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皓远 朱邱晗 李存航 白雨鑫
(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当前,我国冰雪运动体育场馆的质量和数量都存在较大问题,需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多次提及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是实现2035年冬季项目夏季项目均衡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因场馆经营方式和建设问题存在不足而受到很大制约,该文旨在为高质量冰雪运动场馆的建设提供指导,普及国内冰雪运动。
现代奥林匹克冰雪运动起源于西方国家,是伴随着体育在精神生活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而兴起的体育项目,其中体育场馆建设始终受到科技力量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影响,场馆硬件设施随着科技进步改进,而场馆选址变化较小,甚至不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2022年冬奥会的承办,冰雪运动项目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但由于在场馆数目和质量上存在巨大缺口,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受到很大制约,因此需更加完善地进行场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冰雪运动场馆不同于其他场馆,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冰雪运动受到温度条件的很大制约,所以冰雪场馆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见图1)[2]。
图1 中国室内冰场分布地区
据调查显示,中南地区居民愿意接受在室内从事冰雪体育旅游活动,不考虑其他条件,75%的居民愿意在“户外”滑雪;但若加上距离因素的影响,情况则完全不同:超出90%的居民选择“本地室内”,选择“外地户外”的居民不足10%[1],由此可见,距离是影响居民前往体育场馆锻炼的重要因素。因此,冰雪场馆应建设在距离居民点较近的地方,有大量消费人口聚集的地方是冰雪场馆发挥其主要作用的关键所在,科学的场馆选址有利于后期居民就近前往场馆参与冰雪运动。目前,中国可以遵循南冰北雪的发展理念,雪上运动场地主要为天然场地,施工难度大且占地多,并且室外存在保存雪的问题,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可以较好地保存场地。室内场馆主要进行的是冰上运动,保温效果较好,受气候制约影响小,因此可以选择在南方经济和教育发展较好的华东地区进行建设,南方地区人群体型较小,灵活且爆发力强,适合进行如短道速滑等冰上项目,南方地区也可以依托其经济和教育资源的优势,推广全民冰上运动。这样既在南方推广了冰雪运动,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冰上运动的竞技水平和冰雪运动的普及。
大型冰雪场馆的交通通达度是影响人员前往场馆的主要因素之一,交通路网的发达更是对其招揽客源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北京市健身房的整体空间分布与作为主要交通线的北京市一级路网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呈现一定程度的环状和放射状趋势分布,特别是在三环、四环、长安街及由北京市中心向外的放射状道路,其空间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北京市交通路网布局结构的空间反映[3],交通便捷往往是对消费者和健身者选择合适的健身房进行健身的重要条件,在冰雪场馆的选择上也同样如此。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由于其发达的酒店、餐饮和立体交通网络,人口不到40万的索契也举办了大规模的体育盛会——冬奥会。另外,足够的酒店客房及充足的停车位可以保证前来游客的体验感。
当前冰雪场馆的建设可以理解为“冰场地”和“雪场地”,“冰场地”包括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一系列可在室内冰面完成的项目,而跳台滑雪、高山滑雪等室外项目则是在“雪场地”上进行的,由于以当前的技术条件这些项目很难实现在室内场地完成,因此需要在室外进行比赛,这难免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产生不良影响。20世纪末,规模不断扩大的冬奥会场馆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1992年的第16届法国阿尔贝维(Albertville)冬奥会因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绿色环保理念在人们心中不断升温,设计及建设场馆的过程中如何保护环境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1999年《奥林匹克21世纪议程》的颁布之后,奥运会场馆建设开始进入科学而理性的发展阶段。例如,韩国平昌冬奥会(2018年)对比赛区域内的名贵树种进行保护和移植,加拿大里士满奥林匹克椭圆速滑馆(2010年)、俄罗斯菲什特奥林匹克体育场都尊重了城市客观规律,科学而理性地对场馆进行设计,追求低碳环保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室外冰雪运动场馆建设时,需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协调好人地关系,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不同于早期在自然场地进行比赛,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冬奥会场馆建设及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经历了场馆建设的早期探索阶段、技术革新阶段、多元并存阶段,现在场馆用料发展到新的科学发展阶段,环保、经济、耐用成为场馆用料的首要选择。我国国家体育场“鸟巢”设计没有按照传统的三角桁架方式,甚至是没有使用一根立柱,而是主要由24根桁架柱、顶面呈鞍形的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充分运用了大型门式框架,充分体现了钢架建筑材料强度高、自重轻、低碳环保、构件安全度高等性能优势[4]。
在场馆建设中,场馆的建筑风格需要符合我国现代发展需要,并且在外形上不能盲目仿照国外,应突出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当前我国大多数体育场馆外形单一,存在“长相”千篇一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的。”冰雪运动在我国并不是无迹可寻,关于我国冰雪运动最早的记载出现于《隋书》,生活于大兴安岭一带的北室韦人在“地多积雪”时便“骑木而行”。到满清时期,民族冰雪运动更是发展到顶峰,有着十分完备的“冰嬉”典章制度。建设场馆时应充分将场馆外观设计和内部装修与我国丰富历史文化相结合,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设计者在有关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文化底蕴,用我国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沃土来滋养场馆的设计,同时将外来优秀文化和我国文化相融合,在场馆设计上突出我国的特色,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到2035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m2,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报告称,将扩大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冰雪体育产业。如何再次利用原有的体育场馆和如何使用新建的体育场馆将成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和普及冰雪运动,提高我国全民体质健康和提高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工作重点。
当前,我国有很多滑雪场和大型体育场馆,但是盈利的却处于少数,大部分都因盈利不当造成亏损。例如,石京龙滑雪场2016—2017年度,没有开展夏季经营,夏季员工23人,人力及基本成本支出达118万元,员工实行工资减免,对不回家的员工发放70%的工资,回家员工不发工资。但由于夏季没有经营项目,因此无收入来源,夏季成本成为滑雪场经营负担[4],这就造成了场馆因经营不善而亏损,采取合适的运营方式可以避免这一亏损如招募志愿者、临时工,减少场馆闲置时的人力成本。在场馆能源方面,应不断进行设备的升级,通过可持续化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证能源资源的节约,提升公司的业务价值。
参考国外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目前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国外大型体育场馆在运营过程中运用较多的模式,它可以将政府管辖下的固定资产外包给社会上的企业,将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在该模式下,政府和社会企业是相辅相成的,是共赢的,虽然各自的利益无法达到最大化,但是总体的利益却是最大的。政府可以将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外包给社会企业,而社会企业则可以发挥自己专业的操作模式,达到科学、高效管理体育场馆的目的。而政府的财政介入使得社会组织对场馆经营有了一定的信心,政府部门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在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上具有优势,以美国康州政府委托AEG运营Rentschler体育场为例,AEG因运营体育场而发生的各种消费、租赁等支出均不需要征收消费税。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规划基础设施的布局给体育馆带来丰富的客源。例如在建造扬基新体育场时,政府部门承诺如果扬基新体育场建成,将在场馆附近建设新的地铁站,以此来解决社会大众对场馆建设带来的交通拥堵的担忧[6]。在近几年及冬奥会后新建设冰雪运动场馆及体育场时一定要规划匹配好便捷的交通方式。
提高体育场馆的影响力是增强场馆对商业活动吸引力的有效措施。参考美国NBA联赛对场馆与球队(俱乐部)文化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方式。例如,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体育馆,其场馆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NBA联赛中的豪门队伍湖人队和快船队的门票收入,提到湖人队很多人都能想到斯台普斯中心球馆,这就利用了俱乐部提高场馆的知名度。
美国安舒茨集团(AEG)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娱乐集团,旗下的场地管理子公司AEG Facilities更是全球领先的体育娱乐集成推广商,为世界诸多著名的场馆提供服务。AEG现拥有完整的体育生态链,该公司可以将球队的所有比赛及商业活动均安排在所属场馆举行,为场馆带来丰富的资源[2]。如斯台普斯中心球馆是洛杉矶湖人队(L.A.Lakers)、洛杉矶快船队(L.A.Clippers)、洛杉矶火花队(WNBA)及洛杉矶国王队(L.A.Kings)的主场,这4支职业球队每年为斯台普斯中心带来的门票收入约占总运营收入的79.71%。
此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应在体育场馆的运营中积极引进高端消费和面向市场化运营模式。例如,豪华包厢使用权、永久性坐席使用权、场馆冠名权、特许经营权、商业赞助开发权等内容,增加场馆的收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统计,无论是NBA、NHL,还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ajor League Baseball),豪华套房都占据了球队总收入的5%~20%。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商业赞助与豪华包厢的收入甚至占全年运营总收入的80%。由此可见,高端收入可以有效提高场馆的经济效益。中国现阶段北方地区新一线城市如郑州等正在修建地铁,若在建设规划中与体育场馆相结合,减少出站步行距离,提高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到达体育场馆的便捷度,将能有效提高场馆客源量。对于地铁系统已经完善的发达地区,可以考虑在经济潜力较大的地区修建延长线,配合新修建的冰雪场馆为该区域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纵观体育场馆发展的前后,结合国内外经验可以发现,仅仅通过体育赛事很难达到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的目的,除经营俱乐部、球队赛事及体育活动以外,促进文体商融合发展,举办各种商业活动,也可以有效提高场馆的收入,美国大型体育场馆1年能够承办的活动超过300场,利用率在60%以上,甚至达到80%,其中约一半的活动为体育赛事,其余为音乐会、演唱会、展销会、发布会等。例如,斯台普斯中心活动多种多样,包括NBA、WNBA、NHL、拳王争霸、格莱美、演唱会等,每年举办活动约240场,场馆转换效率极高,一天可举行2场甚至多场活动,且2h即可完成转场[2],大大提高了场馆的利用效率,使其日常运营收入增加,减少了对财政补贴的依赖。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也应积极寻找该类公司,在政府的主导下积极利用体育场馆组织大型活动,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积极完成其经济效益的功能。这仅是从场馆运营的角度来看,冰雪场馆建设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冰雪运动发展,因此在进行商业活动的情况下不能耽误正常冰雪运动训练的开展。
3.2.1 专业队及俱乐部训练
冰雪运动俱乐部和专业队的人员是一个国家冰雪运动后备高端人才的重要支撑,我国当前存在冰雪运动专业队及俱乐部发展缓慢、运动偏小众化、关注度低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通过走访北京市已建成的冰上场馆了解到,北京市冰上场馆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除了几家老牌的商业冰场外,以俱乐部模式营业的冰场大多存在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的俱乐部营业模式还有待改进[7],增加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储备,需要充分利用冰雪运动场馆来进行专业化训练,国外有很多成功的典例可以作为参考。
参考法国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场地的赛后利用,伊泽尔谷高山滑雪场既可满足大众的滑雪度假需求,同时也作为法国国家队高山滑雪的训练基地。每年来自法国和世界各地的滑雪俱乐部(队伍)只需交纳505欧元的年费就可以使用该雪场进行训练。小镇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当地的伊泽尔谷滑雪俱乐部,当地的200名青少年可以免费加入该滑雪俱乐部,其他地区的青少年则需要通过严苛的选拔条件,入选后要缴纳高额的会费,这样的选拔方式无疑能够保障该滑雪俱乐部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当地乃至全法国的冰雪运动水平,伊泽尔谷高山滑雪场在满足当地居民大众冰雪运动需求的前提下,以专注于国家队高水平训练和服务于世界级赛事为核心任务,通过高水平的滑雪俱乐部培养出众多的世界级滑雪精英运动员[8],并承接大量世界级滑雪比赛,以此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体育俱乐部的预算中,平均有22%花在了教练身上,63%的体育俱乐部将至少一半的注册费用于再培训,这是鼓励教练获得认证的一种手段。通常,教练对再培训和课程都很了解,他们也参与俱乐部管理(86%)。优秀的教练是稀缺的[9],可以以场馆为依托,招募俱乐部和专业教练,结合科学的场馆运营模式,从而达到提高当地乃至全国的运动水平。而优秀的教练需要投入更大的教育资源,现阶段我国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及北京部分高校的冰雪运动普及度较高,能够培育出具有一定执教水平的冰雪运动教练员,但是从以往冬奥会奖牌榜及运动员成绩来看,我国冰雪运动教练与国外一线教练团队仍然具有一定差距,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可积极与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的冰雪运动俱乐部及体育院校积极交流合作,推进我国冰雪运动教练团队水平进一步提高。
3.2.2 日常居民使用
党的十八大指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全民可持续的公共服务系。”场馆作为国家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场所,如何吸引居民利用场馆进行健身是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始终占据首位,所以任何体育场馆在进行日常运营活动时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冰雪运动的影响力有限,冰雪运动普及度低,从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不如2008年夏季奥运会影响激烈就能够体现出来,另外冬季项目气候条件限制大、社会指导员缺乏、场馆缺乏等问题,也导致了冰雪运动普及度低,这就需要我国各地因地制宜,有财力的地方可以修建室内场馆,财力匮乏的地区可以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发展室外冰雪项目,同时各地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在学校开设相应课程,组织学生参观冰雪运动场馆、体验冰雪运动。社会单位则可以租用场地举行员工活动、聚会等。通过学校来向国家输送下一代冰雪运动运动员是支撑起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冰雪运动场馆与大、中、小学合作,通过让学生参与难度较低的冰雪运动项目及举办运动会等形式将冰雪运动带入到学生生活中。普及度提高后再集中组织兴趣强、身体条件好的学生进行训练,参与国内冰雪运动竞赛,避免出现青少年冰雪运动零接触的情况发生。
另外,场馆周边的交通设施状况也影响着居民是否选择该场馆进行相关体育活动,因此可以通过设置班车、修地铁站等形式方便公共出行。国内大型体育场馆存在着实际承办国内外大型比赛机会少、实行封闭式管理、面对群众收费较高的情况,据调查显示,部分面向社会开放的大型体育场馆得到有效利用的区域只占比赛厅面积的30%[10]。
随着国家对冰雪运动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对冰雪运动的推动,我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的参与度也将随之提高,一大批冰雪运动场馆的修建和科学的后期运营已经成为推进体育强国战略发展,普及冰雪运动全民参与的必要内容;冰雪场馆应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消费能力强及交通条件发达的地区;南方地区主要修建室内冰雪运动场馆,北方地区修建室内冰雪运动场馆的同时需依托地形改造室外冰雪运动场馆。总体态势是以北方地区为冰雪运动主要发展区域,带动南方地区普及冰雪运动。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建设室外场馆时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依势而建。室内场馆建设时应采取绿色、环保、耐用的保温材料,在设计时要坚持文化自信,积极将中华传统冰雪文化融入场馆建设中,在使用时要突出日常功能和比赛功能相统一,采用先进的技术,充分考虑场馆后期的多功能使用,提高转换和使用效率,尽量避免场馆因赛而建,赛后废弃的局面出现。
在场馆投入使用后,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利用专业教练培养运动员,提高当地冰雪运动水平。在保证社会效益后,在场馆盈利上可采取场馆外包的方式,积极承办商业活动,由政府和社会专业团队联合展开对场馆的管理;在合理运营上应提高场馆利用率,调整好场馆温度,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提高场馆的经济效益;在利用场馆普及冰雪运动上应提高冰雪运动在学校课程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