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摘 要: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开展核心素养教育,除了要教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要点,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2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做到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创新优化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之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文水平。
一、注重阅读教学方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喜欢新鲜有趣事物的性格特点,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在文章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内容通过播放相关图片、视频及音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深入思考探究,促进学生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拓展学生课外知识,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外读物,让学生不断巩固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如在学习《火烧云》时,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火烧云的形状和颜色变化,充分展现火烧云的美妙多变和绚丽多彩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绚丽的火燒云图片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优秀的修饰词句,掌握核心修辞手法。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与自然相关的优秀读物,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之处,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基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备课准备,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设计丰富有趣教学活动情景,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习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如学习《小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几只鲜活的虾,在开展教学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对小虾的观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笔下小虾的喜爱之情,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文章学习欲望,有效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创设情景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模式上的创新突破,让学生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进行深入学习,有效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三、注重课前预习作业的合理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质量是开展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都是敷衍了事,究其原因是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缺乏趣味性,形式过于单一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导致整体学生预习作业效果不理想。
如学习《盘古开天地》前,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和相关书籍,搜索自己认为较有意义的神话故事,并按照故事内容自行与同学组队对,完成故事演绎,在正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机抽选几组同学在讲台上完成情节演绎,为了在同学和教师面前有好的表现大部分同学都会认真地完成预习作业。由此可见,采用类似的课前预习形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课前预习作业的重视,有效促进高效高质量课堂的开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预习搜索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之,教师要不断优化完善教学理念,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学策略,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学,尝试从多个学习方面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杨俊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信息周刊》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