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

2021-08-30 14:48尹旭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课文素养

尹旭辉

摘 要: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国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不仅标志着东方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瑰宝。从小到大,甚至更高的学历都一直在学习着传统文化知识,却不能将传统文化所了解透彻。语文教育的出现就是为了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能有效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更是传承了傳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育 渗透与传承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5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的人们更是被网络所带来的信息所迷惑,常常沉迷其中而不知真假。语文教材本身就有传播传统美德、爱国主义、中华历史等文化特点,在读书时期的学生正是奠定了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要加强对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学习,这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在语文中我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语文教学是中学生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民族传统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现在的学生生活富余,且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却没有同步的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的表现

1.深入研究语文教学课本中的内容

语文课文教材编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强化综合性、实践性,着力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教材精选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注重题材的多样性和体裁的覆盖面,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教师应将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所维度的挖掘、研究,并深入给学生们讲解。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就教学方式而言,更多的偏向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枯燥。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的改变,结合学兴趣和较为新颖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时代背景等,让学生基本的了解课文的内容,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帮助学生了解整个借箭的情况。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军事类课文,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传统文化的推广,例如推荐《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著名文学让学生阅读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涉及之广。在课文讲解后,教师还可以反问学生:除了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吗?以此二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的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就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将生活、课文以及兴趣结合。更要让学生明白,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千百年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们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要坚持将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杨雪佳《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文渊(小学版)》2020年第7期。

[2] 苏波《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课文素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背课文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