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应急护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1-08-27 05:48郑雯丑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护士应急

郑雯 丑安

[摘           要]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针对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实特点,基于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从学科顶层设计、学科体系构建、教育培养目标确立、标准化教材编制、师资队伍打造五个方面对公共卫生应急护理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关    键   词]  公共卫生应急;教学改革;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096-02

现代公共卫生护理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美国公共卫生学会对公共卫生护理所下的定义是:“它是结合公共卫生学与专业护理学理论的一门知识,其目的是促进整个社区的健康,初级预防和健康促进为其核心,且是公共卫生护理实务的基础。”后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公共卫生的介入也越来越深,也使公共卫生议题国家化,更好地带动了公共卫生护理的发展。[1]

在我国1925年建立并推广公共卫生护士制度的做法,北京协和医学院率先开办公共卫生护士学校,公共卫生护士负责公共卫生所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在行政方面,有协助推行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民国时期的公共卫生护士制度对当今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公共卫生建设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有益启示。我国的公共卫生护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我国护理人力资源数量逐年增加,但从“千人口护士数”和“医护比”等服务指标来看,与我国“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的规划目标也存在一定差距。从文献分析看,护理人力资源中“公共卫生护士”专有名称很少提及,而更多提到的“社区护士”与其职能相近,但有些削弱。[1-3]

课题组成员在探索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中发现,公共卫生应急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理念未及时更新,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在政府、社会和理论界广泛关注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各高职医卫院校大力探索公共卫生应急理论和实践,培养公共卫生应急护士,以期为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提供助力。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我院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内科护士、儿科护士、急诊护士、外科护士等护理岗位,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并对人才规格从素质、知识、能力等培养方面作出了要求。从中有提及社区护理,但是并未明确地界定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对于公共卫生应急护士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二)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可以是选修课程,从中看出涉及公共卫生法、社区护理学并不属于核心专业课程,而是选修课程;课程体系未曾涉及公共卫生应急理论与实践,以及相关的风险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运筹管理、信息管理知识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三)课程理念未及时更新

课程设置理念从素质、知识、能力方面去培养面向卫生行业的护理学生,并未提出培养具有扎实的公共卫生危机理论基础,突出危机应对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且提及服务场所仅限于综合医院、社区医院、诊所,并未涉及国家应急管理及相关机构。在当前公共危机现状下,该理念未及时更新并且局限化。

(四)教学缺乏针对性

各护理方向的学生采用的是普适性的护理理论与技能的教育培训。即便是社区护理方向的学生,增加的内容涉及社区护理和公共卫生,如社区档案的建立及转诊、社区健康教育、家庭访视等,缺乏针对性的公共卫生应急意识、应急知识、应急技术的教育培训。[1]对于公共卫生应急护士来说,教学显然缺乏针对性。

(五)教学师资队伍薄弱

预防学和公共卫生学教育历来被看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我院预防和公共卫生专业的教师仅有4位,专业教师队伍成员少之又少。而一旦公共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至核心课程的高度,那么教学队伍师资力量会凸显薄弱。

二、教学改革探索

(一)做好学科顶层设计

公共卫生学是一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科学。公共卫生应急是一门具有多学科、应用操作性强、综合复杂等特点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护理学也是医学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疾病到护理扩展到疾病再到预防,以及健康促进,侧重依靠护理的力量,达成以上目标。基于高职学生的层次特点,从学科知识体系建设趋势来看,原有的单一的护理技术培训与教学课程设计,变成公共卫生应急(风险管理、运筹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和护理学融合的多学科综合学科体系。要求学科设计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专业性。[4]

(二)構建合理的学科知识体系

学科的知识体系建设应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教育培训内容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普适性护理技能与应急技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价值设定与社会实践验证结合,方法经验与模式修正结合起来。构建“理论—技能—方法—实践”四位一体的公共卫生应急护理知识体系。[4]

(三)确立教育培养目标

大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为普适性的,为各医疗机构输送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护理方向有老年护理、妇幼护理、康复护理等。而公共卫生应急护理方向未曾设立,社区护理与公共卫生课程仅仅作为选修课程,未受到教学管理主体的关注。而在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之下,各高职医卫院校应该警醒地大力培养公共卫生应急护理人才。针对高职医学生的能力特点,设计培训目标,建立课程体系的标准和设计课程内容。培养的应急护士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合理应用公共卫生应急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具有战略眼光和一定专业技术的综合性应急护理人才。

(四)编制标准化教材,设计结构化课程

我院現行的社区护理与公共卫生这门课程,无疑在和平时期对我国社区护理和公共卫生服务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在非常时期,急需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卫生应急护理教材和相关的教学设备,加强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明确专科层次的学生哪些需要掌握应用,哪些需要熟练,哪些需要了解,从而构建高职医卫院校广泛接受的课程体系框架。

(五)打造师资队伍

当前,高职医卫院校应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我国对公共卫生事件教育普及疏于重视,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应急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应急理念、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无法达到公共卫生应急护理专业方向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要求。因此,学院一方面应大力招聘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教师,扩充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应聘请专业机构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将专业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学院管理主体应鼓励支持护理学科的教师进行公共卫生应急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培训,以及开展相应的项目研究工作,培养打造一批重实干、有能力的教学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

三、讨论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突发事件频繁,安全与威胁相互交集,给人类生存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自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我国应急理念和危机应对意识发生了巨大转变。众所周知,医疗救治系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人员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主体。护士作为卫生队伍的主体之一,为医疗救援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然而,现实情况则是公共卫生护理人力资源令人担忧,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失率高。公共卫生护理人力资源配备数量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因此必须完善护理专业人才的配置,配备相应的公共卫生护理人才,才能给公共卫生事业注入新的动力。而作为培养医学生摇篮的高职医卫院校,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和构建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打造师资力量和科研团队。

参考文献:

[1]胡勇.民国时期的公共卫生护士制度及其实践[J].东方论坛,2018(1):62-68.

[2]曾维,李晓惠,黄慧萍,等.深圳市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6A):13-15.

[3]张小曼,刘东玲.社区护理与公共卫生[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7.

[4]朱风,沈孝兵.公共卫生应急: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护士应急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准备好应急包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寻找护士哥哥
发热
应急预案的编制