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的实践与反思

2021-08-29 04:06赵明范碧芬黄利华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运球障碍篮球

赵明 范碧芬 黄利华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积极动脑、主动思考、踊跃表达,能够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设问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意在对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的技巧进行分析,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问题成串,层层递进

教師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精心设计一组问题,这些问题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递进过程。如,在一节水平四《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课中,教师根据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结构与实用价值,针对不同的练习方法和练习要求,设计了“怎么样做才能快速起动运球?”“如何在快速运球中停下来?”“怎么样才能做到停得稳、起得快?”“这样运球在篮球比赛中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串。第1个问题引导学生在明确快速起动运球时该做好哪些动作,如拍按球的中后部向前推球,同时双脚用力蹬地快速起动追球。第2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停球瞬间拍球部位的变化(拍球的前上方),并且要降低身体重心,双脚制动停稳。第3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尝试认识到要想停得稳、起得快,除了要准确把握拍球的部位,还要做出急停急起的节奏变化以及急停急起的动作衔接。第4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急停急起这一技术动作在比赛中如何运用,进攻队员如何根据防守队员的具体情况选择何时急停住、何时起动,实现通过节奏的变换摆脱防守队员。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每个问题都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急停急起这一技术动作,并且4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即引导学生怎样起动,再让学生体会如何停住,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停得稳、起得快,最后让学生明白这个技术动作该如何运用。这样的问题有明显的递进性,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运球急停急起技术。换言之,设计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层层递进的串联,并且能体现由简到繁、螺旋上升的梯度过程。

二、问题有指,深究根本

问题有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指向,教师应通过设计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技战术,领悟其中的道理,实现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如,在一节《障碍跑》的课中,教师针对过障碍技术提出了4个问题(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领悟障碍跑的技术动作,即通过对比非障碍跑和障碍跑的速度,让学生发现二者的区别,并认识到障碍跑慢的原因——有停顿而降低了水平速度。然后提出怎样才能减少停顿?可以通过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跨腿快速提拉的动作提高过栏速度,突出“跨”,避免“跳”,让双脚依次快速落地,从而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为接下来连续完成跨栏技术奠定基础。再提出如何才能连续快速地跨越障碍,进而在强调栏间节奏跑的重要性。教师的几个问题直指技术的核心点,看似简单的问题既能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又能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

三、问题关联,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与知识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与技能认知、建构的一个过程。但由于学生摄取碎片化知识较多,不能将知识进行结构化建构,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较难将新旧知识建立起有效联系,这时教师应该起到主导作用,用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关联。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对该内容已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等情况,设置相应的问题进行引导教学。如,在一节九年级《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课中,教师提前了解到学生之前学习过足球的掷界外球和篮球的头上传球技术,以及在科学课上也学习了相关的力学知识。为此,教师设计了3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该项技术的原理。

问题1:你之前有学习过类似的技术动作吗?如有请描述该项技术的动作要领。

问题2:从力学的角度分析将球投得更远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问题3:请结合自身的体验分析影响投球远度的因素是什么?

通过第1个问题的设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联,回忆篮球头上传球和足球掷界外球的技术动作,并能把原有的技术迁移运用到掷实心球技术中,这也就解决了基本的技术动作学习过程。第2个问题让学生结合已学的力学知识分析影响投掷远度的关键因素,即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等,让其明白投掷的基本原理。第3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动作并分析,结合自身的运动能力寻找薄弱点的同时,梳理如何练习才能提高投掷实心球的远度。由此可见,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3个问题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最终领悟出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才能做得更好。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运用,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和原有运动基础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培养深度思维的同时拓宽知识的广度和宽度。

四、问题差异,以生为本

学生之间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身体素质以及技战术的掌握程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对篮球、足球等项目非常热爱,经常参与一些比赛,这样的学生就与较少参加这方面运动的学生在技战术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学中要体现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也要考虑到学情。如,在一节《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课中,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是参加足球社团训练的,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还有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这个技术动作,这时教师的问题设计就要体现差异性(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的设问并没有用同样的问题引导全体学生,而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群体分别提出2个能体现学生间差异性的问题。用同样的问题去引导全体学生会出现有的学生容易理解,而有的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失去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分层教学、针对性提问,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受到启发。

猜你喜欢
运球障碍篮球
街头篮球文化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跟踪导练(四)2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双人运球”乐翻天
选择障碍症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