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2021-08-30 01:32赵德春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1期
关键词:融合信息技术

赵德春

摘要:当前化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电教化学为主的信息技术改革,运用电教化学手段来引入、突出教学重点,从突破教学难点、补充课堂教学容量、加强实验效果等方面可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针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方面的内容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融合  信息技术  课堂容量

当前化学课堂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以电教化学教学改革(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人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结构,以此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成为电教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一线化学教师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化学学科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迫在眉睫。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认识同一事物,语言表达需要2.85秒,画图表达需要1.55秒,拍照片说明需要1.25秒,直接观察需要0.75秒。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观察比语言表达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更加明显。目前,各门学科都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化学学科也不例外。下面笔者就来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化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导入能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一节新课能否成功上好,课前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一节新课开始之际,要想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新课中来,合适的导入非常关键,吸引眼球的导入能快速地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到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去,也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资源导入等条件的限制而太过呆板,无法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导入教学资源,通过视觉、听觉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让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比如在教学《常见的金属》一课时,首先采用多媒体播放实际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画面,配上动画和适当的音乐,弹出鸟巢和水立方主体钢架结构的画面、多种交通工具的画面、新器械新工具的画面、兵马俑的画面等,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美好、祖国的强大的同时,一边在屏幕上用文字设疑:“这些设备、建筑都运用了哪些金属材料?它们的产生年代是何时?”学生通过视觉直观观察,把画面传输到大脑,大脑就会处于亢奋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播放几个画面:人类用铁制作刀子、锤子,用铜做导线,用钨做灯丝,水龙头镀铬……引出性质决定用途的话题,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其他生活用品适合哪些金属或合金来制作。通过多媒体引入课题,学生可以快速地进入新的课程,使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还可以增加悬念,巧设疑问,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唤醒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教学容量

在一节课上,教师常常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配备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以前,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教师只能补充一些习题,覆盖面有限,达不到预期效果。自从运用了投影仪、PPT、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一节课的重点展示给学生,达到讲练结合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课时,教师通过PPT直观讲解了书写原则、书写步骤、如何配平和注明条件后,可以更多地举例讲解配平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这样,既发展了新思维,巩固了新知识,还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每个学生都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因材施教,可以更多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扩充了课堂教学容量。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更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每一节课都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很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学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抽象到形象,从静态到动态,从多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细胞,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比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时,由于理论性强,教学难度非常大。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即在反应过程中电子得失和电子对偏移,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很模糊,讲解起来学生很难理解,所以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所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flash制作动画,把NaCl和HCl的形成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先把Na和Cl的核外电子展示出来,然后用动画效果把最外层电子的转移情况表示出来,这样就很形象地把电子得失和电子对偏移情况表现出来,把抽象的知识转化為具体的动画,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记忆变得更加深刻,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这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四、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师生实验相结合,可以优化实验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都依赖于化学实验这一直观手段。由于一些实验存在危险,不能在教室操作,在传统教学中,只能通过讲述的方式来讲解,细节多,不容易理解,学生记起来比较困难。现在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室进行演示,形象直观,学起来轻松易懂。例如,我在教学《氯气性质》一课时,氯气的一些性质,需要通过做实验来展示。但是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不易在教室里演示这些实验。我提前把各个实验步骤拍成教学片段,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播放。学生通过我拍的视频,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轻易地掌握了学习内容。化学学科的另一个教学内容是对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和分组指导实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实验操作过程记录下来,一个动作要领一个动作要领地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动作要领。然后自己再亲自做实验,并用手机等媒介拍摄下来,与要求进行分析比较,查找操作不当之处,自己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增强实验效果。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学习化学,让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发掘学生的潜能,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多动脑筋,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化学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从而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熊竟如.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8(18).

[2]冯晓锋.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章煜芳.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4]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沈阳:东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融合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