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琼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电子商务正在给许多地区“三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精准扶贫、助农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许多地区通过线下体验以及线上直播等方式对农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农村电商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而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的短板也日益显现,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不健全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此外,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农村电商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化、对于农村新鲜的农产品以及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消费者更加关注农村生鲜产品的安全与质量,而这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户+公司”的物流配送模式因为存在着多级经销以及物流运输体系,物流成本增加,同时资源消耗也较高,这进一步压缩了从事电子商务的个人或组织的盈利空间。另外,有一些农户自主经营、自主配送,这种物流配送模式下配送作业没有统一的指导,配送方式难以满足质量与时效方面的要求[1]。高效率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能够提高物流资源的周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还可以保障农村生鲜产品配送时效,但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物流配送体系较为滞后,农户通过第三方物流平台进行物流配送,在平台收揽件、运输、配送方面受到了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主要是依靠物流企业与农户线上确认揽收、实地收货的方式开展相应的服务,发货方与承运方难以形成高效的对接。另外,因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于城市,发货方以及一些物流企业难以及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时跟踪货物运输、配送等情况,大型农副产品集散配送能力不高,配送组织之间没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采用的仍旧是低效的人工操作,致使快递丢失、跟踪困难等事件时有发生。
农村的人口密度低造成农产品运输以及配送成本偏高,加之消费者提高了对生鲜农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增加了电商平台销售的农产品运输与配送难度。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电子商务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负责发货的农户或者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大多需要自行联系村镇的代理点发货或者自行取件,造成发货与配送延迟。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集中在新鲜农副产品领域,而农副产品对于物流配送的效率以及运输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大多需要冷链物流进行运输与配送,以保证农副产品的新鲜程度。但在许多农村地区,冷链物流应用范围较小,且本地区也缺乏物流配送龙头企业,尤其是在冷链物流领域,进而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产品以及物流服务消费的选择,没有形成完整的供应链,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农村地区建立配送中心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各环节的配送运输,按照电子商务购买双方的需求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为买卖双方提供更便捷与高效的服务。在农村地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应该坚持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即建立区域配送中心时,需要考虑到农村特有的因素,例如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同时需要对区域配送中心进行系统的规划;适用性原则,即建立区域配送中心,应该综合本地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短时间内配送中心的需求情况,确定合适的规模,减少浪费现象;合理性原则,即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应该根据农村物流市场的实际需求建立,保证配送中心可以尽可能地满足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的需求,实现每个职能部门的业务能力,保证配送服务效率[2]。
物流配送中心应该包括以下功能:流通行销功能,即为符合要求的电子商务企业或个人提供直销服务;储存服务,即为有需求的农用物资、生鲜农产品的民企以及个人提供入库、调拨、储存等服务;分拣配送服务,包括按照电子商务平台订单分拣货物、车辆调度、配送货物等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即为乡镇发货方与城市配送中心等提供准确的物流信息,如信息查询、处理等功能。
首先,物流企业应该重视标准化建设,保证承运设备、货架等物流配送运营服务工具设施的标准化,在制度中明确打包、运输等标准化流程,减少人力资源、物力浪费现象;通过条形码或者二维码等促进网络节点编码互认,提高物流企业运营服务效率,这有利于各级网点能够互联互享物流信息,促进农村电商物流配送运营服务管理全过程的标准化。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物流企业希望通过这些数据进一步优化物流配送运营服务,满足发货方与收货方的需要,并期望与客户良好的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分层数据仓库基础设施和实时数据计算技术,提供内部数据支持,然后通过数理统计和挖掘算法,对更多相关数据进行聚类、划分和预测,从而帮助物流企业获得接受服务个人的属性和爱好等信息,为物流企业的外部需求和快速的数据驱动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建立健全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地方政府应该支持、帮助物流企业建立健全信息化运营服务管理平台。物流企业信息化运营服务管理平台应该包括基本信息模块、订单模块、运输模块与仓库模块。基本信息模块主要显示的是连接对象的基本信息,例如发货方或者供应商的基本信息、收件人的基本信息、订单来源等,以此为企业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提供帮助。信息平台中的订单模块主要是指用户与企业达成合作后,将物流服务需要上报给物流企业,而物流企业则根据订单指示以及客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运输与物流配送,并对物流订单进行跟踪式记录,将订单运输与配送情况及时反馈给用户,同时实时显示与反馈用户“催件”等订单信息。信息平台中的运输模块主要是便于物流企业实时跟踪货物的运输状况,了解货物的当前位置、运输速度等,同时也便于物流企业及时处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保障信息共享与物流的稳定性。信息平台中的仓库模块主要是便于仓库人员对物流信息进行统计,物流企业涉及的运输货品数量较大,而完全依靠仓库人员进行统计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所以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利用二维码的编码技术完成仓库货物的统计等工作,同时也便于物流企业核对仓库(中转站)货物数量等信息,降低货物丢失、配送不及时等风险。
地方政府以及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对县级农村物流中心以及乡镇物流服务站等物流网络布局,建立三级网络节点。县级物流中心应该基于交通条件较好的物流产业园区等,为大型农村综合批发中心提供物流服务[3]。乡镇物流服务站可以依托乡村超市、邮政银行等网点建设,负责电子商务产品代购、货物派发转运等服务,与县级及村级物流服务网点对接,发挥连接作用。村级物流服务点依托零售超市为广大农户或中小型企业提供支持,解决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可以选择人口分布较为密集,而且处于交通枢纽的村庄,同时还应该选择符合农村居民出行习惯的路线,使服务网点可以实现收发货物与买卖商品合一,降低村级服务网点的运营成本,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便利。
地方政府应该与行业组织一同引导农村物流运营、配送服务、龙头企业、制定行业标准,鼓励物流企业采取投资入股等方式加快农村物流行业的资源整合。另外,地方政府还应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物流企业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中,拓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为农村物流企业发展助力。除此之外,行业组织也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制定物流企业联盟规范,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管,推动建设标准化的农村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
农村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以政策资源等推动物流企业发展;物流企业应该合理规划物流配送中心与服务网点,加强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