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1-08-30 14:59李媛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培育人文历史

李媛媛

摘 要: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当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活动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中富含有关人文素养的培育素材,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当中的资源,在课堂当中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教育,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初中历史中的人文需要培养目标也是新型教学环境中的要求,能够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加符合新型环境中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标准。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展开分析,结合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实践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 人文素养 课堂教学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66

人文素养的培育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展开实践,需要历史教师利用课堂授课进行活动设计,通过开展有效的学生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素养。因为人文素养作为一项要求学生提高主体意识的培育活动,必须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来完成这一素质的锻炼,所以历史教师要重视自身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生活动构建,结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授课模式,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活动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人文素养的培养活动还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教师的人格影响来助推学生优秀人文精神的树立。

一、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展开培育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活动提出的新型要求,因为人文素养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系当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科核心素养组成部分,所以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日常授课的实践课堂当中,结合人文素养的教育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锻炼,帮助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阶段完成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强化提高,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综合发展。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人文素养的培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不仅是初中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人文素养还可以发挥极好的优势来辅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展开初中历史课堂的人文素养教育活动。

2.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初中歷史的传统教学课堂,由历史教师主导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的人文素养发育,主要原因是这种教学形式更加突出的是教师的教学作用,而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教育的被实施者而被动地接受学习,导致在历史学科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表现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思考。在这种学习状态严重限制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活动发展,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来助推历史的高效构建,被动接受历史教师所进行的知识灌输,从而造成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不够理想。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新型教学环境的指导下,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体现,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推动下完成人文素养的培育。

3.落后教学理念阻碍了历史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师所构建的教学课堂受到落后的教学理念影响,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育效果。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在应试教学背景下所形成的,因此历史教师所开展的历史教学活动,往往更加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从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活动参与过程中综合能力的锻炼,更加无法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人员素养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所形成的课堂授课模式,所关注的教学重点都是在学科知识内容的传授,这就导致在学生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综合能力锻炼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从而造成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

二、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1.结合教材构建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情感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来建构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情感,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选择十分具有积极影响和正能量,历史教师可以发挥这一优势作用来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挖掘优质的教学素材,既结合了历史学科的授课内容,又能够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来推动学生情感的激发,让学生带着情感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当中,通过融入情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授课过程当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向学生呈现一些有关清华战争的史实照片,结合这些富含沉重意义的影视材料,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利用正面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人格影响

初中教师可以利用正面人物的形象来对学生进行人格影响,因为积极的榜样人物形象可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典范,让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多感人的伟人事迹,通过这种形式来实现对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人文素质培育。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正面人物形象教育资源相当丰富,为历史教师的课堂授课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教育素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历史课堂当中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在榜样人物的帮助下对学生的人格树立提供积极的典范,从而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努力。

3.组织课堂讨论营造和谐氛围体现人文关怀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中,组织课堂讨论的营造和谐的氛围,也能够体现历史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当中畅所欲言,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在课堂参与当中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来推动历史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而且,学生的观点可以在课堂讨论环节展开论述,历史教师在这一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指导,通过这种形式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从而做到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当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的活动当中,能够实现自身更加个性化的发展,在阐述自身观点的过程中积极锻炼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历史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洋务运动》的学习课堂当中,可以结合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所在,为学生的课堂讨论提供开放性的讨论话题,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思维激发,帮助学生在民主的学习氛围当中实现自身人文素质的培育。

4.展开课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是十分有效的一种形式,在课外实践活动的进行过程中,需要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实践活动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实现更加充分的自我发展,在更加具有考验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历史教师需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设置内容和形式,通过科学的实践活动任务设置来引导学生的能力朝着人文素养的方向培育,从而让学生能够受益于实践活动的锻炼来实现自身人文素养能力的提高。例如,历史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学习课堂之后,设置一个有关918事件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设计调查报告和人物访谈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来帮助自身对918事件的进一步把握,帮助学生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锻炼人文素养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实践尝试,结合科学理念的教学指导来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提供更加良好的课堂活动支持,以此来助推学生综合能力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亚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新智慧》2020年第1期。

[2] 孔令江《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策初探》,《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1期。

[3] 张顶清《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策略浅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年第3期。

[4] 徐颖《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考试周刊》2019年第69期。

猜你喜欢
培育人文历史
人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人文绍兴
新历史
人文社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