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 王洛忠(北京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大力发展专业硕士培养项目,一是要改变对专业硕士的定位与看法。作为高水平、实用型、职业化人才培养项目,不能简单将专业硕士理解为教育产业化大背景下的办班收费;作为人才分类培养的重要举措,专业硕士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助力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要创新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育人等多个环节,严格区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避免培养模式的简单雷同;要研究本科与专硕、专硕与博士的衔接问题,避免人才培养的“孤岛现象”;要全方位提升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确保专业硕士学历与文凭的“含金量”。三是要改革专业硕士的评价方式。严格落实“破五唯”要求,避免用学术硕士的评价标准来要求专业硕士;用学生的获得感与成长性评估培养单位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用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与毕业生的事业发展状况评价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董会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一是充分认识专业硕士教育取得的显著成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已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制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进一步明晰专业硕士的定位。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三是要切实解决好专业硕士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解决专硕和学硕培养目标不分、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式趋同、培养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创业受到歧视等问题,在国家层面上,要对专业硕士的制度设计、制定、执行、评价进一步完善;在高校层面上,要进一步明确定位、分类培养、严把质量、突出特色;在学生层面上,要树牢正确的成才观、发展观,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努力成长成才;在社会层面上,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营造专业硕士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方聚力,专业硕士发展的前景一定光明无限。
@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相比,尽管在一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同,但在保证培养质量的要求上应该是相同的。在实施环節,应该做到四个“不放”。一是考勤“不放羊”。因为专业硕士有一部分是在职人员,授课时出勤率会受到影响。有些教师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不考勤,或者流于形式。在职学习的确不容易,专业硕士生大多都公务繁忙,但这些都不是旷课的理由和借口。保证参加各个教学环节是学习的基础,必须要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二是考试“不放水”。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充分考虑课程特点,采取适合专业硕士特点的考试方式和方法,但绝不能在考试环节降低标准和要求。三是论文“不放松”。尽管专业硕士论文强化应用导向,但不能因此放松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在选题上要与培养方向一致,符合学科要求。工作量要饱满,内容要充实,形式要规范。四是管理“不放任”。要对每一个教育培养环节严格管理;要加强日常督导和平时检查,切实保证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
@ 蔡劲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公管学院/高研院院长、教授):
新时代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方面,要进一步把握目标定位,明确分类导向。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调整优化规模结构的同时,从理念创新、机制设计、课程拓展等维度,不断优化完善培养方案,打造分类卓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夯实专硕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应强化“政产学研”的实质性融合,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和发挥行业企业技术创造主战场优势,着眼中国现实问题和社会治理复杂场景,着力推进与行业企业及重点领域联合培养的“强强联合”,加强实践培养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完善和行业产业双导师聘任等工作,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专”突出到位、落实到位。同时,要进一步聚焦培养过程和质量管理,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证试点,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构建全面保障的专硕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