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运用

2021-08-30 20:37陈彩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惩罚因材施教

陈彩兰

摘 要:赏识教育能够焕发学生的内在成就感。初中生身心变化大,面对着人生新阶段的考验,践行赏识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具体的赏识教育方式,本文提出了育人先育心、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和表扬与惩罚的共存的三大要点。

关键词:赏识教育 初中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89

人与人有所不同,每个学生既是独特的,又是自主的,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懂得去欣赏、信任、推动每个学生的优势的发展,让每个生命能够精彩绽放。在初中的德育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所实施的“量身定制”式的教育,正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落实,其中就蕴含着德育中所强调的“赏识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本质

赏识教育立足于爱的本身,并落实于教育这种重要的方式。适当的赏识是一种能够真正焕发学生内在成就感的具体行动,它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以此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在渴望真善美的美好心态中多方面觉醒。

二、初中生的显著特点与德育要求

学生进入初中后,面临着人生的新考验,尤其是人格的再塑造和发展,由此,我们不得不重视初中生的以下两个特点:

其一,初中生不容易接受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他们精神的需要范围扩大,独立性增强,但还不成熟,容易偏执。对于这一点,赏识教育强调要创造环境,有针对性、有效地指明学生发展方向;做到适当提醒,让学生扬长避短,自觉改正。

其二,初中生面对外界的复杂信息,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不断扩大,使其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因此,在初中德育过程中,要切实用好赏识的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初中生赏识教育的运用要点

在初中的德育过程中,赏识教育不能理解为简单、片面、泛化的表扬,而应该是尊重、激励、理解、督促等多种原则的具体运用。教师要注意达成以下三个运用要点:

1.赏识教育的核心:育人先育心

教育者首先要做到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认真、细致地了解学生,爱学生,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渴望自己的成长和学习、生活的美好。因此,赏识教育需要做到激发学生的个人能量,让生命力焕发。在德育过程中,以各类教育、成长活动来尽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唤起对学习的渴望。

2.赏识教育的亮点:因材施教,善于启发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强调“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此,对于初中的学生,教师要做到把握个体,因材施教。

但是,教师不能片面地把表扬等同于赏识,把赏识简单化、机械化,泛泛而谈地应付学生;而要全面地了解学生,认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真正帮助到学生。

3.赏识教育的动力:表扬与惩罚的共存

在教育中,表扬与惩罚看似矛盾,实则是和谐统一的。赏识教育,一般都被人们认为是与欣赏、赞赏、鼓励、表扬等正面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却很少与批评指正、惩罚调整相挂钩,这是有失偏颇的。

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持续的肯定、表扬,把这种温和的“赏”看成教育的核心,而忘记了“识”,忘记了适度的提点和严厉的惩罚,这样的极端是不可取的。赏识教育不回避挫折,相反地,它要让学生在挫折中学会奋发向上,在错误中认识到不足,懂得为自己负责。不过,在批评和惩罚的时候,首先要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知道教师、家长不会因为他的错误而改变对他的爱。进行心理疏导后,学生才能更发自内心地接受批评。

初中德育,要持續地践行赏识教育的理念,让每个学生自由、平等、自信、快乐地成长,闪现个体智慧的曙光,绽放生命最美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高跃芳《论赏识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淑萍《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惩罚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惩罚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真正的惩罚等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