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梅 林日华 张玉艳 刘银欢
特应性皮炎主要是指具备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疾病的,机体内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高、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增高、对异种蛋白过敏,且有相应的湿疹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特应性皮炎病因的诊断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可能与遗传易感性、食物过敏原的刺激、自身抗原、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对于小儿特应性皮炎患儿主要为止痒、抗感染等对症治疗[2],吡美莫司是一种抗炎止痒的药物,在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皮肤病中的应用较多[3],但在小儿特应性皮炎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目的为探究吡美莫司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效果及药学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特应性皮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吡美组和他克组,每组30例。吡美组患儿中男女比为16:14,年龄2~11 岁,平均年龄(6.81±1.61)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05±0.43)年。他克组患儿中男女比为17:13,年龄2~12 岁,平均年龄(6.92±1.70)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08±0.64)年。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治疗前1 个月内未使用其他药物治疗;②皮损面积在全身体表面积中所占比例>5%;③肝肾功能正常;④年龄≥2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患儿;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儿。
1.2 方法 他克组患儿采取他克莫司进行治疗,将他克莫司软膏[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47]涂抹于患处,2 次/d,观察患儿用药的反应。吡美组患儿采取吡美莫司进行治疗,将吡美莫司软膏(德国Novartis Pharma Produktions GmbH,注册证号H20170004)涂抹于患处,2 次/d,观察患儿的用药反应。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皮肤瘙痒、皮肤灼热、皮肤刺痛、皮肤发红等。
1.3.2 统计比较两组患儿的皮损以及瘙痒症状积分[4]总分为0~1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儿的皮损以及瘙痒的症状越发严重。
1.3.3 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以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进行评估[5],SSRI=(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若患儿的瘙痒症状和皮损完全消失,SSRI>90%则判定为治愈;若患儿的瘙痒症状和皮损明显缓解,60%≤SSRI≤90%,则判定为显效;若患儿的瘙痒症状和皮损有所缓解,20%≤SSRI≤59%,则判定为有效;若患儿的瘙痒症状和皮损未见改善或加重,SSRI<20%,则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3.4 评估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应用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6-8]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症状、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和认知功能5 个维度,分别包含9 个条目、10 个条目、12 个条目、5 个条目和9 个条目,每个条目均可分为0 级(从来没有)、1 级(几乎没有)、2 级(有时有)、3 级(经常有)和4 级(一直有),分别记为100、75、50、25、0 分,各维度的评分=所包含条目分数/条目数,且评分与患儿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他克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7%,吡美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吡美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他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儿皮损以及瘙痒症状积分比较 吡美组患儿的皮损症状积分(4.18±1.47)分以及瘙痒症状积分(4.35±1.62)分均低于他克组的(6.21±1.55)、(6.49±1.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皮损以及瘙痒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儿皮损以及瘙痒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他克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他克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吡美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吡美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他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2.4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生理功能、躯体症状、情感功能、社交功能、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生理功能、躯体症状、情感功能、社交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吡美组明显高于他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一般特应性皮炎好发于小儿,其不同的发病时期湿疹状况不同,例如婴儿期发病会呈现出急性、亚急性湿疹状,好发于面颊部与额部,有剧烈的瘙痒,根据渗出液可分为干燥型和渗出型;儿童期和青年期发病则会呈现出亚急性、慢性的湿疹状况,好发于四肢曲侧,有痒疹型和湿疹型两种[9,10]。小儿特应性皮炎治疗方案拟定为常规应用润肤膏、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吡美莫司是一种子囊霉素巨内酰胺的衍生物,不仅对T 细胞活化有抑制作用,还具有亲脂性、抗炎性,其与细胞胞质受体免疫亲和蛋白的亲和力较高,二者结合后通过对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的抑制对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产生抑制作用[11],外用于小儿特应性皮炎时,能够对患儿起到止痒、抗炎、调节免疫力的作用[12,13],故本次研究中,吡美组患儿的皮损症状积分(4.18±1.47)分以及瘙痒症状积分(4.35±1.62)分均低于他克组的(6.21±1.55)、(6.49±1.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美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他克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生理功能、躯体症状、情感功能、社交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吡美组明显高于他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吡美莫司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他克莫司的效果。此外,根据实验数据研究可知,吡美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低于他克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吡美莫司能够明显缓解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不适症状,提高其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吡美莫司应用于小儿特应性皮炎患儿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对症处理皮损以及瘙痒状况,且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改善小儿患儿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