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艺洋
公路的建设作为一个专业综合体,是一个庞大的实际运营项目,需要有效规范管理的过程。要想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就必须要事先了解和掌握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情况。在实际的工作中,公路工程管理系统一般具有如下作用:规范严谨的建筑管理体系能够严格执行不同的建筑规范、统一工程运行,有助于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高质量的公路建设意味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通过对这些成本和质量因素的有效管理,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而且对各项成本的适当控制也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提高。另外,建设单位在不断完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以促进公路建设的发展。
比如,青海省在2019年利用两种统计方式分析了标线联合检测的总体数据(见图1),数据 中包含32 个 项 目、61 个合同 段,2019年 内交工项目5 个,已交工未竣工项目27 个,交工后平均运营时间3年。统计结果显示工程实体检测标线厚度共检测22360 点、合格20089 点、合格率为89.8%,逆反射系数共检测22360 点、合格17497 点、合格率为78.3%(见图2),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公路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加强我国公路工程质量体制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
图1 2019年青海省标线总体检测情况
图2 2019年青海省标线检测总体合格率
首先是巡视。公路监理人员一般根据设计应用技术资料、设计应用技术装备、基本施工工艺设计方案等,选择和使用监理介入检查,确定可接受的基本工艺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导致施工质量的主客观问题,将进行监控和干预,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应及时监测和通报,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其次是旁站。公路施工质量现场监测通常选择二次铁路作业的组织方式,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关键节点的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和干预,以确保公路工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稳定、顺利运行,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再次是测量。公路工程质量现场监控人员应深入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与其相关的主要技术测量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控和干预,确保和支持测量结果稳定、充分、科学、合理、准确;最后是检测施工中所用材料的质量[2]。现场监理人员应根据施工过程中不同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对性能、质量进行验证和鉴定,同时还要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需要做好建筑质量监控的中心环节。
在对公路工程进行管理之前,必须要先对其进行专业的系统的规划。在实际运行中,各种因素都会对公路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的来说,公路工程管理体制一般由如下几方面组成:
在现阶段的公路工程建设融资一般为公共投资、社会融资、民间投资、金融信贷,这些投资管理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为公路工程的现代化建设运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随着公路建设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路建设和管理方式的多元化。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融资方式与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存在矛盾,融资体系结构也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解决。
公路技术的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有必要将项目管理纳入其中。我国率先构建了公路建设管理体系,以有效监管常规的公路建设施工。但由于部分具体施工路段对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影响程度不高,进而降低了管理系统对这方面的关注和投入,最终阻碍了施工质量的提高[3]。
施工合同文件能有效约束公路、铁路的建设施工以及施工技术、工期、工序、计价模式等方面的局限性,在铁路技术中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公路运输合同义务,特别是一些施工单位不按施工合同进行施工生产,将会对公路工程的质量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严重降低工程的效率控制和质量控制,妨碍施工合同在公路建设中的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道路建设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特殊区域复杂、机械量大、作业时间长,因此这也就对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方需要全面系统地处理其中涉及的诸多数据信息,高效率、高质量地分析、判断、决策信息,为现代化公路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在实践中,受科技、信息资料、施工人员意识以及公路技术信息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路建设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构建完善的公路工程管理体制,必须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优化。
时代的不断发展给公路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公路工程管理体制的优化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路工程的高质量。结合实践以及相关研究,本文认为优化公路工程管理体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社会环境管理是现代化公路运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建设施工方必须要具备社会性、协调性、形式性等特点,在设计实施控制体系时,应确保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和公路的建设水平。项目负责人应准确理解、规划目标子系统与组织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做好总体规划工作。总体规划是对合同管理子系统、方案子系统、信息子系统、项目管理子系统的有机整合,进而确保项目设计的高效实施和相关管理目标的有序实施;构建管理理论体系是推动公路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它能更为科学合理地设计、规划与协调公路工程的目标、要素,进一步改革创新管理体系。
施工合同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标准条件,对公路质量的规范和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编制合同的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充分尊重各主体的利益,公平公正地编制合同文件,严格根据标准化的合同文件进行建设施工,保证其合法性;另外,在实践中,我们有必要在合同管理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在前期建设阶段,应系统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合同执行的具体要求;同时,公路工程合同管理应高效、高质量地进行,确保不同施工要求的有效实施。在施工负责人的指导下,必须配备完善的制造部门、技术部门和施工管理部门,确保生产部门之间任务分工明确[4]。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施工承包在公路管理中的作用,提高道路运输管理质量。
为确保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应科学控制工程内容和投资。通过对质量目标、进度目标的控制,实现对公路建设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和管理,保证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管理目标的设定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过于注重提高施工效率是当前公路施工企业的基本特征,而这使得施工效率低下成为必然;整个施工过程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后期监管的混乱;粗放式的质量管理使得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效率低下,容易在工程中出现问题。新形势下,只有施工人员有效应用全方位的控制技术、科学合理地制定项目施工控制目标、提升目标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以及现代化,才能真正创新项目管理目标,促进公路技术质量的有效提高。此外,质量监管工作重点还应该覆盖工程的全过程,监管方法应该多元化,目标多样化,将公路工程目标渗透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并在监管环节着重检查。
构建完善的管理系统是提升公路工程技术质量水平的有效路径,相较于其他管理系统,它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直接。不断完善与优化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规范施工操作,提高工程质量。新时期公路工程管理体系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4.1 分析国家有关公路建设行业法律法规及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限制。对公路项目建设初期的环境、具体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村庄布局和文化条件。
4.4.2 在明确具体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有关建设规范和行业规则,分析传统公路项目管理体制的不足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制定道路运输技术管理制度,提升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水平,为管理制度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以及高效的项目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一点马虎,因此构建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公路工程质量的监管在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进步完善,且国家非常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严格规范公路工程的质量。另外,我们还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改革,不断促进我国公路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