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握《指导纲要》扎实推进教学改革

2021-08-29 04:28于素梅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会纲要育人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预示着体育教学改革从此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新时代体育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也将更快、更好地落到实处。扎实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全面、系统、精准地把握《指导纲要》,避免走弯路,使改革步伐迈得稳健并成效显著。

一、《指导纲要》始终贯彻“育人”主线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体系中,体育在全面育人方面始终居于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育体、育智、育心的综合育人价值。《指导纲要》始终贯彻“育人”主线,无论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体育目标,还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的基本路径,都紧紧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系统而全面育人展开。尤其是“改变单一学习知识或某项技术的现状,从综合育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高度和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思路,强化‘教会、勤练、常赛过程与结果,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达成”和“将‘以教定学观念转向‘以学定教,充分把握学情,注重个体差异,合理把握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无不渗透着系统育人的目标定位和改革举措。只有牢牢把握住“育人”这一主线,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项举措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意义,进而富有成效。

二、《指导纲要》注重强化“政策”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国家颁布的学校体育相关文件,都需要认真落实和深入推进。尽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积极探索落实和推进方案,但通常会存在不够聚焦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或理解上有偏差,或实践中有不足。《指导纲要》非常注重强化“政策”导向,尤其是对已有相关政策中急需贯彻落实的关键要求,有着明确的阐释和方向的引领。诸如,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目标体系,通过何种方式达成这些目标,《指导纲要》做了具体阐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享受乐趣”强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加游戏与比赛等竞争要素,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竞争与表现的乐趣,实现从激发兴趣到形成志趣、享受乐趣的层层深入。通过组织游戏、增加竞赛、丰富内容、鼓励自主等方式,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帮助学生有效锻炼、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体验成功,使其真正能够乐在其中。”第二,“增强体质”强调:“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强化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要加强‘勤练,在基本运动技能的锻炼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教材、课型、场地、气候等科学安排运动强度,合理设计练习密度,针对学生素质发展敏感期合理组织学、练、赛,科学推进基本运动技能‘课课练活动。要通过高质量组织课堂教学,课内外相关联开展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锻炼等,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第三,“健全人格”强调:“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人品质。全面把握体育的‘育体、育智、育心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塑造活泼开朗、与人为善、团结协助、遵守规则等良好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第四,“锤炼意志”强调:“通过体育课、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惧失败的意志品质。精心设计有一定强度、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优良品质,要通过组织教学比赛和竞技比赛,不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勇敢坚毅等坚强意志。”

又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指导纲要》中关于“教会”提到10次,从重点提出教会学生的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到“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教学思路与方式”等,多视角、全方位地阐述了“教会”的内涵与方式方法;关于“勤练”反复出现8次,从指导思想中提及“勤练”,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到“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与要求,使其成为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组织模式”,体现着《指导纲要》在反复强调“勤练”,便于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和全面把握;关于“常赛”,也在《指导纲要》中前后反复出现7次,有的与“教会”“勤练”同步出现在文件中,有的进行了单独阐释,如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提到:“‘常赛,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上的教学比赛,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组建班队,要周周打比赛,周六周日可组织全校体育比赛,以赛促练,掀起体育锻炼的浪潮,使学生享受竞赛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这些有关学生参加比赛的要求,导向性非常明确。

三、《指导纲要》多元呈现“改革”创新

体育教学改革本身就预示着一种创新,《指导纲要》又在文本起草过程中更加突出自身的创新性发展。

第一,提出“将‘教会、勤練、常赛成为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组织模式”。如何做到这“三化”,一线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与要求。

第二,提出“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诸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改革使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这既是《指导纲要》重点强调的,也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努力把握和认真实现的。知识、能力、行为是促进健康的前提,丰富的健康知识、较强的运动能力、良好的健康行为,能够共同促进健康。

第三,提出“将‘以教定学观念转向‘以学定教”,“以学定教”的观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把握学情,注重个体差异,合理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四,提出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必修必学”与“必修选学”两大类,其中,“健康知识与基本运动技能作为体育课必修必学内容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专项运动技能作为必修选学内容,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开展”。这既遵循了学生发展规律,避免“想教什么教什么”现象的发生,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需求。

第五,提出“各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依据专项运动固有的难度和自身的特征,按结构化的方式将每个专项运动划分为多个模块和单元开展教学,学生对各模块和单元逐一进行递进式学习”。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已经将学校体育中常开展的20余项运动各自按照六大模块设置了学生逐级学习的内容,这为贯彻落实《指导纲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六,提出“打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性,积极探索与适当增加‘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而且,从小学高年级以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幸福人生保驾护航。

第七,提出“打破以往只对运动技术、体质健康等某一方面的评价,要更加注重‘知识、能力、行为、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这既是学业质量评价所不可或缺的,也与目标维度相一致,只是各自的側重点和评价方式不同而已。

第八,提出“鼓励中小学各学段根据学校实际适当增加每周体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可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保障每周3节体育课以上”。只有保障了课时,“教会、勤练、常赛”才能有效推进,“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才能落到实处,达成相应的育人目标。

第九,提出“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周基本教学工作量保障12课时,并将组织大课间、带队训练、指导比赛、体质监测等活动计入教师工作量”。这是我国首次发布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的量化标准,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这一标准能够为其教科研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并为其更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十,提出“优先发展学校所开设的‘一校多品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满足选项教学需求”。无论是为了实现“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还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的多样化需求,只有满足“一校多品”场地器材建设,才能有效促进一师一专、一生一长的良性发展。

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质量工程,只有精准研读《指导纲要》文本,全面理解和把握其核心理念、基本操作策略和创新思路与方法,才能真正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既不是仅靠体育教师单一主体能顺利完成的,也不是其他任何一方能独立推进的,教学与管理、督导与评估等多管齐下,方能日渐成效。

于素梅

2021年8月1日

猜你喜欢
教会纲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奥本大学:一个教会你热爱生活的地方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画与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