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杰 林嘉新
摘 要:为了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定性量化分析,研究了2015—2019年立项情况,对比分析了立项数量、学科分布、资助文版、责任单位、国外出版机构及关键词词频。研究发现,自2015年起,“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资质收紧,项目审核流程严格化;学科种类多样化,传统人文学科占比高,学科分布不平衡;资助文版多样,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所使用的语言;立项数与学科覆盖面向综合性出版单位集中;境外出版机构向欧美地区名社大社集中;词频分布均衡。结果表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强烈反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完善,总体势头依然稳中向好。
关键词:出版发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量化分析;词频统计;出版现状
中图分类号:G 23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1)04-0417-07
Publication Status and Tren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Academic Works from 2015 to 2019
ZOU Jie,LIN Jiax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dong University ofFinance and Economics,Guangzhou 51032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decision-making of the “Chinese Academic Translation” project,the publicationstatus and tren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Academic Works from 2015 to 2019 werestudied throug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comparing and analyzingthe number of projects,disciplinary distribution,funded language versions,responsible units,foreign publishers,and 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It ispointed that Since 2015,the qualifications for the “Chinese AcademicTranslation” project have been tightened,and the project review process hasbeen strict;the types of disciplines are diversified,the proportion oftraditional humanities is hig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disciplines is unbalanced;the funding version is diversified,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languages ofdeveloped countries;the number of projects and the coverage of disciplines areconcentrated in comprehensive publishing units;overseas publishing organizationsare concentrated in famous compan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and theword frequency is evenly distribu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ject has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strong reactions since its implementation,but thereare some existing problems to be resolved,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remains stable and further positive.
Key words:publication;translating Chinese academic works;
quantification;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publication status
0 引言
國家社科基金自2010年以来开展了“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以下简称“外译”),该项目以学术层面为立足点,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沟通,建构起一支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力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打破国际学术霸权。
此前,国内已有学者对2014—2018年的“外译”项目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学科分布、资助文版和责任单位,认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是新时期中学西渐的重要途径之一[1]。同时,也应该看到“外译”的立项、外译和传播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立项的学科之间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现象,难以展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全貌[2];外译与出版工作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学术著作外译遭遇跨文化转换的壁垒,学术著作外译与传播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体系等[3]。国外学者在学术出版的语境本质、公正性和可行性、评估的公正性、反种族歧视、学术出版的未来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但与“外译”相关的研究存在空白[4-8]。此外,还有学者采用了语料库技术研究了学术出版的修辞手法、提倡发展大学新闻社以推动学术出版、呼吁学术出版资源的开放存取、强调感知质量和自我认同对出版意向的影响、倡导重视非营利性学术出版等[9]。
上述学者虽然对立项项目的学科分布、资助文版、责任单位、国外出版机构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外译”现存问题,但没有统计立项关键词词频和预测未来发展。而且,自2018年以来,“外译”项目资质收窄,“一带一路”深入实施、RCEP协定正式签订,国际环境日新月异。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2015—2019年立项项目的学科分布、资助文版、责任单位、国外出版机构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统计及分析,并预测发展趋势,进而为后续项目立项提供数据支撑,加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为此,通过抓取项目立项名单、国外出版机构指导目录,收集了2015—2019年“外译”项目的立项名单,分别采用Excel统计分析数据和微词云统计高频词并绘制词云图,并对立项名单的责任单位、国外出版机构和项目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呈现。
1
2015—2019年学术外译立项项目统计与分析
1.1 立项数量
2015—2019年,“外译”项目立项共计747项,其中2015年113项,2016年130项;2017年165项;2018年185项;2019年154项。前4年中,立项数量保持连续增长。2019年增长停滞并出现了-20.13%的负增长,相比2017年立项总数,2019年立项总数还要少11项。
可以看出,自2010年“外译”项目设立以来,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项目申报、审核等各环节日趋成熟,管理愈发完善,项目覆盖面不断扩大,申请主体积极性高涨,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境外学术界需求扩张,得益于这些有利条件,2015—2018年,4年间立项数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相较前一年,2019年“外译”项目公告明确指出,學术著作类外译项目全部实行联合申报,且项目申请人必须具有在官方语言为外译语种的国家至少1年以上学习、访问或工作经历,具备较高的所在国母语水平,更加强调申请人的资质。相较以往大幅提高了申请资格的门槛,要求申请人有较强的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2019年立项数不升反降,这反映了“外译”项目经过长达8年的发展后,管理更加规范化,申报主体趋于理性化,资质审核严格化,促使“外译”项目向精品化发展。
1.2 学科分布
5年间累计立项747项,包含系列丛书1套,期刊3类,涉及学科门类26种,根据立项数量依序递减分别是哲学、中国历史、理论经济、中国文学、法学、社会学、语言学、应用经济、国际问题研究、政治学、艺术学、教育学、考古学、世界历史、马列·科社、管理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党史·党建、人口学、外国文学、体育学、图书馆和情报与文献学、统计学、民族学。其中,立项数量排名前5的哲学、中国历史、理论经济、中国文学和法学,立项数量总计366项,占立项总数的49.2%,如图1所示。而排名后5的外国文学、体育学、图书馆和情报与文献学、统计学、民族学,立项数量均不超过5项,占比均不超过1%。
总体来看,立项学科从最初的8个扩大到28个学科和类别,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立项趋势,但学科分布的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10-14]。不难看出,直到2020年,不同学科的立项数量悬殊的情况依然存在,传统人文学科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国际问题研究也有相当数量的立项,表明“外译项目”对人类共同关注话题、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等全球性话题研究的重视”[15]。在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经济学理论通过“外译”项目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为解决经济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为全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向全世界传递“中国智慧”。
1.3 资助文版
5年间,“外译”项目累计已被译成22种语言,其中立项数量前五的语言分别是:英语,406项,占54.35%;韩语,102项,占13.65%;俄语,86项,占11.51%;日语,69项,占9.24%;法语,20项,占2.68%,如图2所示。
前5项立项总数为683项,占总立项数91.43%。其中,英语项目立项数最多,超过其他所有语言立项数之和。此外,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术外译项目学科偏少。
原因有以下几点。
1)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者分部面积最广的语言,其使用者遍布7大洲;同时,英语不仅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发达国家的母语,同时也是印度、新加坡等国家的官方语言,更是当前国际学术界通用的学术语言,因此英语项目的立项数排在首位。
2)立项数排名第二的韩语、俄语和日语,从空间分布来看,其使用国家与我国接壤或是隔海相望,空间距离相比欧美国家更近,文化交流更频繁。
3)作为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之一的法语,不仅在法国被广泛使用,同时也是许多非洲、南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使用者众多。
4)自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积极响应,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宏图转化为现实,这也是出现了采用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阿拉伯语等一系列“一带一路”沿线语种的项目的原因。
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语种除俄语、阿拉伯语之外,开设其他语种的高校很少。小语种人才的缺乏制约了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走出去。
1.4 责任单位
由于2019年以前存在个人申报项目,将个人项目以其所在单位作为计数单位,以出版社、大学、研究所和编辑部为责任单位的,保持不变。5年间,共有181家责任单位获得立项,单位类型包括出版社、大学、研究所、编辑部及公司等。其中立项数排名前,5的单位分别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并列第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立项数为54项,占7.2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立项数为50项,占6.7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立项数为33项,占4.42%;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立项数为25项,占3.35%;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立项数为20项,占2.68%,具体如图3所示。
2018年,《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以下简称“《评价》”),对101家学术出版机构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出版能力作出评价并排名。根据排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法律出版社名列前5,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别名列第6、第16和第24[16]。对比立项情况,科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立项数仅为5项、4项,分别名列第16和第17。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立项分别为50项、20项,名列第2、第5。
该排名充分考量了学术出版能力、学术出版资源整合能力、学术产品加工能力、学术产品营销传播能力、数字出版能力和国际出版能力共6个方面的能力,充分分析了各出版社的学术出版能力,因此具有权威性。对比《评价》给出的排名与立项数排名,不难发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在“外译”项目中立项情况与其在《评价》中的排名匹配,依旧名列前茅。而法律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立项数中的排名与其在《评价》中的排名相差较大。这说明,出版社的立项数与其学术出版能力存在相关性。这与《评价》中指出的地理空间分布、出版机构的隶属背景和出版机构的专业性有一定相关性,大社大多位于北京,人文社科资源丰厚;背靠知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学术资源丰富;作为专业出版社,专业性强[17-18]。同时,这也和学科专注度相关。法律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立项项目学科分布单一,主要集中在法学和考古学。而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立项项目学科分布更合理,既有哲学、教育学、中国历史、管理学等热门学科的项目,又有艺术学、考古学等学科的项目。这是因为法律出版社专注于法律学科相关内容;而科学出版社不仅出版教育、社科等领域相关内容,同时也出版技术、科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内容。因此,责任单位的立项数量不仅与其学术出版能力相关,也与其在学科领域的专注度相关。这种现象反映了“外译”项目在审核时,既考虑了反映学术最新动向的前沿性,又强调了各学科分布上的全面性,但由于综合性出版社相较单一学科专业出版社学科门类更齐全,产生了“虹吸效应”,导致了不同学科立项数悬殊的情况。
1.5 国外出版机构
2015—2019年,所有入选国外出版机构共计357次,其中有44家连续5次都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外出版机构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其中有8家4次入选了《目录》,有2家3次入选了《目录》,有43家2次入选了《目录》,有13家1次入选了《目录》。从入选次数来看,大部分机构入选次数分布在5次和2次,占总入选次数的85.71%。此外,2015年和2016年入选《目录》的出版机构完全相同,而2017年入选《目录》的出版机构数锐减至54家,2018年略微增长至58家,2019年增长至61家。这反映了“外译”项目加强了国外出版社审核;从出版机构实力来看,连续5年入选《目录》的机构大多为世界知名的大型出版社,实力雄厚,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岩波书店、哈佛大学出版社等。这说明,“外译”项目注重出版机构的实力,以保证我国的人文社科学术优秀成果能以高质量转译、出版发行,更好地推动学术成果“走出去”。
从地理分布来看,出版社涵盖亚欧美3大洲17个国家,主要分布在美、英、俄、德、荷等欧美国家,其次是日、韩等亚洲国家,如图4所示。其中排名前5的国家是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和德国。其主要原因在于,欧美国家出版业起步早,发展时间长,拥有一大批实力强劲、享有高国际知名度的出版发行机构,例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出版社、英国的牛津大学出版社、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出版社、德国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日本的京都大学学术出版社、韩国的首尔大学出版文化院等。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入选数量较少,但依然出现了印度、黎巴嫩、越南、墨西哥等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出版社。“外译”旨在提上中国学术在全球的影响力,因此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外译”也开展了相关出版工作。
1.6 立项项目关键词词频
通过将2015—2019年立项项目的项目名称导入微词云,由微词云对其进行切分后再对排名前20进行统计、降噪后,去除如“研究”“通论”等干扰词后,得出如下数据。5年间,出现频次最多的词汇按如下顺序排列分别为:中国386次,占比37.01%;文化52次,占比4.99%;发展47次,占比4.51%;经济43次,占比4.12%;哲学39次,占比3.74%;理论27次,占比2.59%;社会24次,占比2.30%;古代23次,占比2.21%;道路21次,占比2.01%;当代20次,占比1.92%;转型19次,占比1.82%;汉语18次(和近代、世界并列),占比1.73%;文学17次,占比1.63%;历史16次,占比1.53%;制度15次(和治理、教育并列),占比1.44%;思想史14次(和传统并列),占比1.34%;一带一路13次(和十五、建设、改革并列),占比1.25%;特色12次(和国家、战略、文明并列),占比1.15%;全球11次(和敦煌并列),占比1.05%;世纪10次(和丝绸之路、庄子、社会主义、翻译、逻辑并列),占比0.96%,总计1 043次,如图5所示。
从数据来看,2015—2019年中,关键词“中国”的词频名列第1。这凸显了“外译”项目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根本目的,因此排在关键词词频首位。关键词“文化”的词频位列第2,联系相对靠后的几个关键词如“古代”“哲学”“庄子”“翻译”等来看,“外译”项目重视对中华文化经典著作海外传播,反向翻译说明中国文化具有跨文化性和世界性。毕来德的庄子翻译在欧美汉学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使得庄子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这说明中国思想能够被欧美所阐释,能够容纳欧美的阐释,能够产生新的思想。
而“治理”“转型”“建设”“发展”“改革”等关键词均与政治、经济方面息息相关,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与时俱进,建设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道路”“思想史”“特色”“制度”等關键词,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外译”项目中的马列·社科类项目向国外介绍了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我国专家学者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的号召,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通过“外译”项目,能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展现出中国坚定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正确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发展”“战略”“全球”“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等关键词,反映了我国学者通过“外译”项目消弭误解与偏见,增进全球对“一带一路”认识和理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蓝图落地,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2 发展趋势及展望
回顾“外译”过去5年间的发展,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该项目依然存在问题亟待完善,但总体势头依然稳中向好。“外译”立项数量预计将在未来10年内保持高速增长,并可能出现以下变化。
2.1 形势严峻,稳中向好
迎难而上,更进一步。2020年11月15日,第4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以线上形式顺利召开,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下,RCEP的签署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遭受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但随着不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未来10年通过依托“一带一路”和RCEP,大力推进中华学术“走出去”。
2.2 中国智慧,助力全球
学科分布合理化,助力成果“走出去”。“外译”项目既追求体现学科的最新、最前沿、高水平的学术动态的先进性,也考虑到学科分布上的合理性,对相对弱势学科给予保护。这样我国的高品质的学术成果既能“走出去”,又能照顾到各人文科学学科间的资源分配,让人文社科领域各学科充分发展,全方面增强我国在全球学术界的影响力。在应对今年肆虐的新冠疫情过程中,我国的抗疫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这和我国拥有先进的制度、强有力的社会动员能力、高水平的社会管理是分不开的。通过“外译”,我国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其他国家的抗疫、社会治理方面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推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3 面向全球,百花齐放
立项语种多元化,着眼全球大视野。RCEP协定不仅覆盖了缅甸、越南等中南半岛国家,也覆盖了日本、韩国东北亚国家,同样“一带一路”战略也覆盖了许多中亚国家。随着“一带一路”与RCEP的落地,未来十年,我国与签署了“一带一路”战略和RCEP协议的国家经济交流将日益紧密,文化交流会更加频繁。因此日语、韩语、越南语、阿拉伯语的相关立项数将出现高速增长,并出现采用泰语、缅甸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的立项项目。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深入开展实施,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关的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必然会日趋频繁,采用与之相关语言的项目数量也必然大大增多。
2.4 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审核流程严格化,倒逼项目精品化。2019年“外译”项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化项目申请人资质,说明“外译”项目往高端、高标准方向发展,未来对项目申请人的资质审核将更加严格。从上文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未来10年,可以预计在立项数排名靠前的责任单位中,既有一批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专业实力强的机构,也会出现中华书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实力强的跨学科综合性出版机构。
2.5 加快步伐,走向世界
学术外译常态化,传递学术新动态。从国外出版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美国、英国、德国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出版机构,未来依然会是“外译”项目的主要选择对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开展和RCEP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东亚、中亚、东南亚、欧洲的国家经济交流日益紧密,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以目的国家的出版社作为出版机构将成为大趋势。同样,随着“外译”不断推进,项目向品质高、数量多发展,对境外出版机构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张,因此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国外大型出版机构将会入选《目录》。
2.6 善观风色,善择时机
趁热打铁敢为先,输出中国新智慧。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西方文明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将进入衰退期,中华文化优秀成果迎来“走出去”的契机。此次疫情中,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发展经济,中国都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同时,这也让全球看到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西方国家必然会掀起一股学习中国的热潮,这为我国学术成果“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良机。
3 结语
“外译”项目自实施以来,一大批彰显我国哲学社科领域高学术水准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于国外权威出版和发行机构出版,并以此进入境外主流宣传发行渠道,与国际学术界展开深入对话,进一步提升中国学术界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打破国际学术霸权,树立起良好的中国学术形象,增强了国家软实力。
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在交流互鉴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外译”项目在2015—2019年总体形势稳中向好,发展迅速。“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在交流互鉴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未来,“外译”项目不但不会因为短暂的受挫就萎靡不振,反而因为国内政策传达的精神和国际格局剧烈变化产生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和加深项目的规模和层次。
参考文献:
[1]张琦.新时期的“中学西漸”——基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4—2018)的统计分析[J].出版广角,2019(06):58-61.
[2]尹洪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调查分析[J].出版科学,2018,26(04):64-68.
[3]张艳,何丽云.中国学术著作外译与传播能力提升策略——以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8(07):16-22.
[4]
WOLFF L A,SHEPHARD K,THONDLANA G,et al.On the nature of quality in the contexts of academic publication and sustainability[J].Frontiers in Education,2021(06):634473.
[5]ANDERSON P,BSCHER B,DAVIDOV V,et al.Equity and viability in scholarly publishing:charting a path for conservation and society[J].Conservation and Society,2021,19(01):1-20.
[6]TAYLOR S,SPILKA S,MONAHAN K,et al.Evaluating equity in scholarly publishing[J].Learned Publishing,2020,33(04):10.1002/leap.1301.
[7]JOCELYN D,NICCOLE L C,MELANIE D,et al.Toolkits for equity:an antiracist framework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J].Serials Review,2020,46(03):.
[8]The Editors.The future of scholarly publishing:Paywalls and profits or a new plan?[J].Geoforum,2019,102:1-4.
[9]LI X D.LI X.Mediating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article rhetorical moves in academic translation:A pilot corpus-based study of abstracts[J].Lingua,2020,238:102795.
[10]COGGINS N L,FOSADO G C,HENRY C,et al.Towards inclusive scholarly publishing:developments in the university press community[J].Insights,2020,33(01):1-8.
[11]KIRSTEN B.Communitas and the commons:The open access movement and the dynamics of restructuration in scholarly publishing[J].Anthropology Today,2019,35(05):21-23.
[12]MOKSNESS L,OLSEN S O.Perceived quality and self-identity in scholarly publishing[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71(03):10.1002/asi.24235.
[13]RICHARD D.Why I value non-profit society scholarly publishing[J].Learned Publishing,2020,33(01):10.1002/leap.1275.
[14]馬玉梅.中国学术著作海外传播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以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为例[J].上海翻译,2019(05):64-67.
[15] 任文京.“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现状与推进路径[J].中国出版,2018(15):63-66.
[16]谢曙光.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17] 刘毅青.中国经典反向翻译中的跨文化性[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06):5-11.
[18]平力群.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以RCEP为中心[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06):111-124,4.
(责任编辑:张 江)
收稿日期:
2021-05-0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华兹生汉语古籍译介模式、传播与影响研究”(19CYY025)
作者简介:
邹 杰(1997—),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