门所做准备有:酌定修造盛京所域各处中伙处、驿站、路桥,预备水、冰、柴、炭等物之事;各处军伙处、住宿处应备物项及修造路桥;计算由京城起程到山海关的时日,并且到山海关恭迎圣驾。三陵的掌关防官在清帝东巡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其妻子也作为引导人员,来引导皇太后、皇后一切祭祀事宜。祭祖时所需要的一切祭品都由掌关防衙门负责。

3 结语

清代关外三陵,从明后期努尔哈赤皇后孟古姐姐去世派出第一位守陵人员班布理开始,继而永陵、福陵、昭陵的建立,逐步派遣官员进行守陵,从起初的典制未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逐步完善,守陵的管理机构逐渐形成定制。总管衙门、掌关防衙门下属官兵额设也逐渐成为定制,为关外三陵的陵寝保护、日常祭祀以及在清帝东巡中的祭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研究关外三陵的陵寝管理机构,脱不了对清代东陵和西陵的了解,从关外的肇始阶段到关内的完善,是我们研究清代政治制度史的一个缩影,更能看出一个满洲(族)政权逐渐向汉族先进文化学习的过程。

①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九:本纪九:世宗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6:327.

②张廷玉等.清文献通考:卷179:兵考[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古本.1787(乾隆五十二年):2366.

③胤祹.大清会典则例:卷120:兵部[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古本.1764(乾隆二十九年):1552.

④清圣祖实录:卷19[M]北京:中华书局,1986:273.

①清宣宗实录:卷76[M].北京:中华书局,1986:235.

②清文宗实录:卷50[M].北京:中华书局,1986:672.

③清圣祖实录:卷101[M].北京:中华书局,1986:20.

①胤祹.大清会典则例:卷80:礼部[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古本.1764(乾隆二十九年):1242.

②慕平.尚书:尧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9:17.

③杨伯峻.孟子译注:告子章句下[M].北京:中华书局,1960:287.

④清世祖实录:卷85[M].北京:中华书局,1986:667.

⑤清圣祖实录:卷34[M].北京:中华书局,1986:456.

【作者简介】党哲哲,女,汉族,陕西榆林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边疆史。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清代关外三陵陵寝驻防研究(项目编号:YJSCX2020-100HLJU)。

猜你喜欢
管理机构职能
现代中学教育管理制度初探
数字化时代政府掌舵职能的再思考
浅析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财务管理
试论大专院校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
档案开放利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试论合资企业中财务总监的职能探索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从人工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