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凤丽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寿为“五福”之首。早在《尚书·洪范》中就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意思是说人生有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有,三是健康安宁,四是尊行美德,五是高寿善终。这里面特别强调长寿、高寿。同时,在中国人传统的幸福观—福禄寿喜中,寿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中国人重视长寿,还形成了独特的寿星崇拜。在二十八宿中,角、元二星又被称为南极老人星、寿星。《尔雅·释天》中说:“寿星,角、亢也。”郭璞解释说:“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史记·封禅书》索引中进一步指出:“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祀之以祈福寿也。”人们认为寿星是南极老人星,预示着天下安泰。后来,民间又将彭祖、老子、东方朔等人奉为寿星,这里面都体现出人们对长寿的高度重视和期待。
长寿是人们对生命长久的美好期盼,也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中国寿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主要是由于古代生活和医疗条件有限,人的生命常会受到各种威胁,能够平安终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长寿就成了最真实的愿景。《庄子·盗跖》中将人的寿命分为上寿、中寿和下寿:“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为了表达对长寿的期盼和祝福,人们开始举行庆祝仪式。早期的祝寿仪式主要是给君上、帝王祝寿。自唐玄宗开始,历代皇帝、太后都要庆祝“圣寿节”“万寿节”。宋明以后,民间也开始给老人祝寿。
为了表达对生命长久的期盼,人们在祝寿仪式上要精心选择祝寿物品。按照传统,祝寿时常用寿桃、寿面,还可以用酒祝寿。实际上,用酒祝寿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用酒来祝福长寿,但是当时只是一种仪式性的祝福,《诗经·豳风·七月》中有“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记载,即当时人们用新酿造的美酒来祝福长寿。这种用酒祝寿的方式被世代传承下来,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沛公奉卮酒为寿”。北宋诗人梅尧臣在《禽言四首其二提壶》中也说:“提壶芦,沽美酒。风为宾,树为友。山花缭乱目前开,劝尔今朝千万寿。”
除了用寿桃、寿面、酒等来表达祝福外,还有题写祝寿词的方式祝寿。祝寿词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萌芽,后来绵延不断,到南宋时发展到了高峰。《诗经·小雅》中有很多祝寿诗句,如《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元代诗人元好问的朋友吕仲贤过寿,元好问赠送给他一枚玉环,并说:“玉环何意两相连,环取无穷玉取坚。愿得主人如此物,吕翁他日作回仙。”元好问的这份寿礼比较特殊,他是以玉环的形状与坚硬的质地来立意,用以表达自己对朋友长寿的祝福。
南宋是寿词创作的高峰期。据学者统计,《全宋词》中辑录词家1330余人,他们的词作19900余首(不含残篇),其中作寿词者270余人,寿词近1400首,这里面还有300余首寿词出自无名氏之手。在宋代,很多人都喜欢做寿词,其中魏了翁堪称寿词的专业作家,在他的百余首词作中,95首都是寿词,位居南宋词家之首。
历史上寿词数量众多,根据赠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寿亲词、寿友词、自寿词三大类。
寿亲词,顾名思义就是为亲人题写的寿词。这类寿词多是讲述亲人的生活经历和良好品行,表达自己的美好祝福。
寿友词就是为朋友而作的寿词。这类寿词意蕴丰富,能够将生命价值推向极限。在寿友词中,辛弃疾的作品别具一格,常常将个人生命的价值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就是一首十分著名的寿友词:“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南宋著名抗金将领韩元吉祝寿时所作,词人从时事入手感叹国家南北分裂,当权者依旧无所作为。辛弃疾称颂韩元吉政事文章卓著,从政以来尽忠为国,即使身居林泉亦心忧天下。
自寿词中也有一些将身世遭遇与时事变迁结合起来咏叹的,在年岁感怀中,又有了壮志难酬、英雄末路的感伤。辛弃疾在《临阵仙·壬戊岁生日抒怀》中写道:“六十三年无限事,从头悔恨难追。已知六十二年非。只应今日是,后日又寻思。少是多非惟有酒,何须过后方知。從今休似去年时。病中留客饮,醉里和人诗。”辛弃疾以诗喻事,抒发自己年岁已逝、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千百年来,长寿反映着人们对生命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一个“寿”字,给中华民族追求生命的旺盛与长久注入了无限美妙的激情。人们选择在特定的时间给老人祝寿,或是敬献醇香美酒,或是题写精美寿词……都是对生活绵延长久的期盼。在人们心中,寿已成为吉祥、美好的化身,成为人们对生命过程进行祝愿的一种文化符号。(作者为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